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展覽

展覽, 藝文創意

香港藝術月|K11 MUSEA Art Karnival 回歸! 大型塗鴉及街頭藝術展+《熱狗巴士》裝置

踏入每年3月的香港藝術月,城中的藝文活動可謂一浪接一浪,除了Art Basel、Art Central等大型展覽,年度K11 MUSEA Art Karnival亦再度回歸!猶記得首屆Art Karnival展出了可從鼻孔中摘出玫瑰花的鼻子雕塑,引來了全城關注。來到第三屆,今年雖未有能「挖鼻孔」的裝置,但亦舉辦了全港首個大型塗鴉及街頭藝術展「City As Studio」,以及由本地藝術創意單位SOCIAL NERD策劃、展出逾30位本地藝術家作品的期間限定店等等。期間,商場共會展示逾160件藝術品,包括奧地利藝術家 Erwin Wurm 的《熱狗巴士》裝置,以及藝術家Jean-Michel Basquiat、Keith Haring、KAWS 及AIKO的作品,喜愛街頭藝術的你不容錯過。

亮點一:全港首個塗鴉及街頭藝術大型展覽

今屆Art Karnival最大的亮點,必然是由「塗鴉及街頭藝術之父」Jeffrey Deitch 、展出逾30位塗鴉及街頭藝術家作品的「City As Studio」展覽。展覽按特定的時代或風格分為5個區域,如身為街頭藝術發源地的「紐約區」,孕育了不少國際知名的街頭藝術家,故這一區便展出了Keith Haring 及LA II的《無題》作品。

至於「洛杉磯區」及「三藩市區」,則重點推介最具標誌性的加州藝術家作品,包括街頭塗鴉先驅Chaz Bojórquez的《幸運先生》,以及Mission School 藝術運動關鍵人物Margaret Kilgallen 的《無題》。

來到「新世代區」,則會展示當代大放異彩的藝術家,例如KAWS 的 《無題(妮可.米勒)》作品,象徵由藝術、時裝與廣告世界相融構成的都市視覺效果,以及其產生的關鍵文化時刻。此外,場內亦會展示一系列出自本地藝術家手的塗鴉及街頭藝術創作,讓大家加深對香港街頭藝術家的認識。

紐約雕塑家John Ahearn於1984至1999年期間為平民倒模的石膏真人作品。
Keith Harin與及LA II合作的木面噴漆作品《無題》。

「City As Studio」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5月14日
時間:12:00-20:00
地點:K11 MUSEA 6樓 Kunsthalle,K11 Art & Cultural Centre
票價:$100/標準門票、$50/特惠門票
詳情:https://bit.ly/3TNxlib

亮點二:快要融化的「熱狗巴士」!

除了塗鴉及街頭藝術家展覽,於商場室外的海濱長廊亦展出了由奧地利 藝術家 Erwin Wurm創作的《熱狗巴士》藝術裝置。一輛經過改裝的經典Volkswagen Microbus,以圓渾的鮮黃色車身示人,令人不禁聯想起腰間的贅肉。藝術家 Erwin Wurm擅長創作形象鮮明而荒誕的作品,藉此批判消費社會及當代文化,而它這輛《熱狗巴士》,便是

以滑稽與超現實主義手法,希望重新審視食物、人類及消費文化之間的關係,別具意義。而K11 Musea更會在周末時段不定期向顧客送上手工小吃,將藝術家概念呈現大家眼前。

《熱狗巴士》
地點:K11MUSEA海濱長廊

亮點三:30位本地新晉藝術家作品

本地藝術創意單位SOCIAL NERD亦參與了今屆的Art Karnival,於商場地下開設了期間限定店,展出30位本地新晉藝術家的藝術作品。觀眾可從跟隨場內、代表起點的英文字母A,走到Z的終點,欣賞Brainrental、 Don Mak、Graphic Airlines、Jerry Haha、Little Thunder及Lousy等創作的雕塑、織物設計、攝影和繪畫等等。大家不妨到場,支持香港的新生代藝術家。

Brainrental的作品。
Little Thunder作品。

SOCIAL NERD:SUPPORT GROUP 2023 ——「 MISFITS MANIFESTO」Pop-up 
日期:即日起至4月16日
時間:12:00-20:00
地點:K11 MUSEA地下MUSE EDITION G31 CEMENT

Text:Onyx
Photo:O.T.、由主辦單位提供

展覽, 藝文創意

高達之父「大河原邦男50周年展」 兩米高機械人大軍集結海洋公園

不少男人心中一直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那是一段放學跑回家追看機械人卡通的午後時光、一隻從小玩到大仍捨不得扔掉的玩具模型、一個默默藏在心底而每當提起卻激動不已的機甲夢。機械人動畫作為日本60、70年代的產物,確實影響了後來的無數男孩們。而提到機械人動畫,自然也一定要提到大河原邦男,這位開創日本機甲動畫的黃金時代,被稱為「高達之父」的男人。迎來大河原邦男50周年,海洋公園將在4月帶各位機甲迷感受大河原邦男創作的機械魅力,走進夢想中的機甲世界。

年過七旬的大河原邦男是最早出現在日本動畫作品中的專業機械設計師,紅遍全世界的《小雙俠》、《勇者》系列、《無敵鋼人泰坦3》中,均有他的機械設定。後來橫跨40年,家喻戶曉的《機動戰士高達》系列,更是奠定了大河原邦男的機械設計大師地位。他對於高達的設計顛覆了當年機械人動畫的手法,讓原本只有圓柱形、方形的零件組合的機械人變成了帶有肌肉線條、更複雜的機械結構的「逼真」樣貌。經典設計「RX-78-2高達」和「MS-06F Zaku II」至今仍廣受歡迎。

「高達之父」大河原邦男。

來到「大河原邦男50周年展」,自然少不了大型機體模型。除了有渣古大軍和兩、三米高的「雙俠狗」、元祖「RX-78-2」高達坐鎮;更有超人氣機體「MS-06S馬沙專用渣古II」、4米高的背翼全開「突擊自由高達」;除此之外,會場也首次展出大河原邦男的全新創作模型「機甲藍精靈」、「九尾狐」機體。當你以為這些巨型的機械軍團已是最為震撼時,主展區馬上就帶來300幅大河原邦男的原稿,其中更有罕為展出的珍貴手稿,配合訪談短片,完整呈現大河原邦男的機甲世界觀。園區內也設有兩間期間限定店,發售一系列限定商品。

園區內設有兩間期間限定店,發售一系列限定商品。

海洋公園x高達之父「大河原邦男50周年展」

日期:4月1日至6月4日
地點:香港海洋公園
套票售價:HK$448(大小同價)
詳情:海洋公園官網

Photo:由海洋公園提供、網上圖片

專訪, 展覽, 藝文創意

Art Basel 2023|本地動畫師張小踏 展出金馬獎入圍作——《極夜》插畫、動畫及雕塑

提起香港動畫,不知你會想起《麥嘜》的經典故事,還是近年備受關注的《離騷幻覺》、《信之卷》等作品?張小踏(Step),既是一名大學講師,也是一位本地動畫師。曾參與歌手林家謙 〈doodoodoo〉、Rubberband〈每道微小〉及岑寧兒〈無常家〉動畫MV製作的她,年前更憑動畫短片作品《極夜》入圍第58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雖然最終未能奪獎,但成功令香港動畫師取得更多關注!

最近,Step更踩入年度國際藝術盛事Art Basel Hong Kong,展出作品《極夜》的部分動畫片段,以及她專程為了是次藝術展而創作的《極夜》插畫和3D雕塑。她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香港動畫師,「也想觀眾在看畢短片後,能像動畫中的角色一樣,勇於面對自己的缺失。」

片中的少女角色,臉上少了塊肉。(圖片來源:《極夜》預告截圖)

人生不同階段的恐懼

《極夜》是Step於2019年時開始製作的動畫短片,片長14分鐘,講述了3個不同年紀的女性,各自面對恐懼的故事。片中的3名角色——女孩、少女和中女,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各人的身體都缺少了一塊肉,象徵了不同的恐懼。「我常在想,小女孩最害怕會失去家人,這屬於她內心的恐懼,於是女孩這角色就缺少了胸口;少女最在意自己的外貌和同儕間的目光,因此臉部就少了塊肉;中女缺少的是肩膀,因為當人到了3、40歲的階段,不單要照顧老人家、小孩,還可能要供樓,肩上有很多重擔。」Step坦言,片中的角色某程度上也是屬於她自己的投射,反映了過去、現在與未來,不同階段的自己。短片最終想表達大家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丟失一部分的自己,但仍要勇於面對,嘗試接納自己的不完整。

片中3名角色的身體都各自缺少了一塊肉,象徵了不同的恐懼。(圖片來源:《極夜》預告截圖)

手繪逾萬張畫稿  

別看動畫只有14分鐘,選擇用手繪形式完成作品的Step,便畫了逾一萬張畫稿,即一秒鐘的畫面便要畫12幅畫,工程浩大。Step透露,自己在設計角色上花了很多時間,「女孩算是最易畫的,因胸口的破洞不太會影響她的動作,但繪畫少女時就需遷就角度,讓『爛臉』的她仍能呈現出美感;亦因考慮到中女角色缺少了肩膀,其手部動作會變得奇怪,於是在服飾的設計上也要有更周詳的考慮,才能突顯出肩膀的特徵。」為創作費盡了心思,難怪她花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才能完成《極夜》的製作。

《極夜》加入了不少真實的香港場景,包括街市、茶餐廳、金魚街等等。(圖片來源:《極夜》預告截圖)
張小踏( Step )不僅是一名大學講師,也是一位動畫師。

「只要大家肯睇、肯支持香港動畫,已經足夠!」

《極夜》面世後取得相當不俗的評價,不單入圍了2021年、第58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亦於去年奪得ifva特別表揚獎,作品躋身過各地大大小小、共數十個不同的影展。除了得到別人的認同,教Step最為開心的,是當她聽到別人介紹自己是「來自香港」的時候,「當別人都認為香港是一個沒有動畫的地方,但自己的作品可以去到外地讓人認識,當然覺得鼓舞!」

近年,本地動畫師得到愈來愈多的關注,他們的作品風格各有不同,令香港動畫界得以百花齊放。對此,Step直言香港的動畫師,多年來一直默默耕耘,故希望大眾也能夠多多支持他們,「最理想當然是入場支持放映,但即使只是在YouTube多按幾次Like(讚好),只要大家肯睇、肯支持香港動畫,已經足夠!」

Step繪畫的炭筆畫,紙張質地跟筆觸都帶點粗糙,恍似象徵了人生中往往存在著許多不完整的事。
Step根據短片中不同階段的角色繪畫了3幅插畫。(圖片來源:FB@stepillustration)

Art Basel展出《極夜》插畫和3D雕塑

這次Step於Art Basel Hong Kong內的典亞藝博展亭,便展出了《極夜》插畫、動畫及雕塑等作品。場內設置了3個並排的屏幕,分別播放《極夜》中女孩、少女和中女各自面對著恐懼的片段,每個片段約長一分鐘。Step表示,第一次看到展示時覺得很感動,「之前都是從頭到尾、按劇情發展觀看,但現在可以同時看到3個階段的角色的故事,又帶來了不一樣的感覺。」

此外,Step還特地為是次展覽創作了一些《極夜》的新作,包括她根據短片中不同階段的女生而繪畫,再以多層畫紙堆疊而成的3幅插畫,主題都是跟接納自己有關。而場內還展出了一幅炭筆畫,及她將動畫短片的角色立體化,創作出來的3D雕塑。

展亭內設有3個屏幕,分別會播放《極夜》中女孩、少女和中女各自面對著恐懼的片段。(圖片來源:FB@stepillustration)
場內展出的數個3D雕塑,將動畫中平面的角色立體化。

喚起大家對「另一個世界」的想像

除了Step的作品,典亞藝博還跟7間藝廊合作,以「馳遊異界」為主題,於展亭展出了一系列的古董和藝術品,希望喚起大家對「另一個世界」的想像。

7間藝廊包括潔思園畫廊、恆藝館、研木得益、Maria Kia國藝術、Rossi & Rossi 、滙寶閣及夢工房。
展亭亦展出了一些以Midjourney A.I.人工智能軟件創作的古董圖像,希望讓觀眾得以瞥見另一個世界。

部分重點展品:

林黃禾軒(1992年生) Self-Compassion 2020-2021年
洪健(1967年生) 武康路 II 2023年
唐  銅淨瓶 7-10世紀

典亞藝博展亭(Fine Art Asia Pavilion)之「馳遊異界」
日期: 3月23至25日(公眾開放)
地點:Art Basel Hong Kong 3E18號展位

Text:Onyx
Photo:O.T.、IG@mindyourstepc、FB@stepillustration、由主辦單位提供、《極夜》預告截圖

展覽, 藝文創意

Art Central 2023|三月藝術盛事回歸會展 入場必看矚目藝術作品

作為香港的藝術盛事,第八屆Art Central將在明天起(3月22日至25日)回到灣仔會展,與Art Basel一同舉行。以孕育新一代當代藝術為宗旨的Art Central,每年都會展出世界各地新晉藝術家的作品,發掘知名畫廊的新晉菁英。今年,Art Centra也邀請了72間來自世界各地的藝廊,集合新晉藝術家、知名藝術大師,共超過300位藝術家,以不同的藝術設計,帶來一個多元的藝術盛宴。

第八屆 Art Central 將於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由3月22日至25日。

展覽入口:長達18米LED裝置,山水構圖呈現鬧市煙火

走進Art Central,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位於入口處長達18米的大型LED裝置《極夜花火》,由中國藝術家楊泳梁所創作。作品中一副看似煩囂的城市燈光背後,是傳統山水畫的輪廓。漫天的星河與鬧市的煙火竟奇蹟般地共存於同一個畫面中,那是現實中永遠無法看到的美麗的夜。星與燈都璀璨的作品中,是都市與環境相容的反思。

楊泳梁:極夜花火
漫天的星河與鬧市的煙火竟奇蹟般地共存於同一個畫面中。

會場中央矚目打卡藝術裝置

會場中央的懸掛裝置《聚合—空間2023》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作品是由韓國藝術家朴善基為這次Art Central特別製作的大型裝置作品,將無數黑色的焦炭懸置於空中,佈置出一處奇幻的三維空間。懸掛的焦炭看似雜亂無章,但細看之下,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都能從中找出舒服的幾何角度。而這個三維空間中還藏有一個小型迷宮,讓觀眾能夠走進藝術創作,漫步於其中。

朴善基:聚合—空間2023
韓國藝術家朴善基為這次Art Central特別製作大型裝置作品《聚合—空間2023》。
三維空間中還藏有一個小型迷宮,讓觀眾能夠走進藝術創作,漫步於其中。

同為懸掛於會場中的創作,由南非約翰內斯堡的藝術家Bev Butkow就在會場的另一邊掛起了四幅大型的編織物。藝術家以廉價的材料編織出形態各異的創作品,如同幾張剛被打撈上岸的漁網,地面仍留有打撈時的水紋。抽象的花紋圖案背後,其實是關於資本、勞動等議題的討論。

Bev Butkow:反思的連結

印尼藝術家創作未來視角窺探當下

印尼藝術家Dedy Sufriadi 及 Taufik Ermas的合作項目《Future Myth》將作品的時間線定在遙遠的未來,透過「未來」的視角審視我們今日的時間。將現今所發生的事情切斷為一段段「歷史片段」,模擬未來人們所記得的「歷史」。從而反思如今科技發達、訊息傳遞迅速的當下,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或理解媒體帶來的訊息。

印尼藝術家Dedy Sufriadi 及 Taufik Ermas的作品以未來視角審視今天的社會。
作品將現今所發生的事情切斷為一段段「歷史片段」,模擬未來人們所記得的「歷史」。

日本流行街頭藝術家首次亮相作品獨家展出

日本流行街頭藝術家Yoshi47擅長繪出幽默搞怪的怪物角色,而這次他卻將街頭藝術帶到衝浪板上。Yoshi47的最新作品「Modern Twin Fish」就嘗試為衝浪板附上「幽默的怪物」,作品首次亮相,並在Art Central獨家展出。Yoshi47笑說,這將會是一塊超高性能的衝浪板,會帶來無與倫比的速度與激情。

日本流行街頭藝術家Yoshi47擅長繪出幽默搞怪的怪物角色。
Yoshi47的最新作品「Modern Twin Fish」衝浪板,首次亮相,並在Art Central獨家展出。

台灣藝術家藉「動物x人類」陶藝品,反思人類生存關係

來自台灣的陶藝藝術家賴逸倫的「馬戲團」系列創作,將人類和動物融合到一件陶藝作品中,以動物的行為規則、集體活動、生活模式來思考人類的社會議題。在「物化」議題的討論中,反思不一樣的人類生存關係與意義。

台灣陶藝藝術家賴逸倫,將人類和動物融合到一件陶藝作品中。

香港藝術家搜羅香港美食,以假亂真

展場的某處,飄來美食的香氣。香港藝術家鄧梓俊(Steven Tang)用畫筆為大家烹飪香港的街頭美食與各種熟悉的菜餚。如果不是作品被裱於畫框中,還以為這些燒賣腸粉、炒米粉、焗豬排飯,以及魚香茄子煲是能馬上品嚐的港式風味。展位展出Steven 16幅精心搜羅的香港美食,以假亂真,帶大家細細體驗香港飲食文化。

香港藝術家鄧梓俊(Steven Tang)用畫筆為大家烹飪香港的街頭美食與各種熟悉的菜餚。

近距離欣賞本土新晉畫家「工匠」般的畫技

漫步於展場,有一處的畫框看去如同窗外的景色。這便是本土新晉藝術家風漸「工匠」般的作畫風格。遠看這寫實的畫風,就像午後悠閒地看向窗外的景色。近距離欣賞巨大畫布上每一片小小的樹葉、每一塊牆上的紅磚,不同的光暗、色澤、結構,更會被他那精雕細琢的畫技所震撼。

風漸:下晝
近距離欣賞風漸在畫布上一筆一畫的「工匠」風格。

更多展品:

Art Central

日期:3月22日至25日
時間:下午2點至8點(22日),中午12點至8點(23-24日),上午11點至6點(25日)
地點: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3樓FG
票價:LINK

PHOTO:Vincent、部分由主辦單位提供

展覽, 藝文創意, 藝術

Art Basel 2023|香港巴塞爾藝術展2023 令人注目的重點藝術作品

今年3月香港藝術月的重頭戲,藝術界盛事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回歸灣仔會展!由3月23日至25日舉行,也是首個在防疫措拖解除下的首次大型藝術展覽,令人期待。而這次展會亦首度延伸「藝聚空間」(Encounters)展區到展會場外,由即日起至4月2日期間於金鐘太古廣場展出全球首次亮相的10米高埃及法老像《重力》,至於在會展的主要展區中,就讓我們率先看看重點介紹,Art Basel會展場內展出、值得注目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

首度延伸至展場外:10米高埃及法老像

由美國洛杉磯知名概念藝術家安沃‧艾力克 (Awol Erizku) 創作的《重力》為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聚空間」展出的 14 件大型藝術裝置内其中一件作品。《重力》以被譽為全知全能及智慧的象徵圖坦卡蒙國王為藍本,其影響力從古至今均無容置疑,同時雕塑總達十米高,外形相當震撼,大家經過時不妨與它打個卡!

十米高的雕塑《重力》以圖坦卡蒙國王為藍本,被譽為全知全能及智慧的象徵,其影響力從古至今均無容置疑。玩味十足的作品透過古代的人和事,探索永恆和存在的意念,將深深吸引參觀者駐足細看。

於太古廣場展出全球首次亮相的法老像《重力》。

今年Art Basel是自2019年後最大型的一次展覽,共匯聚來自32個國家及地區、共177間本地及國際頂尖藝廊參與,一如過往,展區共分為「藝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光映現場」及「策展角落」五大區域。讓藝術迷欣賞琳琅滿目的藝術品。留意門票須預先上網購買,不設即場實體售票。

Art Basel現場展品:
楊沛鏗《屋簷下的擁抱先生》
疫情中被封城的群體經歷

香港藝術家楊沛鏗的藝術作品《屋簷下的擁抱先生》(Mr. Cuddles Under the Eave),楊沛鏗以植物來擁抱人類進程,以及彼此關係間微妙又直觀的聯繫。《屋簷下的擁抱先生們》由13棵懸掛的發財樹組成。彷如凝固在半空的片刻,喚起了人們在全球疫情中被封城的群體經歷;被困於靜止的時刻之中。這件作品提出在被隔離和惴惴不安之中人與人的互相依賴,展現出一種集體的緊張和無力感,也象徵了團結和韌力。

楊沛鏗 《屋簷下的擁抱先生們》

韓國藝術家金泓錫《沉默的孤獨》

由韓國藝術家金泓錫(Gimhongso)創作的《沉默的孤獨》(Solitude of Silences),以 樹脂、泡沫橡膠、衣服、布料、膠袋,打造出七個頭戴動物面罩的人形人物,這些「表演者」就如他們旁邊標示的描述般,其實是有著不同外型性格的人體模特兒,他們象徵了現代社會不同年齡和職業的人。似俏皮幽默的人物似乎有著隱藏的目的,講述了我們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法。

金泓錫 《沉默的孤獨》

香港藝術家林嵐(Jaffa Lam):《推車派對》

香港藝術家林嵐以具合作性及社會性的創作而聞名,以香港的歷史結構創作出一件全新的場域特定作品。藝術裝置《推車派對》(Trolley Party)以這個城市丟棄的廢料製作,由14米的拼布和六個手推車座位組成。在與香港紡織業傳統業者緊密合作的過程中,喚起了林嵐對勞工及消費主義的思考。通過轉化回收材料的本質,她創造令觀眾可以聚集的庇護所。

香港藝術家林嵐(Jaffa Lam)的裝置作品《推車派對》(Trolley Party) 。(Photo:Courtesy of Axel Vervoordt Gallery)

烏克蘭藝術家 以大理石雕塑關注戰爭

由烏克蘭藝術家Stanislava Pinchuk創作的《The Wine Dark Sea》,是她作為墳墓製造學徒經驗的延伸。裝置由76塊大理石雕塑組成,體現一種劇場構作,以紀念2016年在澳洲發生的瑙魯文件洩漏事件。藝術家將文件中與希臘荷馬史詩《奧德賽》相似的字句配對,然後將這些字句雕刻在大理石上。這個裝置也有著一種普遍性,因為它關注了戰爭對身體帶來的殘害,以及那些因為無處不在的鬥爭而流離失所,需要庇護的人們。

內蒙古藝術家:《噴泉:夜晚花園》

內蒙古藝術家娜布其《噴泉:夜晚花園》,以不鏽鋼、PVC布、防塵網、LED燈製作的噴水裝置,暗示了形式和功能隨著時間推移的培增和轉變。

《噴泉:夜晚花園》

David Altmejd《向量》

David Altmejd創作的《向量》(The Vector)是一個頭頂長著野兔耳朵,以瑜珈姿勢屈膝而坐的人物造型。他巨型的耳朵延伸至高聳的上空,而前面這個通向野兔洞穴的入口,似乎就是以製作這個人物的物料挖掘而成。這種荒誕的場面令人想起人與動物、有形與虛幻、腐朽與再生之間的轉變。

Mr Doodle沉浸式空間

於Mr Doodle 的牆壁和地板設計裝飾的沉浸式空間中,大家將被藝術家密集的人物、物體和圖案所包圍,加入Mr Doodle富有想像力的視覺現象 – DoodleWorld,體驗他的創作所帶來的愛、快樂和幸福。

其他展品:

知名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她的波點南瓜一黃一綠,出現在Art Basel現場。展於大田秀則畫廊(Ota Fine Arts),這間老牌畫廊經常在世界各地藝術展上,展出並推廣草間作品。

台灣藝術家時永駿(Shih Yung-Chun)新作系列《玩具包裝組》,他將八十年代社會雜誌內頁收錄的文章與照片,重塑成人偶及搭設場景,再把雕塑包裝成舊玩具模樣,復活成動態卻虛構的世界,十分有趣。

台灣藝術家徐永旭(Hsu Yunghsu):《2019-37》
Keith Haring | Untitled (1988)
Mungo Thomson (b. 1969), Time Mirror series

Art Basel香港展會門票已在快達票開售,門票僅提供網上購票,屆時展會現場不設售票服務。有意入場的人士要注意! 

購票:HK TICKETING
購票時自行選擇門票種類:

尊尚門票 票價:$3,500
可供一人於開幕之夜以及3月23至25日入場(包括貴賓時段)。持此門票可享特選尊貴禮遇。
開幕之夜 票價:$990
可供一人於3月22日(星期三)下午5時至晚上9時入場。

標準門票
三天門票 票價:$1,290-1,56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5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兩天門票 票價:$850-$1,02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4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四門票 票價:$280-$530(可供一人於3月23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五門票 票價:$320-$600(可供一人於3月24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六門票 票價:$320-$600(可供一人於3月25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
優惠門票: 全日制學生、長者及傷健人士;請出示相關證明文件以享優惠。
三天門票 票價:$88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5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兩天門票 票價:$580(可供一人於3月23至24日期間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四門票 票價:$200-$300(可供一人於3月23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五門票票價:$225-$350(可供一人於3月24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週六門票 票價:$225-$350(可供一人於3月25日之公眾開放時間入場)

*每張成人門票持有人可免費攜同一位三歲以下兒童入場。
*門票優惠只限全日制學生、傷健人士(與一位同行人士),及65歲或以上長者享用。門票持有人於進場時需出示有效証件。

Art Basel Hong Kong

貴賓預展:2023年3月21日及22日
公眾開放:2023年3月23日至25日
地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灣仔博覽道1號

Text:Twinkie
Photo:Onyx、部份為主辦單位提供

展覽, 藝文創意

何藩等九位攝影師 拍下五十年代至今的香港街頭面貌

香港街頭的景像就猶如一幀變化不斷的風景圖,新舊交錯且引人入勝,長久以來孕育出不少喜愛拍攝香港街頭風景的攝影師。例如已故攝影大師何藩,其作品圍繞著五、六十年代時的香港面貌。被譽為「東方布列松」的他,在國際間獲獎無數,作品更得到廣泛的關注;曾旅居香港近50年的英籍攝影師Keith Macgregor,則拍下了我城的霓虹燈街景風光,作品美得令人屏息。

最近,上環Blue Lotus Gallery正舉辦「香港街頭」聯合展覽,共展出9位風格不一的攝影師作品,除了何藩和Keith Macgregor的照片,還有曾在《時代》雜誌工作近50年的Robin Moyer,所拍下的1980 年代香港黑白作品、加拿大攝影師Greg Girard 拍攝的八十年代民生片段、現居香港的德國籍城市規劃師Walter Koditek所記錄的香港戰後建築物、KC Kwan捕捉的九龍黑夜、法籍香港攝影師Romain Jacquet-Lagrèze 的作品、新晉藝術家Jason Au的當代街拍,以及Michael Kistler 色彩斑斕的場景。展覽展出了香港不同年代和風格的街頭攝影作品,大家可從視覺上出發,透過影像細味香港今昔的街頭故事。

Keith Macgregor, ‘Temple Street Market from Above ‘, Hong Kong 1985 (KM-304B),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Fan Ho, ‘Dreamscape 夢境’ Hong Kong 1962/2010,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Fan Ho, ‘Old Street Kaleidoscope 老街萬花筒’ Hong Kong 1955/2011,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Fan Ho, ‘Old Street Kaleidoscope 老街萬花筒’ Hong Kong 1955/2011,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Keith Macgregor, ‘Temple Street Market from Above ‘, Hong Kong 1985 (KM-304B),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Keith Macgregor, ‘Temple Street Market from Above ‘, Hong Kong 1985 (KM-304B),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Sheung Wan, 1975

Woman at tram stop, Central, 1985
KC Kwan, ‘Homebound #20’ Hong Kong 2012,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Jason Au, ‘Social Distancing’ Hong Kong 2020,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Romain Jacquet-Lagrèze, ‘Hong Kong Bound – 香港戀’, Hong Kong 2023,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Walter Koditek, ‘Murray Building P263’, Hong Kong,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Robin Moyer, ‘Two of the last Junks in the Harbour Location’, Hong Kong 1980, Courtesy of Blue Lotus Gallery

Text:Onyx
Photo:由Blue Lotus Gallery提供

展覽, 藝文創意

本地藝術家繪2.4米 x 1.5米巨型油畫 細膩筆觸帶來午後的牛棚藝術村

漫步於香港,如若你放慢腳步細心觀察,或許你會有一個從未想過的感受。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會變得新奇。明明是熟悉的街道,轉角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明明一切都是一幅匆忙的模樣,卻又會有隻貓悠閒地曬起太陽。在這樣的一個地方,就是有人喜歡找出這些隱藏在城市一隅的「詩意」,記下這裡的一景一物。本土新晉藝術家風漸便是其中一位紀錄者,將舊建築、動植物 的所有細節一一繪於畫布上,他那精雕細琢的寫實風格,更是一種美妙的視覺體驗。在即將到來的Art Central,風漸更帶來了一幅2.4米x1.5米的巨型油畫,呈現土瓜灣牛棚藝術村的悠閒午後。

本土新晉藝術家風漸,其精雕細琢的寫實風格令人讚嘆。

近距離欣賞風漸的作品,無不被他那自成一家的風格所震撼。比起藝術家,或許他更像一名工匠,在巨幅的畫布上一點一劃地油上景物。構圖和每一處細節都是精心的設計和雕琢。每一片小小的樹葉、每一塊牆上的紅磚,都有不同的光暗、色澤、結構。令人不禁感嘆畫作背後所花的心血。精雕細琢的建築與植物中,出其不意地畫上了一隻貓咪,令這寧靜的下晝,多了一絲慵懶和溫暖。

作品:下晝

觀察細緻的風漸平時喜歡用相片紀錄日常所見,拍下觸動自己的風景。只是他不會馬上用來作畫,反而是心血來潮時,才會找回這些紀錄中的景色。「現在學校對於創作的教學,經常都是需要你先想好主題,有一份大綱或想表達的訊息才能開始作畫。」風漸卻覺得這樣並不算得上是藝術創作。相反,好的作品一直都是憑著那一刻想畫的衝動,創作完後才發覺原來自己創作了一幅怎樣的畫作。

風漸喜歡拍下城中令他心動的瞬間,也是他畫作靈感的來源。
在土瓜灣長大的風漸,這次將土瓜灣牛棚藝術村繪於2.4米 x 1.5米的巨大畫布上。

所以,風漸很少為自己的作品附上「價值」,他相信專注於事物本身,那份專注所創造出來的事物自然會有相應的價值,觀賞的人自然會賦予作品價值。反而過份依靠故事、經歷來包裝作品,才會讓畫作本身失去意義。也因此,風漸更追求繪畫上的「工匠」精神,不斷追求畫技的突破、精益求精。或許也因為這種追求,才會在觀賞時被畫中那一筆一劃所震撼。

作品:大花紫微
作品:金苞花

2023 Art Central《人、樹、物中的生命痕跡與力量賦予》

日期:3月22日至25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B30

Photo:由新藝潮畫廊提供

展覽, 藝文創意

周末藝文活動推薦!FAF作品展|「村梭六鄉」|Mr. Tripleton展覽

周末又至,又是時候相約朋友出外走走,輕鬆一下。最近,城中就有不少不同類型的藝文展覽和活動正在舉行,大家不妨抽空到場參觀,度過悠閒的假日。

本地二人插畫團隊FAF 作品重現經典港產片場景

《重慶森林》、《2046》、《回魂夜》、《功夫》⋯⋯相信大家都不會對這些港產片感到陌生,近日,本地二人插畫團隊FAF(FingerAndFish),更以畫筆將以上電影的經典場景重現。

FAF由插畫師Hecoheio及設計師Jum二人組成,深受日本漫畫《美少女戰士》影響的他們,擅長以鮮豔粉系的顏色,加上懷舊復古的風格進行創作。最近,二人更以香港八十至千禧年代的流行文化元素為題舉行展覽,展出3大類別的限量印畫作品,包括將其筆下仿似精通魔法的女孩Tattsumi,以被組裝的模型、經典換裝人偶造型等調皮的形象示人;而Tattsumi亦會化身成《重慶森林》和《2046》的阿菲與王靖雯、《回魂夜》的阿群、《功夫》內的包租婆等女性角色,重現電影的經典場景;此外,Tattsumi亦會搖身一變成穿上波點裙的小鳳姐、《唱遊》大碟封面上的王菲、初出道的Twins,以及畫上「Nike眉」的Sammi等等。二人希望記錄當代女性偶像獨立而美麗、溫柔且充滿活力的個性,並向香港流行文化致敬。

除此之外,場內亦會推出各式限定周邊,包括Tattsumi盤坐造型Figure、用名畫《創世紀》、Window草地桌面背景、普普藝術大師Andy Warhol的作品《槍擊瑪麗蓮》等為主題創作的3D名信片,以及文件夾、玻璃杯套裝、透明Tote Bag、別注T-shirt等產品,粉絲們不容錯過。

《Girl In A Ice Cream Truck》
扮演古典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Tattsumi,在雪糕車上用手機拍下你的食相。
《Until 2046》
Tattsumi穿越到《2046》,代入王靖雯的角色。
《GTFO》 
Tattsumi換上《功夫》裡面的包租婆造型,閃亮的眼眸中流露一股俠氣。
 
《Little White Light》
Tattsumi化身成穿上波點裙的小鳳姐。
《Twins》
FAF(FingerAndFish)由插畫師Hecoheio及設計師Jum二人組成。

kkplus x FingerAndFish「Life is a Ball」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3月24日
時間:12:00-20:00
地點:「kkplus」銅鑼灣軒尼詩道500號希慎廣場207-209號舖

以口述歷史書冊 重現大埔六鄉的遷徙故事

根據資料顯示,香港現存有17個水塘,大多分布在港島及新界等地。然而,你知道過去有不少新界村民,因政府興建水塘而被迫要舉村搬遷的歷史嗎?

其中一條因建水塘而被迫遷村的「六鄉新村」,今隱於大埔寶湖道與廣福道一帶、共13座五層高的樓宇群之中。合稱「六鄉」的小滘、大滘、金竹排、橫嶺頭、涌尾及涌背村,原世居於船灣海岸,半世紀前,即在1960年代,政府興建船灣淡水湖,收到搬遷通知公函的六鄉村民,必須移徙至大埔現址。昔日作息簡樸的鄉民,在收到貴重的屋契後,隨即搖身變為與現代生活接軌的市區人。

今日,六鄉舊村幾乎都已湮沒於湖底。然而,受影響的不僅是六鄉村民:曾一併遺落於故鄉的遷徙故事、不起眼的生活點滴,以至村民於1963年至1968年間、在整個遷村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起伏與細節,都與香港供水歷史、大埔城市化、新界發展,以至與整個香港城鄉發展有關,卻在公共討論領域內甚少提起。例如,六鄉村民至今已遷移了五十多年,但他們仍堅持於每年一度的重陽節,特地乘船至船灣淡水湖,或是經陸路到達舊村拜祭祖先,足見他們的孝心。

故此,「村梭」社區文化遺產計劃的壓軸篇——《村梭六鄉》,便以《村梭六鄉:兩封信之間的遷徙故事》展覽及口述歷史書冊《村梭六鄉:後遷徙的生活紀錄》為題,重現大埔六鄉經歷過的各個重要階段與回憶,嘗試在大歷史的空隙處入手,填補過去的空白,並將不易被看見的歷史片段、這段城市一隅被遺忘的過去呈現於大家面前。

六鄉新村公立學校。
須遷移到大埔的六鄉居民,當年雖然得到不錯的賠償方案,但他們的舊村鄉下卻幾乎都已湮沒於湖底,令人倍感可惜。
收到新居的鎖匙,代表了原本住在舊村的居民,也要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搬到大埔。
室內展場。(圖片來源:FB@howailam516)
口述歷史書冊《村梭六鄉:後遷徙的生活紀錄》會在展場免費派發,但乃先到先得,派完即止。(圖片來源:FB@cache.org.hk)

「村梭六鄉:兩封信之間的遷徙故事」展覽
日期:3月18至19日、3月22日
時間:平日 12:00-18:00、星期六及日 11:00-18:00
地點:大埔寶湖道六鄉學習園地

探索謎之藝術家—— Mr. Tripleton的金錢世界

Mr. Tripleton,一個真實身分成謎的導演兼多媒體藝術家。受八十年代倫敦龐克文化影響的他,用色大膽、筆觸狂野,作品演繹出離經叛道的風格。他的作品一直有向著名當代藝術家 Andy Warhol 及 Jean-Michel Basquiat致敬,並結合現代文化符號及非現實圖像進行創作。每幅作品均全由人手絲網印刷20至60層上色,並運用了多種印刷技巧,如平版印刷術、木刻及蝕刻等,製作一絲不苟,故一直深受一眾藝術收藏家喜愛,其中包括陳冠希、曾國祥、陳可辛、向佐及MC仁等等。

今個周末,他將舉行《The Questionables》足本版展覽,以金錢為元素,展出一系列用美元紙幣為模板而創作的畫作,望能引起觀眾反思金錢的價值。紙幣上描繪的各個超現實角色,均代表了藝術家變幻莫測的情緒,另外作品亦綴有皇冠及老虎機中的777等神秘符號。除此之外,是次展覽亦會展出10款全新圖案,以及與陶藝師雷小欣聯手創作出一系列陶藝作品,希望表達出情感的釋放,並盼望大眾在紛擾中找回內心的平靜。

Mr. Tripleton :《The Questionables》足本版展覽
日期:3月18至20日
時間:14:00-21:00
地點: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1樓中央庭園

走進《魔雪奇緣》及《哈利波特》的積木魔法世界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大家都會擁有不同性格、背景和喜好的朋友。而為了讓小朋友學會結交朋友的重要性,培養人際溝通技巧,LEGO® Friends推出了8位個性、背景、喜好等多元的新角色,最近更舉辦了「House of Friends」 好友派對,邀請小朋友帶同摯友一起於派對中盡情玩樂。派對設有5大主題拼砌專區,包括大家最愛的魔法世界——LEGO®《魔雪奇緣》及 LEGO®《哈利波特》。小朋友們不單可以投入拼砌樂中,還可於場內多個「打卡」跟新朋友拍照留念。順帶一提,參與派對並完成5大專區小任務的小朋友,更有機會獲得 LEGO精美「小狗積木包」一包。

「House of Friends」好友派對
日期:即日至3月26日
時間:12:00-20:00
地點:奧海城 2 期地下活動大堂
備註:可即場或網上免費報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報名網址:https://bit.ly/3lqSFxd

Text:Onyx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展覽, 藝文創意, 藝術

收集「放下」故事 陳明憙聯同本土藝術家辦創作聯展

走到太平山街,有人說是繁忙都市的寧靜偏廳,可治癒一周的身心疲累,氛圍可令人悠然放鬆。創作歌手陳明憙(Jocelyn)以音樂治癒人,最近更於太平山街聯合多位本地藝術家以「放下的頻率」作主題展覽,把早前收集了有關「放下」的數百個故事,變作藝術品,作為溫柔的祝福。

陳明憙(Jocelyn)以音頻治療師身份,與多位藝術家合作舉行音頻治療創作展。

本是創作歌手,其實陳明熹(Jocelyn)自小對神秘學、身心靈也有濃厚興趣,及探索不同需要被療癒的人生課題,包括失眠,面對恐懼和放下,並融入不同有助療癒這些情緒的音頻治療樂器。Jocelyn分享她的「音頻治療」,「因為自己曾經歷失眠及焦慮,一直找自然療法去解決問題,最後找到音頻治療解決失眠,於是跟身邊人分享,才知道原來好多人都有失眠問題。」她指音頻治療是古老自然療法,希望多些人可以接觸到。

而展覽中聽到第四章的「放下的頻率」,是整個活動的發起點。展覽中也能聽到全新作品「Timeless」,將音叉和缽的療癒頻率融入過去旅遊收集回來的聲音中,讓逝去的時光重生,盡管那個景色和身邊的人已改變,回憶也能變幻成重新體驗,有療癒作用的當下。放下有很多方法和表達:「但希望大家在過程中不會覺得孤單,尋找適合自己放下方式和頻率。」這次亦提供一個回應,與陌生人對談,互相治癒,以藝術及音樂,注入溫柔的力量!

陳明熹(Jocelyn)今次以音頻治療師身份,聯同本地六位藝術家帶來多元化的藝術體驗。

漫畫家PenSo 創作漂浮的女生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慾望和渴求的事,名譽、金錢、地位、物件、感情、人,也許「放下」是人生最難的課題,比「拿起」更需要勇氣。Jocelyn把早前收集了有關「放下」的數百個故事,與本地藝術家Mickco、Pen So、Charles Ho、Tsz, Junhooo & Val Lui,以不同媒介包括插畫、跳舞、陶瓷、攝影等表達,將故事變成放下的藝術品。

其中參與的漫畫家PenSo,以Jocelyn音頻治療單曲《放下的頻率》一句歌詞「沉淪於難忘回憶跟光陰角力」創作,以鐘和漂浮的女生形容回憶的重量,「人有很多回憶累積,而回憶也有重量,有時是壓力也是包袱。當時間愈長,我們身上的擔子愈多。」

Pen So作品

在收集不同「放下」故事,Pen So說看到其中一個故事,特別有感覺:「其中一個令我感覺很沉重,她說自己在人生成長,10-31歲一直都未能釋懷,生活上無方法令她可放鬆,感覺只有貓狗可以陪她走這一段路。」看完感覺很傷感,「可以畫一張畫令她治癒,但最後還發現很難做到,最後決定以從她的文字中反映看法,特別畫兩張表達成年與童年,喻意走路時拿著書本及背上獎盃,開始有不同壓力。」

有關成長,Pen So說這兩張是人生的樓梯。「愈來愈大的包袱,愈行愈高也愈吃力。」雖然看來沒有放下但也是另一張釋放,他續說:「有時我們要做的,未必是放下,肯行、肯面對,我們會明白人的成長,應該要有包袱。」

Pen So作品「成長的包袱」

多位藝術家作品,以Joceylyn「放下的頻率」歌曲作起點:

Tsz(photographer)
Instagram : @tsz925
Charles (film photographer)
Instagram : @h.oo0_ @thefilmclub._
Mickco (illustrator)
Instagram : @mickco

放下有很多方法和表達,透過藝術及音樂互相治癒,將大家放不下的故事幻變成美麗的頻率,Jocelyn希望透過這次的藝術活動,與大家的互動,鼓勵大家對放不下的事轉念,解除心結。或許今個周末,到太平山街走一走,放鬆心情體驗,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感受。

陳明憙《放下的頻率》音頻治療 藝術創作聯展
地址:上環西街54號地下 
日期:即日起至3月19日 (逢星期一休息)
時間:下午1時至晚上7時30分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Sing

展覽, 藝文創意, 藝術

炙手可熱的藝術家Edgar Plans巡展香港站 首個塗鴉藝術籃球場登陸尖沙咀

屢次打破拍賣記錄、西班牙炙手可熱的藝術家Edgar Plans來到香港!最近舉辦「Game On」全球巡展香港站,將尖沙咀K11  Art Mall露天廣場化身成全港首個Edgar Plans塗鴉藝術籃球場,其可愛的超級英雄角色「Lil’ Heroes」也變做籃球小英雄,注⼊新世代街頭文化及潮流藝術活力!

Edgar Plans 創作的籃球小英雄形象,從畫作走到現實,讓人們近距離感受Edgar Plans 為籃球文化注入的新能量。快閃活動中展示的塗鴉球場與巨型雕塑,承載著童心與夢想兩大主題。在 Edgar Plans 的作品中,每個人都可以做回那個最率真純粹的孩子,擁抱無限可能性,成為任何人。

「Lil’ Heroes」化身成一眾傳奇籃球員。
尖沙咀K11  Art Mall露天廣場化身成全港首個Edgar Plans塗鴉藝術籃球場。

Edgar Plans 為近年其中一個最受注目的藝術新星。他以塗鴉為主要創作手法,來展現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用色和塗鴉風格大膽,投射出對自由的嚮往。在他筆下,穿着超級英雄服飾的孩子,個個都是可愛活潑及充滿童趣的「小英雄」,而「Lil’ Heroes」就是他的代表之作。從球星和籃球文化中得到啟發,他將「Lil’ Heroes」化身成一眾傳奇籃球員,在世界各地不同城市中,上演一輪又一輪的精彩球賽,最近便來到香港站!

今次香港站的巨型籃球場藝術裝置亦花盡心思,Edgar Plans以塗鴉將「Lil’ Heroes」的剪影繪畫在球場地版上,為大家帶來置身於小英雄籃球世界的沉浸式體驗及各個打卡位!埸內將會展出3米高的Lil’Heroes巨型雕塑,向米高佐敦、高比拜仁、勒邦占士等傳奇致敬,與一眾球迷尋回黃金年代回憶,呈現了他們跨時代的熱血交鋒。

埸內展出3米高的Lil’Heroes巨型雕塑,向米高佐敦、高比拜仁、勒邦占士等傳奇人物致敬。
全球首發Edgar Plans x NBA 75周年 《I LOVE THIS GAME》限量版畫連襟章紀念套裝

是次「Game On」香港站將同時帶來Pop-Up限定店,提供一系列全球首發的限量周邊單品,包括3月18日下午2時才開賣的全球首發限量版 NBA 官方用球 Edgar x Wilson 籃球及 Edgar x NBA 限量徽章套裝。為了隆重其事,今次Edgar Plans本人將會親自現身「Game On」香港站,與一眾藝術、籃球與潮流愛好者會面,大家不能錯過。  

                     
全球首發Edgar x Wilson籃球 (5號球及7號球)

Edgar Plans「Game On」香港首個塗鴉籃球場
日期:即日起至2023年5月7日 
地點:K11 Art Mall 

Edgar Plans見面會
日期:3月23日
時間:4pm-6pm
地點:K11 Art Mall 

Text:Twinkie
Photo:IG@Edgar Plans、由主辦單位提供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