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作者: Kent

生活美學

【淨灘日誌】上山下海執垃圾
建立山廢海廢數據庫

近年愈來愈多人喜愛露營、行山等戶外活動,山徑、海岸間因而充斥了大量垃圾,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幸好,坊間亦有不少志願團體及義工,自發到各垃圾黑點進行淨灘、淨山活動,希望還山頭海岸一個潔淨之軀。

「我的山海日誌」計劃也是其中的一員,然而,他們明白到,定期的淨灘淨山活動,並不足以解決垃圾污染的問題,於是便嘗試把活動結合環境教育及公民科學,並建立垃圾數據庫,希望從根源出發,解決問題。

「我們在淨灘時,到底執了甚麼垃圾?」

「我們要知道有甚麼樣的垃圾,才可以有下一步的行動。」「我的山海日誌」計劃的其中一名成員 Tom 說,這個計劃原是他與兩位同就讀環境管理學碩士課程的同學,於2019年時一同提倡的。初時,計劃只有他們數個人在做試驗、做記錄,規模甚小,後來,有幸得到非牟利團體 Ecobus 傳承,招募了愈來愈多公眾參與,並以公民科學的形式收集淨灘及淨山的數據、進行研究。「我們留意到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的淨灘活動,但沒有人知道大家到底執了甚麼種類的垃圾。例如今天我們執了100袋、共80公斤的海廢,但當中到底有甚麼呢?」Tom 認為,只有知道實質的海廢和山廢數據,方可嘗試解決垃圾污染的問題,「有些機構或團體或會把海廢數據作為依據,給政府壓力,從而推行環保政策;另外,數據也可以用來遊說市民源頭減廢的重要性。要讓他們知道,其實很多海廢和山廢,都是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於是,Tom 他們花了一年的時間,建立出屬於香港的民間山徑海岸垃圾數據庫,並期望數據也能在教育和學術研究方面作出貢獻。

「我的山海日誌」現時會於兩個固定的地方,定時舉行清潔活動,包括油塘至魔鬼山一段的山徑,以及在南丫島北角村沙灘。另外,他們間中也會到一些較少人清理的垃圾黑點,進行淨灘及淨山活動。

Tom 表示,只要大家都將自己帶來的垃圾帶走,減少使用即棄物品,如自備水樽和手巾仔,便可大大解決垃圾滿山的問題。

海廢山廢龍虎榜

過去一年,「我的山海日誌」共舉行了接近二百場淨山及淨灘活動,共有近1,500名志願人士及團體參與其中。每次活動前,團隊都會先準備好淨山淨灘的裝備,當中包括由 Tom 他們特地設計的紀錄表,可讓大家把收集到的垃圾種類和數量一一記錄下來。而經過一年的努力,他們合共清理了近8,500公斤海岸及451公斤山徑廢物,令人鼓舞。而在統計過後,他們發現到團隊最常拾到的海廢為膠水樽、樽蓋和浮球;至於煙頭、紙巾和食物包裝,則是頭三名最常拾到的山徑垃圾。若單以材質來計算,當中分別有逾9成和7成的海廢和山廢垃圾,都屬於不同類型的塑膠產品。Tom 說:「塑膠並不會分解,只會分裂成碎片,最後變成微塑膠。若微塑膠被海洋生物誤食,污染物進入了食物鏈,便會影響海洋生態。而在疫情下,塑膠餐盒、餐具和口罩等海廢的數量也增加了不少。」他還表示,拾到的垃圾大多「歷史悠久」,且十分骯髒,難以妥善清潔回收,往往只能丟棄。因此,他也希望大家能夠從源頭減廢,減少使用即棄用品,救救大海。

淨山和淨灘的裝備略有不同,除了都要帶備夾鉗、垃圾膠袋、手袋、紀錄表、電子磅、消毒和急救用品、剪刀之外,於淨灘時還需要預備隔篩(右下),以便撈起發泡膠粒。

淨山時常會拾到各式各樣的食物、飲品,甚至是紙巾的包裝。

每次進行清潔活動時,都會有一名隊員負責填寫垃圾紀錄表。紀錄表會不時更新,如近年便因應疫情,而新增了「口罩」的一欄。

每次清潔活動後,他們都會為執拾到的「收穫」磅重,將數據記錄下來。

塑膠玩具 淪為海廢

在塑膠餐盒、口罩和餐具以外,其實「我的山海日誌」每次的淨灘活動,都會拾到很多意料之外的物品,例如是麻雀、玩具,甚至是瓶中信!「塑膠鴨仔和快餐店套餐贈送的小玩具,都是當中較為常見的海廢。而看似浪漫的瓶中信,其實會一直在大海漂流,成為海洋垃圾!」Tom 補充。不過,為何這些垃圾會在海岸邊出現?他解釋:「可能是由於堆填區飽和,又或是被人隨處拋棄,甚至是經過渠道流入大海後,再被水流沖至岸上。」原來,街道上的雨水渠,不止會接收污水,各種污物,如塵埃和垃圾,也會隨著雨水流入渠中。雖然較大型的垃圾會先被隔走,但往往卻會「走漏」體積細小的垃圾,例如街道上常見的煙頭,以及各式小玩具,最終也會被直接排出大海,影響生態環境。

這些色彩繽紛的玩具,全都是從海岸清潔活動中拾到的垃圾。

塑膠鴨仔是較為常見的海廢。

鹹蛋超人玩具,也曾淪為海廢,在大海中漂流。不知道大家看過這些海廢後,會否減少購買不必要的玩具?

海岸邊出現的麻雀。

行人在街邊隨手拋棄的煙頭,也可能會經過渠道,流入大海。

疫情下,一次清潔活動最多可拾到十多個外科口罩!故希望大家除了要妥善棄置口罩之外,也可選用具過濾效能的可重用口罩,減少垃圾的數量。(©Orange Cheng)

以樽蓋組合而成的海龜裝置,希望能喚起大家對保育海洋生態的關注。(©Tom Ng)

展覽將會以不同顏色的海廢砌出「海廢彩虹」,讓大家可以「打卡」留念。(©我的山海日誌)

膠樽、發泡膠都是十分常見的海廢。(©我的山海日誌)

Tom 是「我的山海日誌」計劃的提倡者之一,自2014年起已開始淨灘,希望能為環境出一分力。

為了喚醒大眾對垃圾問題的關注,Tom 他們原定會將100樣不同的海廢,於本年1月份舉行的「山徑及海岸垃圾數據發布及展覽」中展出。他們更製作了海廢彩虹、樽蓋膠龜、許願漁網等裝置,希望能讓大家了解到海廢對生態環境所帶來的破壞。可惜,由於第五波疫情關係,展覽需延期舉行,大家暫時還未能欣賞到這些既獨特,又別具意義的海廢展品。

「我的山海日誌」
TEXT:ONYX
Photo:Freya、受訪者提供、©我的山海日誌
本地遊蹤

香港插畫及文創展2022 DIGI ART
支持香港動畫及插畫

喜歡文創的你,即將舉行的《香港插畫及文創展2022 DIGI ART》,應該會令你樂而忘返。活動集合了100位本地圖像設計及電腦繪圖創作者的作品,包括光年百貨、青花工作室、魚生、hwah_illust、KEKE LAM等,更邀請到在LIMITS Asian Championship 亞洲挑戰賽獲得亞軍的Rosine Wo。另外,場內設有「AR 掌上藝術館」,展出插畫家的搞鬼創意,藝術和科技結合,相信會帶來驚喜。

值得一提,近年更多人關注香港動畫,主辦方與本地人氣動畫平台「洋蔥鬼 onion ghost」合作,精選26條由香港動畫師和工作室製作的動態及靜態動畫影片,編集成為〈動畫蒙太奇 Animontage〉。其中包括, 〈叔叔不行鳥〉、〈崔氏兄弟作品選2022〉、〈四方城〉、〈金宵多珍重〉、〈The Guardians〉、〈鯊魚&鰩魚5招助世界〉等。〈動畫蒙太奇 Animontage〉全長70分鐘,集合溫情、懸疑、科 幻、熱血、復古、搞笑等不同題材,絕對不能錯過。大家不妨抽空出席,一起支持本地創作!

部分香港插畫及文創展2022 DIGI ART參加品牌:

香港插畫及文創展2021:

TEXT:Gillian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本地遊蹤, 藝術

歌川廣重浮世繪名畫
1,099幅作品供免費下載

出生於江戶(即現今的東京)的歌川廣重,是日本最著名的浮世繪大師之一,與葛飾北齋、喜多川歌麿同被譽為「浮世繪三傑」。他師承自浮世繪畫家歌川豐廣,一生創作超過5千幅浮世繪,作品以風景繪為主,畫風清新秀麗,亦擅長利用詩化的意境,渲染平凡的生活,喚起人們的鄉愁。其著作包括《名所江戶百景》、《東海道五十三次》、《近江八景》等等。

浮世繪名畫網上免費下戴

想一睹這些作品的風采,現在不用親自到日本、美國當地的美術館,安坐家中就能欣賞得到!皆因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美術館(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在網上釋出了逾千幅歌川廣重的浮世繪名畫,供大眾免費欣賞和下載。大家只要於MIA美術館官網輸入 “Hiroshige Utagawa”的字眼,就可以觀賞及收藏共1,099幅歌川廣重的浮世繪館藏。官網更會列出每幅作品的基本資料和簡介,絕對是各位浮世繪愛好者的福音。

歌川廣重浮世繪名畫:

1.《東海道五十三次》

描繪了在東海道上,即從江戶至京都途經的53個宿場(驛站)的附近風景, 加上起點在江戶的「日本橋」和終點京都的 「三條橋」,全系列共有55幅畫作。雖然作品是以描繪風景為主,但歌川豐廣卻在畫作中加入了自己的想像,呈現出四季美景。加上善用寫生筆法,加入寓人手法,把各種從事活動的小人物都融入他的畫中。

東海道五十三次/箱根 湖水圖

東海道五十三次/日本橋 朝之景

東海道五十三次/蒲原 夜之雪

2.《近江八景》

描繪了日本近江國(現滋賀縣)的八道風景,分別是「石山秋月」、「勢多(瀬田)夕照」、「粟津晴嵐」、「矢橋帰帆」、「三井晩鐘」、「唐崎夜雨」、「堅田落雁」、「比良暮雪」,以不同角度欣賞日本最大湖泊——「琵琶湖」的優美。

近江八景/三井晩鐘

近江八景/粟津晴嵐

3.《名所江戶百景》

為歌川廣重晚年的創作,也是其代表作。全系列共有119幅作品,分別為「春之部」、「夏之部」、「秋之部」以及「冬之部」,描繪了江戶不同季節的風景名勝,以變化多端的視角與遠近景的極端取捨,在視覺上帶來全新的體驗,同時亦活用了多種木版印刷技法,營造出光影和凹凸變化,使畫面更顯生動。

名所江戶百景/する賀てふ

名所江戶百景/亀戶梅屋舖

名所江戶百景/愛宕下藪小路

4. 《富士三十六景》

以富士山作為題材的創作,全系列共有36幅作品,相信是向另一位著名的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富岳三十六景》作品致敬。

富士三十六景/駿河薩多之海上

富士三十六景/甲斐御坂越

歌川廣重(1797-1858)
出生自江戶的的消防員世家,師承自浮世繪畫家歌川豐廣。初期作品以人物「役者繪」和「美人繪」為主,後期始轉而創作「風景繪」。

美國MIA美術館網上展:
https://bit.ly/3Q6cIf3

TEXT:ONYX
PHOTO:ⓒ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

藝文創意

香港故宮7月開幕
首批故宮博物院借展文物抵港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將於7月2日開幕,展出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的914件文物,而首批藏品,亦於日前正式抵港!這次借出的文物,是從超過 186 萬件藏品中精選而出,亦是故宮博物院自 1925 年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藏品出境外借,種類齊全,數量眾多,包括繪畫、法書、青銅器、陶瓷、金銀器、琺琅、玉器、漆器、玻璃、璽印、織繡、首飾、雕塑、圖書典籍、古代建築等等。當中的166件,屬「國寶」級別的一級文物 ,而絕大部分文物更是首次在香港展出。

國家一級文物 輪換展出

香港故宮將於5個專題展覽 及2個特別展覽展出各項借展文物,但若要數當中最為矚目的,必然是35 件遠至唐宋時期的書畫經典名作,而它亦是近 15 年來故宮所藏古代書畫瑰寶最大規模的一次出境展覽。

除此之外,北宋汝窯淡天青釉洗、北宋定窯白釉孩兒枕、乾隆款畫琺瑯八棱開光山水花鳥圖提梁壺、以及清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也同屬國家一級文物,份外珍貴。每件展品的展期由一個月至超過一年不等,部分藏品更將輪換展出,想一睹這些珍貴文物風采的你,便不容錯過這次機會。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北宋摹本) 北宋,十一至十二世紀

三國文學家曹植在其名作《洛神賦》虛構了自己與洛神之間淒美的愛情故事。宋元以後,以《洛神賦》為主題的繪畫常與東晉畫家顧愷之聯繫在一起, 並成為後世畫家追摹的典範。本品一般被認爲是北宋摹本,屬存世《洛神賦圖》中年代較早之佳作。於乾隆六年(1741),此作品亦被收入清宮,著錄於《石渠寶笈》。

唐虞世南(傳)行書摹蘭亭序帖卷 唐,七世纪

北宋汝窯淡天青釉洗 北宋(960–1127 年)
以其僅供宮廷的天色青瓷名重於世的北宋汝窯,只生產了約二十年。現時存世品不足一百件,非常罕有。

北宋定窯白釉孩兒枕 北宋(960–1127 年)
由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定窯所製作,為時人所喜愛。

清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清崇德(1636–43 年)
寶璽是體現皇帝至高無上權力的政治象徵,歷代宮廷中皆有專職官員負責典守印璽,並據皇帝的旨意用印。這組方形寶璽以玉石雕刻,紐的形狀為象徵帝王的龍。

清金鏨花雲龍紋執壺 清乾隆,1736–95 年
在除夕、元旦清宮舉行家宴、宗親宴時,皇帝會使用金鏨花雲龍紋執壺。

乾隆款畫琺瑯八棱開光山水花鳥圖提梁壺 清乾隆(1736–1795)
壺身以銅為體,表面鍍金,再以畫琺瑯裝飾。設計結合中西元素,外型借鑒當時外來式樣,壺身各圖卻是中國傳統工筆風格。

展出借展文物的展覽:
甲、專題展覽
展廳1:紫禁萬象: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
展廳2:紫禁一日:清代宮廷生活
展廳3:凝土為器: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
展廳4:龍顏鳳姿:清代帝后肖像
展廳5:器惟求新:當代設計對話古代工藝

乙、特別展覽
展廳8: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
展廳9:馳騁天下:馬文化藝術

彩雲金龍紋男單朝袍 清康熙(1662–1722 年)

清郎世寧畫獅子玉軸 清乾隆八年(1743 年)
此馬名「獅子玉」,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進獻的貢品,由耶穌會教士畫家郎世寧繪製。

TEXT:ONYX
PHOTO:© 故宮博物院

展覽, 本地遊蹤

「尤聲普粵劇藝術展:文武莊諧八十秋」展覽
回顧粵劇名伶尤聲普風采

談起粵劇,不得不提名粵劇名伶尤聲普。尤聲普從事粵劇80餘載,素有「千面老倌」之美譽,奪獎無數。近日,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於中庭舉辦「尤聲普粵劇藝術展:文武莊諧八十秋」展覽,帶你回顧已故粵劇大師尤聲普的成就,側寫近代香港粵劇文化發展。 是次展覽從生、旦、淨、丑四個行當,展示尤聲普的舞台演出及訪問片段,精選他在《佘太君掛帥》、《紫釵記》等經典作品中穿戴過的珍貴戲服、文物。大家不妨到場支持,一起回顧這位粵劇大老倌在台上的風采。

旦角手繡大靠──《佘太君掛帥》造型

尤聲普與吳君麗合演《春花笑六郎》

尤聲普與梅雪詩分別飾演夫差與西施(1990 年代)

尤聲普於戲曲中心開幕前留影

TEXT:Gillian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本地遊蹤

「ARTAVERSE」本地藝術戶外展覽
帶你走進Web 3.0 藝術宇宙

NFT熱潮停不了!最近,於中環海濱活動空間舉辦的「ARTAVERSE」,就帶來多元數位藝術展覽、藝術科技交流分享,以及音樂文化表演。以多元化活動帶大家走進虛擬與現實交融的Web 3.0藝術宇宙。

為了由淺入深帶大家了解Web 3.0 藝術宇宙,是次展覽分為三大展區,包括 ART BOX(貨櫃藝術展區)、ART HUB(數碼藝術畫廊)及 ART STAGE(藝術表演舞台),共有12大看點,合共逾120個展覽單位。其中包括多個全球熱門 NFT 項目展覽、藝術與科技講座及研討會,當代藝術家及本地藝人NFT作品、VR及AR元宇宙互動體驗、著名街頭藝術家SZABOTAGE 塗鴉作品等。

值得一提,展覽特意為小朋友開設「幼聯 x ARTAVERSE Colorful World 色彩世界親子藝術工作坊」,鼓勵新世代掌握藝術元宇宙這個嶄新科技,有興趣的你一定不能錯過。

TEXT:Gillian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本地遊蹤

地球國‭ ‬Earthly Kingdom:LeeeeeeToy‭ ‬個展
衝出國際 多謝你玩我!

5歲男童在玩具店Kkplus輕輕一挨,價值逾5萬港元的「天線得得B」大型擺設應聲倒地化成碎片,父母賠了3萬多元成本價後,因案發過程片段曝光而在網上掀起熱話,甚至台灣、泰國、英國的媒體也有報導,而玩具店亦急撤聲明及退回賠償金額,以求化解公關危機。其實「衝出國際」的香港玩具不止身價不菲的「天線得得B」,近日香港藝術品牌「LeeeeeeToy」亦在台北內湖的「伊日後樂園BACK_Y」舉行「地球國‭ ‬Earthly Kingdom:LeeeeeeToy‭ ‬個展」,展出涵蓋繪畫、雕塑和機械裝置的玩具藝術品,身在台灣的朋友趁着周末不妨前去欣賞。

曾幾何時,玩具業是香港工業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上世紀40年代開始生產玩具,到60至70年代的遠銷國際,成為全球最大的玩具出口中心;那個年代,「Made in Hong Kong」的玩具是價廉物美的信心保證。然而,隨着中國和東南亞的製造業崛起,再加上工業息微,港產玩具已無法與當年相題並論。本地玩具品牌Leeeeee Toy的兩位創辦人Lewa和Lego同樣熱愛玩具,並擅長以充滿童趣的想像力設計玩具藝術品,「大地之子Earthly」這個角色便是他們的代表作。

「大地之子,男女同體,他/她永遠是你最好的朋友,可伴隨你的心情轉換不同的性格,隨時隨地供給你源源不絕與無條件的愛!」「大地之子Earthly」於2016年誕生,深受各地粉絲愛戴,今次就擔起大旗,帶領其他玩具作品一起來到台北舉行展覽,他/她在雲層中暢玩、在彩虹上翻筋斗、與蝴蝶翩翩起舞,將歡樂氛圍散播開去,正如他/她所言:「多謝你玩我!」玩具,就是應該玩得盡興!

TEXT:Ivy
PHOTO:伊日生活、FB@Leeeeee

藝文創意

AK新歌《信之卷》MV
本地動畫師Tommy Ng、崔氏兄弟的熱血之作

近年樂壇愈來愈多新歌MV都是以全動畫製作,為廣大樂迷帶來了不少驚喜。就像最近,MIRROR成員Anson Kong(AK)發布了新歌《信之卷》,MV全以本地動畫師製作,當中暗藏彩蛋,更加入了不少向九十、千禧年代的動畫致敬的元素,令人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除此之外,MV更以大家熟悉的銅鑼灣、灣仔一帶的街道作為背景,充滿了香港特色。

今次就特別邀請了兩個主理動畫的單位——「奶茶通俗學」的作者崔氏兄弟,以及動畫師Tommy Ng,一同分享MV的創作過程,以及談談這些年的本地動畫MV風潮。

一個關於成長和堅持信念的故事

《信之卷》新歌MV自13日發布以來不到一星期,點撃率已達一百五十萬,成績有目共賭。這次的MV,是AK邀請了香港本地動畫師崔氏兄弟及Tommy Ng兩個單位攜手炮製。AK在動畫中化身成動畫男主角,在經歷低潮後,集合同伴力量,繼而戰勝心魔。崔氏兄弟表示,MV是一個關於成長、堅持信念,再進化變成究極體的一個故事,「內裡有幾大重點:第一是「成長」,當小朋友成長後,他到底需要面對一個怎麼樣的世界?第二是城市上不同角色的一些心境轉變,他們由悲傷、抑鬱,到慢慢找回能量和信念,繼而去幫助別人;第三則是當不同的角色聚集後,他們找到了同伴,得到更大的力量,從而進化。」難怪不少樂迷在看過MV之後,都坦言被主角的滿腔熱血給鼓勵到。

向童年回憶致敬

要將整個故事濃縮至長度只得五分鐘的動畫MV,加上製作時間緊迫,可是很考動畫師的功夫。Tommy Ng透露,MV一共動用了十五、六名動畫師參與其中,而從前期構思到中後期製作,整個計劃只花了兩個月半時間完成。當中,他們亦有與AK和花姐開過會議,製作絕不馬虎。「我覺得大家都很有passion(熱情),都想將喜歡的東西,包括一些漫畫和動畫的想法加入MV當中。好像是向九十、千禧年代,《數碼暴龍》、《小魔女DoReMi》、《男兒當入樽》、《勇者王》等動畫致敬的元素。因此,我會形容這是一個大家很認真做的同人作品。」他表示,自己小時候很愛看《數碼暴龍》,因此在繪圖時,不禁有一種像是小粉絲向自己喜歡的作品致敬的感覺。

模仿懷舊菲林動畫

而要數到整個動畫MV之中最鍾愛的一段,Tommy選擇的是一開頭的4:3比例畫面,「那一段是模仿小AK在看電視時,螢幕裡會播放的畫面。有別於平時做動畫的畫法,我們有做一些資料搜集,並刻意模仿了舊菲林時期的動畫片段,將那種『質地』做出來,十分有趣。」而崔氏兄弟則喜歡大人AK在天台重遇兒時玩伴那一段,「當長大後的AK重遇 “KYUBI”白色九尾狐,其實是代表他重拾信念的一個象徵,是MV中很重要的一幕。」他續說,黑、白九尾分別代表著正、負能量,片尾有一幕是AK要在天台上跟黑、白九尾告別,其實亦代表了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開心跟不開心的事,但大家亦要慢慢集慣,跟這些情緒共存。

除了模仿菲林動畫、向兒時動漫致敬之外,為了在動畫中呈現AK的舞姿,團隊更找來了AK的排舞師跟他們一同製作當中的舞蹈畫面,務求成品能夠帶給大家更好的觀感。

將銅鑼灣變成日本涉谷

除此之外,MV更以大家熟悉的銅鑼灣、灣仔一帶的街道作為背景,令人倍感親切。「要數香港最有日式動漫感的街道跟環境,首選一定是銅鑼灣SOGO大屏幕對出的馬路。那裡很像日本涉谷街頭,大馬路有許多人穿插,城市感十足,更有電車行走,不論是本地人還是遊客,相信看到這個景色後,便會立即想到香港。」崔氏兄弟說。他們還透露,原來選擇SOGO大屏幕還有交代劇情的需要,皆因MV內的九尾“KYUBI” 和黑九尾等神獸,都假設是來自數碼世界,而SOGO的大屏幕就是牠們進入現實世界的窗口。

另外,MV中有一幕是怡和街天橋被火焰撃中粉碎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Tommy表示,原來「破壞」是他一直想做的事,「很多時看動畫都會有『打爛』自由神像、東京鐵塔等地標建築物的鏡頭,於是乎我也想在動畫中嘗試『破壞』一些香港地標,哈哈哈。」

「希望香港動畫能順勢回歸!」

這兩、三年間,由於樂迷的接受能力提高,加上製作動畫的技術層面也進步了很多,不少歌曲的MV都是以全動畫製作。作為動畫師,Tommy及崔氏兄弟亦樂見此趨勢。「我認為不論是對歌手、樂迷來說,都是件好事,大家可以有多一個選擇。因為有一些意識流的東西,實拍會有局限性,用動畫形式表達的話,反而更容易呈現出來。」Tommy舉例,黎明過往也有發布過別具個人風格的動畫MV,其實大家會較容易從中看得到歌手的內心世界。

「很開心看到好像有一個『新浪潮』的感覺。」崔氏兄弟認為,歌曲和動畫,兩者是相輔相成,因為一個好的MV可以令歌曲昇華去另一層次,也可以帶給觀景全新的感受,而MV更重要是給予了一個讓動畫發布的平台。「香港新生代的動畫師,其實跟香港樂壇也有著一點共生的關係。因此,假如說廣東歌有一種『返翻嚟』的感覺,希望香港動畫也能順勢回歸!」

大家在觀賞過《信之卷》的MV過後,不妨也多加留意、支持一下香港的新生代動畫師,撐起本地製作!

《信之卷》MV:

Tommy Ng
香港動畫師
本地動畫公司 Point Five 創辦人之一,創作範圍從廣告到電影不等。去年憑動畫短片 《極夜》入圍台灣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
崔氏兄弟
孿生兄弟 Haze 和 Long 是「奶茶通俗學」的主理人,二人主力把香港奶茶及茶餐廳等本土文化推廣至世界各地,除了插圖外,更會製作短片、動畫等創作項目,Fans 遍布各地。

TEXT:ONYX
PHOTO:MV 截圖

本地遊蹤

《可持續消費美學展》
反思日常 開啟可持續生活

消費的過程容易對環境造成破壞,近年社會愈來愈重視綠色生活,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日漸普及。近日,LAB CONCEPT聯乘ECHO ASIA開設《可持續消費美學展》,以「美學(Aesthetics)」為題,邀請10位來自不同行業且致力推動可持續消費美學的女性代表,從可持續的營商角度出發,探討消費主義下面臨的各種環境問題,並邀請觀者反思日常生活,嘗試開展可持續生活。

展覽集合了10位來自不同行業的女性代表,以多重曝光的攝影風格為設計主軸,呈現她們的兩個面向,寓意她們既是問題製造者亦是問題解決者。除了分享如何在賺取盈利之際,平衡品牌在經營過程中對社會、人文以及環境的影響,每位代表還有一句「可持續格言」,希望扭轉大眾對可持續生活的既有印象,鼓勵大家實踐循環經濟模式。

「我希望能改變香港人於消費時能快速想清楚『想買』和『要買』的分別。」by Annabelle Ho(TEDxCUHK 演講團隊的青年領袖)

「一直看到很多食物在還處於可以食用的狀態時被掉棄和浪費,我在想:『如何去拯救這些食物呢?』」by Allison Chan(環保超市聯合創辦人)

「『美學』可以透過平衡的方式展現。當資源不再被剝削,環境得以被保護時就是最為美麗。」by Bertha Shum(地球英雄創辦人)

「『簡約』就是我們推祟的宗旨和美學。」by Cindy Chu(朱小姐純天然護膚保養創辦人)

「可持續並非一個人走的路,而是當整個群體一齊攜手合作去宣揚正面的環保意識。」by Devana Ng(Invisible Company聯合創辨人)

「我想將所有地上垃圾變成樹,海上垃圾變成珊瑚。」by Haylie Chan(細味公平總經理)

「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應該對環境有相應的價值。」by Jenn Spano(LANE EIGHT營銷總監)

「『地球,並不是我們從祖先繼承而來,而是我們向未來的孩子借來的。』這一句話對我影響深遠。」by Po Chen(PO House創辨人)

「通常有一些事情是我們作為個人可以做的,無論這些事情多麼小,但這個意識是強大的。」by Sally Lim(2°EAST 創辦人)

「我覺得天然就是美。這種美是不需要有人工添加、簡簡單單便可以。」by Vincci Lau(Beyond Plastic營運經理)

TEXT:Gillian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藝文創意, 設計

Jacquemus X Selfridges
英國倫敦藍色期間限定店

藍色,給人清涼又療癒的感覺,總讓人聯想到海洋和水。最近,法國時裝品牌 Jacquemus 於英國倫敦百貨公司 Selfridges 開設了名為 “Le Bleu” 的期間限定店,便以清新的藍色為主色調,將店舖化身成超現實的浴室空間。

以水和浴室為設計概念

這間期間限定店的設計出自 Random Studio 及創意總監 Simon Porte Jacquemus 之手,他們從法國導演 Jacques Tati 的超現實電影中汲取靈感,以水和浴室為概念,構建出獨特的3D感官體驗空間。內裡設置的泳池、浴室、魚缸、儲物櫃等裝置,全都採用了藍色的設計。踏進店內,便會瞬間感受到夏日的氛圍。

除此之外,店內還展出了“Le Splash”系列的單品、手袋及漁夫帽,以及設置了一部24小時營業的自動販賣機,讓客人可以隨時隨地在這個藍色浴室內購物。

TEXT:ONYX
PHOTO:Jacquemus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