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開始玩菲林攝影時,Kodachrome便已停產,期間有機會入手這絕版正片,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並未保留。看到這,許多菲林迷必定想高呼:「甚麼?!這麼好的機會收藏Kodachrome,你竟然不要?!」然而筆者認為,一卷菲林的價值,是因為可以拍攝出它獨有的味道和色調。人們喜歡Kodachrome也是如此,既然已無法使用,要來也無意義。可能出生於00後的年輕人,未必知道Kodachrome當年的風光史,今回就簡述一番,這款傳奇正片是如何改變攝影史。

1935年,Kodachrome橫空出世,在只有菲林攝影的五、六十年代,它色調鮮艷逼真、還原度和清晰度都相當高,加上完美的顆粒控制,且在黑暗中其保存期限可長達75至100年,種種優點加起來,令Kodachrome受到不少專業攝影師的喜愛,暢銷長達74年,是歷史上生產時間最悠久的正片,也是Kodak史上最成功、最熱賣的正片。雖然最早的彩色攝影是在1840年代首次出現,但直到1935年,Kodachrome才令彩色攝影普及全球。據聞當年《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們皆指定Kodachrome為御用菲林,在這些大師手上,Kodachrome記錄了無數極具歷史意義的經典作品,至今回看仍為之震撼。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數碼趨勢勢不可擋,菲林攝影逐步沒落。與全盛時期的五、六十年代相比,Kodachrome的銷量大幅減少,只佔Kodak菲林總銷量的1%。因此Kodak於2009年時,宣佈全面停產Kodachrome,這一消息震驚攝影界。停產後,Kodak亦將最後一卷Kodachrome送給了紀實攝影大師Steve McCurry,據聞他用這卷菲林拍攝了一個印度瀕臨絕種的部落。
其實Kodachrome會停產,除了數碼衝擊之外,另一個一直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其沖洗藥水和過程。Kodachrome的沖洗一直非常神秘,Kodak從未公開過K-14藥水配方,拍攝完成的底片只能選擇寄回總公司或官方授權的代理店沖洗。皆因Kodachrome的片基與其他正片不同,是一種黑白分色多層乳劑感光材料,且乳劑中不含成色劑,曝光過後必須透過K-14方式沖洗,且紅、綠、藍三種顏色要分開逐層沖洗和顯影,因此其沖洗過程遠比普通正片的E-6沖洗方式繁複得多。開始沖洗一卷Kodachrome到最後乾燥,總共需要25個步驟,約莫須時2個多小時,且溫度的控制也非常重要,要保持在攝氏20至24度。另外,K-14沖洗方式也不環保,其沖洗產物含有劇毒,藥水污染嚴重,有違環保法,這也是其停產原因之一。
全球最後一間提供Kodachrome沖曬的店Dwayne’s Photo,也於2010年12月30日宣佈,今後將不再沖曬Kodachrome,這意味著,就算閣下有幸得到一卷Kodachrome,此生也無法再感受到這傳奇正片的魅力了。
Kodachrome經典作品賞析

Afghan Girl,攝於蘇聯入侵阿富汗時,一名阿富汗難民。曾登於1985年6月《國家地理雜誌》封面。
拍攝時間:1984年
攝影師:Steve McCurry

約翰·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競選總統。
拍攝時間:1960年。
攝影師:Cornell Capa。

法越戰爭期間,士兵們正在前進。此照片攝於越南,遺憾的是,在拍攝這張照片後不久,攝影師踩中地雷不幸身亡。
拍攝時間:1954年。
攝影師:Robert Capa。
photo- Magnum photos、Steve McCurry、Cornell Capa、Robert Capa、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