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Step於Art Basel Hong Kong內的典亞藝博展亭,便展出了《極夜》插畫、動畫及雕塑等作品。場內設置了3個並排的屏幕,分別播放《極夜》中女孩、少女和中女各自面對著恐懼的片段,每個片段約長一分鐘。Step表示,第一次看到展示時覺得很感動,「之前都是從頭到尾、按劇情發展觀看,但現在可以同時看到3個階段的角色的故事,又帶來了不一樣的感覺。」
最近,Andrew更於尖沙咀舉辦個人展覽,展出12幅最新繪製的數碼畫作,以及專為AirPods Max全罩式耳機而設的3D打印潮流配飾。從創作數碼畫作至耳機配飾,到開設展覽,這一切都只是數年間發生的事,Andrew坦承的確有點受寵若驚:「從沒想過像現在這樣受到大家的注意,就連自己最鍾意的Rappers都有聯絡我合作,可能算是『Hard work pays off』,努力所獲得的回報吧!」
「This is Art?」 為Andrew的最新作品,他希望藉畫作帶出A.I.人工智能創作「藝術品」的道德論理議題,並引發大家對此作出討論。 「Zebra Crossing」 Andrew透過這張在路邊的「對鏡自拍」,繪畫出一些香港特色,包括斑馬線﹑道路反射鏡和街道牌。
二話不說便買了幾罐閣樓出產的精品回家,一路上,突然記起年初聽來的「閣樓釀造」的故事。在「閣樓釀造」之前的是間名為「Hong Kong Cannery」的罐裝汽水代工生產廠,由Adrian和Edward兩人於2021年初創立,在香港手工啤酒大行其道的環境下,專做啤酒以外的飲品。如此偏鋒的做法,除了是想試試看,這一塊當時在香港似乎還未存在的市場是否可行,也是兩人創業的初衷。「不想維持現狀,做些人人都一樣的事情。」Adrian本是地鐵工程師,不甘於這份平凡穩定,在透過從工程師轉職做啤酒廠的Edward接觸到這一行後,便一起討論起這門生意。在對市場的研究和計算後,兩人毅然打破平凡,裸辭創業。
一開始名為「Hong Kong Cannery」的汽水廠專做代工生意。
開公司的第一件事,當然就要找個總部。兩人花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才在觀塘找到了一處心儀的工場,而這裡,也將成為他們日後自家品牌的標誌地。有了工場,再來就是機器。因應場地、樓底限制和廠商一起設計的機器送抵後,卻因疫情而影響到安裝人員的安排。不想耽誤進度,同是工程出身的兩人就自己動手,學習組裝、焊接、駁電線,一手一腳砌出自家的生產線,「還好能夠運作。」2021年9月,「Hong Kong Cannery」正式生產了第一罐產品。最初代工生產的商業模式雖然比較被動,但也因為全港幾乎只有這一家專門生產手工啤酒以外的罐裝飲品廠,令他們很快就找到不同類型的客戶,嘗試各種市面上沒有的新產品,例如檸檬咖啡、菠蘿咖啡。短短幾個月就已經生產了4、50款飲品。
廠內生產線的設計和組裝,都是Adrian和Edward一手一腳打理。「Hong Kong Cannery」開廠短短幾個月,就已經代工生產了4、50款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