Coming soon

文字狂

文字狂, 藝文創意

【文字狂】5個千奇百趣香港颱風名 誰是「玲玲」、「珊珊」?

隨著熱帶風暴「尼格」減弱及遠離香港,天文台已於今早取消了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大家再次如常上班、上學。而繼上一次跟大家講解過「尼格」名稱的意思以及熱帶氣旋的命名系統後,這次,編者將再解說5個由香港提供的現役熱帶氣旋名稱。當中的「玲玲」和「珊珊」,這兩個像是人名的名字,到底有何意思?

充滿地方特色的颱風名

現時熱帶氣旋的名稱,共由太平洋周邊14個國家和地區提出。香港共提供了10個名稱,包括「鴛鴦」、「珊珊」、「萬宜」、「玲玲」、「鳳凰」、「白海豚」、「彩雲」、「獅子山」、「馬鞍」及「榕樹」,全都是圍繞著公共建設、少女暱稱、山名和地區象徵和特色飲品等主題而命名。

「珊珊」

據天文台的資料顯示,「珊珊」為一個在香港頗為普遍的少女暱稱。此外,據悉該名稱也是為了紀念香港首位奧運金牌得主——滑浪風帆選手李麗珊而命名。

「榕樹」

為華南地區常見的一種樹。在香港,不難在市區和郊外發現到老榕樹的蹤影,當中尤以細葉榕佔多數。香港古樹名木冊共編入了462棵樹,而當中的223棵都是細葉榕,足見其代表性。

「鴛鴦」

為一種體積較為細小的鴨子,常成雙成對的出現。在香港,鴛鴦亦是一款流行於茶餐廳,由香滑的奶茶與香濃的咖啡混合而成的獨特飲料。不知天文台之後會否將「檸茶」、「奶茶」或「茶走」改成作熱帶氣旋的名稱?

「馬鞍」

除了「鳳凰」和「獅子山」之外,「馬鞍」的名字代表了香港馬鞍山,令大家倍感親切。期待之後會有「大帽山」、「魔鬼山」等颱風名稱出。

「玲玲」

雖然天文台官方只稱「玲玲」為「頗為普遍的少女暱稱」,但每當聽到熱帶氣旋的名字,都會讓人聯想起堪輿學家麥玲玲!



Text:Onyx

文字狂, 藝文創意

【文字狂】「尼格」颱風名由北韓提供? 代表飛翔、動感和自由?

三號強風信號現正生效,強烈熱帶風暴「尼格」預料將於明日在香港西南約200公里左右掠過,天文台更考慮或會在明日日間改掛八號風球。然而,在為颱風做好準備的同時,你可知道「尼格」原來是北韓朝鮮提供的名稱嗎?「尼格」的韓文為날개(Nalgae),帶有翅膀的意思,表示飛翔、動感和自由。

現時熱帶氣旋的名稱,共由太平洋周邊14個國家和地區提出。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及現任台長岑智明曾在天文台的《氣象冷知識》節目中指出,香港由1952年開始採用駐關島美軍制定的熱帶氣旋名單,當時全是以外國女性的英文名稱來命名。直至七十年代,美國提倡男女平等,熱帶氣旋的名稱才於1979年變成男女各半。

其後,香港天文台認為熱帶氣旋的名稱應具備更多本地特色,故於1997年向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提議,以太平洋周邊14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柬埔寨、中國、北韓朝鮮)、香港、日本、美國、韓國、澳門、越南等地,各提出10個名稱輪流使用。新的命名系統由日本氣象廳的東京颱風中心負責,並會為區內的熱帶氣旋按每年的名單來命名。

Text:Onyx

文字狂, 藝文創意

【文字狂】隔籬 VS 隔離

相信大家對「隔離」一詞絕不陌生,不幸染疫會被「隔離」,到外地旅遊,亦或需進行酒店「隔離」。然而,寫法相近的「隔籬」一詞,你又知道其用法嗎?「隔離」和「隔籬」,你又曾否將這兩個詞語混淆?

見於《說文解字》,「離,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離」原本是雀鳥的名字,「離黃」,即倉庚鳥,亦名「黃鸝」或「黃鶯」。根據《廣韻》,「今用鸝爲鸝黃,借離爲離別」,故「離」一字亦解作分開、分離。至於「隔離」一詞,則同時帶有分離、阻隔之意,亦見於唐.杜牧〈阿房宮賦〉:「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至於廣東話俗語「隔籬」,「籬」指的是以竹或樹枝編成的柵欄。由於古時的人是以茅草搭成房子,用籬笆做圖牆,故「隔籬」的意思是旁邊、近旁,指隔著籬笆的距離,形容兩者的距離很接近。因此,「隔籬」和「隔離」這兩個詞語,意思截然不同。「隔籬鄰舍」、「隔籬屋」、「隔籬飯香」,應用「籬」而不是「離」,大家不要再把兩者混淆了。

例句一:最近抵港入境檢疫改為「0+3」,旅客抵港後不需在酒店隔離,只需3天家居醫學監測。

例句二:隔籬屋黃伯最近確診了,希望他能早日康復!

Text:Onyx

文字狂, 藝文創意

【文字狂】消費券vs消費卷

最近逛街或網上購物時都會用消費券,經常發現店家貼上「歡迎使用消費卷」,但有時又寫成「消費券」,其實應該用那一個?

消費券中的「券」與「卷」的意義差別何在?「券」、「卷」均見於《說文解字》,券為契。而卷以目圍也,如書卷。

其實「卷」只是一般的文書,沒有契約、憑證的作用,如「書卷」、「案卷」、「考卷」、「卷宗」,卷也是古時書籍寫在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至於具備契約、憑證性質,發給與收受雙方互有權利義務者,就必須用「券」,如「票券」、「禮券」、「彩券」等。然則政府發送給市民消費的「消費券」,當然用「券」啦!

文字狂, 藝文創意

【文字狂】瑜伽?瑜珈?

在不少輸入法中,「瑜」的關聯詞都緊接着「珈」。然而,根據《說文解字》,「珈」只有婦人首飾的意思,似乎難以與這套古印度的哲學扯上關係,而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內,亦只收錄了瑜伽,而沒有瑜珈。

自古以來,「伽」用作梵語音譯詞,如「伽藍」、「僧伽」,而瑜伽一詞源自於印度梵語字根Yui(有合一、和諧的意思),亦理所當然譯作「瑜伽」而非「瑜珈」。所以,別再被輸入法騙倒,縱使未做到高難度式子,第一步也要搞清「瑜伽」一詞的正字。

文字狂, 藝文創意, 藝文創意 - 其他

【文字狂】拆解的士行內術語

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術語,的士便是其中之一!以前,的士司機為了方便與行家溝通,都會用術語交談,另一原因,是避免被客人知道他們傾談的內容,因為主角隨時是你!但近年這些術語也因為司機年輕化而逐漸消失,還會用這些有趣術語的人也買少見少!今次就由幾位前輩級司機和大家分享和講解每個術語背後的真正意思!

蕉林

意指沙田。為何會被的士司機叫作蕉林?難道那裡真的種有很多蕉樹?那便要追溯到香港1960年代,當時沙田的交通尚未發達,後來正式成為政府規劃的新市鎮,無論巴士、小巴、火車均紛紛在路線上增設沙田站,對於的士司機來說,沙田該區競爭愈來愈大,他們形容沙田等客就像在蕉林樹下,即「食蕉」,沒有生意。

企鵝

意指站在街上尋找的士的客人。當編者問及司機為何叫作企鵝,他反問一句:「難道你不覺得他們呆呆地站在街上,樣子傻頭傻腦的四處尋找的士,很像企鵝嗎?」不過,隨著電召的士APP、Uber等盛行,的士司機表示今時今日在街上比以往少了很多「企鵝」,大部分乘客都會提早叫車。

千足金

意指按表收費,沒有折扣。正所謂「999千足純金,無花無假」,有哪個司機不想接到「千足金」的客?可惜,為了吸納更多的生意,不少司機都會以優惠折扣作招徠,例如「85折」、「只收單程隧道費」等,只能慨嘆生意難做。

大家別以為是「街道」的意思,在的士行業中,「街」就等同於頻道群組。不少司機都有自己既定的駕駛路線,他們會加入相關路線的群組,與行家們交換情報,例如交通警影快相的位置、哪個的士站排長龍等,互相幫忙、互惠互利。

拆軚匙

作為的士司機,除了要留意路面上的交通情況,以免發生危險,同時也要留意車上乘客的動靜。始終每個上車的乘客都是陌生人,司機也要懂得保護自己。有司機表示,如果發現車上乘客行跡可疑,會在「街」或者大台頻道中,以「拆軚匙」為暗號,意指有危險,尋求附近的行家幫忙,在落客位置等候,以策安全。

雞腳

因為雞腳肉少,意即「無肉食」,是指短途客,整個車程都沒有跳錶,最後車資就只是起錶價。每個的士司機都希望每日可以「接大旗」(即長途客),不過,始終講求運氣,有時為生活,「密食當三番」,「雞腳」也要吃!

十字架

試想想,哪種人會像耶穌釘在十字架時的姿態一樣?就是被人兩邊攙扶著的「醉貓」。通常在每星期 “Happy Friday” 的晚上便可見到,亦是司機們最怕的乘客之一,因為這些「醉貓」隨時在車上嘔吐,或是醉得不醒人事,不知道住處,惹來麻煩。

雖然,現時有很多新一代的司機已不太懂以前的行內術語,但這些上一代遺留下來的獨特文化,是否就這樣任由它被時間沖淡,慢慢被遺忘?

TEXT:KY
文字狂, 藝文創意, 藝文創意 - 其他

【文字狂】百無禁忌!
港式殯儀業術語

香港的殯儀業一向充滿神秘感,雖然隨著時代變遷,行內已比以前開放,但有不少傳統的習俗和術語依然沿用至今。這次就為大家講解10個殯儀業術語,例如「火雞餐」到底是甚麼意思?答案可在下文尋找。

軚盤

意指介紹客人(出殯家屬)給相熟長生店(棺材舖)的中間人,並不直接受僱於長生店。普遍認為客人會跟隨著中間人的推介而決定光顧哪一間長生店,故此當「軚盤」「轉軚」,即中間人推介其他長生店,客人便會被「牽著走」。

院祭

又名「院出」。如果先人在醫院過世,家屬可在醫院的小型禮堂進行簡單的出殯儀式,不會到殯儀館出殯,然後再把靈柩送往火葬場或墳場,直接進行火化禮或土葬儀式。

過境

這裡的「過境」並非與出國有關!殯儀業中的「過境」,簡單來說就是省卻出殯前一天的守夜,在出殯當天直接將先人遺體接到殯儀館靈堂進行法事或儀式後,再送到火葬場進行火化禮。

土工

即大家較為熟悉的「仵工」,又有「土佬」、「入儉師」等別名。他們的工作範圍甚廣,從裝飾及運送棺材、幫先人穿衣、土葬抬工等,一場喪禮儀式裡所有有關棺材及遺體等大小事務都是由「土工」負責。順帶一提,有些行內人會稱呼他們作「土匪」,但此稱謂帶有眨意,最好不要以此稱呼他們。

一片嘴

為行內部分殯儀化妝師的術語,用以形容先人遺體經殮房冷藏過後,雙唇乾燥,需要特別依靠化妝遮蓋。

搭台

即一日要負責多場喪禮,一場緊接一場,沒有喘息的空間。有時候殯儀從業員更要在一天內遊走多間「大酒店」(殯儀館)「搭台」,負責十多場喪禮,非常忙碌。

一件件

很多人都誤會「一件件」指的是遺體的量詞,但原來「件」是棺材的量詞!在殯儀業,「板」即是棺材,而通常行內人會以「件板」來形容當天出殯的先人數量,方便統計,但並沒有任何侮辱或不尊敬的意思。

火雞餐

「火雞餐」並不是甚麼聖誕大餐!其實是指火葬套餐,即採用火化儀式來處理先人的遺體。至於土葬,在和合石墳場安葬的先人會被稱為「直入」,因接載遺體的靈車需要經過一條大直路(吐露港公路)才可到達和合石墳場而得名。

皮奉
「奉」一字帶有「奉獻」的意思,而「皮奉」在行內意指打賞。一般出殯家屬都會派發利是以打賞於喪禮工作的殯儀從業員,例如化妝師、喃嘸師傅、堂倌、土工等。

冧啟

即靈堂內坐滿了死者生前的親友。「冧」帶有「冧檔」的意思,衍生至另一用語「冧奉」,則代表殯儀從業員從出殯家屬處收到很多打賞。

TEXT:ONYX
文字狂, 藝文創意

【文字狂】廣東話肥美之選(三字詞錄)

「肥佬肥揗揗,買嚿豬肉去拜神。」在這句粵語童謠中,「肥揗揗」到底有多肥呢?廣東話生動有趣,單是形容肥胖的詞語也有不少,而且仔細區分。以下就為大家講解4個跟「肥」有關的三字詞,讓大家一同來探究廣東話的「肥美」之最!

肥腯腯

「腯」,讀音「得」(dat7)。《說文解字》中記載:「腯,牛羊曰肥,豕曰腯。」「腯」多以形容牲畜肥大壯碩。「肥腯腯」一詞用於形容人肥胖得結實、豐滿。

例句:「佢個人肥腯腯,即使十號風球出街都唔驚俾風吹走!」

肥嘟嘟

「嘟」,讀音dyut7。「嘟」的本音為「都」或dou,表示嘴向前突出、撅着。「肥嘟嘟」一詞用於形容人胖得可愛,多用來形容小孩和小動物。

例句:「你睇個肥仔肥嘟嘟咁鬼得意,真係令人好想搣一下佢塊面珠墩! 」

肥髧髧

「髧」,讀dam3。《詩經》中《鄘風‧柏舟》云︰「髧彼兩髦,實維我儀 」。「髧」跟「伔」均代表頭髮下垂的面貌,引申至「肥髧髧」一詞,用於形容人胖得身上的肉都下垂。
 
例句:「你睇你肥髧髧咁,快啲去做運動練番實啲肌肉啦!」

肥揗揗

「揗」,讀音「騰」。《說文解字》中記載:「揗,摩也。」「揗」一字解作順從。「肥揗揗」一詞用於形容人胖得身上的贅肉會隨身體動作而震動。

例句:「近幾個月成日宅在家,都冇機會出去做運動,而家成身都肥揗揗啦!」 

TEXT:ONYX
文字狂, 藝文創意

【文字狂】夏日尋涼之「涼」字四字詞錄

 「涼」,《說文解字》釋「薄也」,原指水和薄酒(濃度低的酒),取其薄字,而薄生寒,則引伸出微寒的意思。「涼」字一直給人一種舒適清爽的感覺,放進四詞裡,原來會演化出更多不同字義,現在就來看看與「涼」字有關的四字詞,了解一下「涼」的不同感覺。

青衫涼笠
「衫」指單衣,而「青衫」一詞指的是古時學子所穿的衣服。「笠」則指斗笠,是古時一種竹製的寬帽,青衫涼笠是比喻夏天的衣服和帽子,演化自清.孔尚任《桃花扇.孤吟》:「流光箭緊,正柳林蟬噪,荷沼香噴,輕衫涼笠。」。

避涼附炎
避凉附炎中的「涼」指無權勢的人,而「炎」指的是有權勢者,所以意思是疏遠無權勢的人,並攀附有權勢者,指人非常勢利。此四字詞出自明.朱國楨《湧幢小品》:「母,小人也,避涼附炎,且其性殘虐。」。

一斛涼州
「斛」,粵音huk6,是古代的量度單位,《說文解字》釋「十斗也」,所以一斛等如十斗,後來從宋朝開始,改為一斛等如五斗,而一斗等如現時的十升。一斛涼州的涼州是中國地名,為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東漢靈帝時期,宦官常侍張讓獨攬朝政,仕途不盡人意的孟佗(又作孟他)求官不成,就傾家蕩產賄賂張讓家裡的監奴(監管家務的奴僕頭子)。後來,監奴應孟佗要求,在見到他時行拜禮,結果令求見張讓的人都以為孟佗與張讓關係非一般地好,紛紛巴結孟佗。於是孟佗借花獻佛,轉送珍貴禮物再加一斛美酒予張讓,終得提攜成為涼州刺史。所以一斛涼州是指人以賄賂手段求取官職。

辨日炎凉
此成語出自《列子.湯問》:「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此典故敘述兩名兒童在以太陽的大小和溫度辨析太陽的遠近,後來演化出「辨日炎涼」的成語,指兒童聰明早慧。

天末涼風
「天末」指的是天的盡頭,而「涼風」特指初秋的西南風,原指杜甫因秋風起而想念流放在天末的摯友李白,後來用作比喻觸景生情、思念故人,出自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TEXT:KENNA
文字狂, 藝文創意

【文字狂】夏日尋涼之最

炎炎夏日,大家都各施各法尋涼,為求感受到一絲涼意。無論是撥扇、享受空調還是喝冰凍的飲品,都會給人不同的涼感,以下來看看與「涼」有關的詞語,一探究竟哪種「涼」最涼!

 涼爽
指降溫到使人滿意或愉快的程度,清.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就提及過:「新秋涼爽,我倦欲眠,汝何必在此相聒?」,可見「涼爽」一詞形容的「涼」舒適得讓人有睡意。

 清涼
即涼而使人清爽的感覺,宋.蘇軾 《與范子豐》之五提及:「南方夏熱,殊非中原之比,入秋稍得清涼。」,形容入秋爽朗怡人的涼意。

陰涼
表示日光照不到使人感覺涼快,北魏.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羊》:「夏日盛暑,須得陰涼;若日中不避熱,則塵汗相漸,秋冬之間,必致癬疥。」,指出夏天避開炎熱日照的重要性,否則秋冬時就會長癬疥。

 涼颼颼
「颼」,粵音sau1,形容風吹的聲音。涼颼颼可解作被風吹至感到微寒,《官場現形記》第三二回提到:「當天晚上忽下了兩點雨,清晨起來,微微覺得有點涼颼颼的。」,形容雨後清晨起風的微微寒意。

涼㓎㓎

「㓎」,《集韻》釋「冷也」,而「㓎㓎」可解作「寒貌」,所以涼㓎㓎即寒涼的意思,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風像個賊似的從那個洞闖進草棚棚里來,吹得奶奶身上涼㓎㓎的。」,形容風吹讓人感到寒涼。

TEXT:KENNA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