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作者: Editorial P2

生活美學, 飲食

培植肉成新趨勢?
新加坡研發人造龍蝦肉

新豬肉、Impossible Foods、Beyond Meat……近年,愈來愈多人造肉產品推出市場,更掀起了新的飲食潮流。人造肉分為2種,最常見以及在香港有售的大多是以植物蛋白製成的「植物肉」,另一種則是抽取動物細胞培養而成的「培植肉」,可是暫未正式推出市場。最近,新加坡就有一間新創公司公布成功培養出人造龍蝦肉,如果這款未來「海鮮」真的成功問世,你會嘗試嗎?

從細胞培養而成
「人造肉」(Artificial meat)是仿肉製品,主要分為「植物肉」和「培植肉」2大類。前者由植物蛋白製成,成分包括大豆、薯仔及豌豆等,並不含動物成分,標榜比吃真肉更健康、環保,而且日漸普及,現時在一般的超級市場、凍肉店、便利店,甚至是快餐店也可找到其蹤影,大眾也開始接受。至於「培植肉」(Cultured meat、Clean meat、Lab-grown meat)則是從動物身上抽取幹細胞後,再放進試管或培養皿上培植肌肉纖維而成,味道和口感與真肉極為相似,亦能保留其營養價值。

 環保人造龍蝦肉
「培植肉」不像「植物肉」般普及,主要是由於成本較高昂,以致未能普遍推出市場。不過,近年亦紛紛有新創公司投入研發「培植肉」的行列,希望能在「未來肉」的市場分一杯羹。就如新加坡及東南亞首間細胞培育肉品技術公司 Shiok Meats,繼2019年成功研發出人造蝦肉後,於去年底的活動中更公布了人造龍蝦肉的雛型。他們從龍蝦取出細胞,再於生物反應器中培養「人造龍蝦肉」,其口感及味道都與真的龍蝦肉無異,既能保留其蛋白質與營養,亦能解決因過度捕獲海產而對海洋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和影響。

Shiok Meats 曾以人造蝦肉製成燒賣,口感和味道都跟真的蝦肉相似。

在去年底的活動中,廚師把人造免治龍蝦肉烹調成西班牙凍湯和冷盤。

雖然人造龍蝦肉暫未能問世,但 Shiok Meats 將計劃於2022年興建其首座食物製造廠,在大量生產人造肉的情況下,能將成本降低,並會率先推出人造蝦肉產品,讓人期待。

人造蝦肉需要4至6周才培養而成,而龍蝦肉則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培植得到。

為何減少吃肉會更環保?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統計,在人為引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畜牧業佔了14.5 %,較航空、船運等交通工具的排放量為高。當中飼養牛隻更佔了整體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65%。因此,近年有不少聲音認為若果大眾可以減少吃肉(特別是牛肉),或改而進食人造或植物肉,便能減少畜牧業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減緩氣候危機。

 TEXT:ONYX
PHOTO:SHIOK MEATS

生活美學, 生活美學 - 其他, 設計

Loft風再起

香港人居住面積愈來愈細,新樓就愈起愈高⋯⋯個樓底!因為「納米樓」的出現,造就了一班「神偷妙手」設計師,以偷空大法把蝸居空間提升,而閣樓設計更成為大趨勢。 今次這間只得 200 平方尺的迷你豪宅,便完美示範了何謂善用空間!

不一樣的 Loft 風格
曾幾何時,Loft 工業風格備受年輕一代歡迎,那種破舊工廠的味道,原始又型格。最近,Loft 風再起,但今次說的 Loft 不再是充滿剛陽味道的工業風,而是「閣樓」。隨著新型住宅面積愈來愈細,閣樓設計逐漸成為主流,這種上寢下居的格局,既可提高實用率,同時亦可為屋主帶來另類私密空間。

雖然潮流興閣樓設計,但並非所有單位都可以加建閣樓,最基本要乎合以下幾點:樓底起碼要有 2.9 米高,否則下層未必有足夠空間讓一位成年人活動。另外,客廳設有大落地玻璃亦是優勢之一,因為這樣可確保閣樓也有足夠的採光度。還有單位的格局同樣有影響,因為如果客廳不夠長,就沒有足夠空間建造可作收納用途的樓梯,只可改用攀爬式的樓梯,但這類型的木梯在上落時會造成不便。而今次介紹這個只有約 200 尺的單位,正好擁有以上各種優勢,所以設計師採用了「閣樓」和開放式設計,盡用每一吋地方,讓屋主可以擁有充足的活動空間。

提高採光度
雖然空間極有限,但幸好單位設計四正,故設計師運用了各種「神偷」技巧,偷位盡用每一分一吋的地方。首先以閣樓代替睡房,不單可以解決了 Studio Flat 沒有睡房的問題,同時亦可營造複式的豪華感覺,同時也為屋主提供了一個私密的私人空間。而閣樓睡房正好對著客廳的落地大玻璃窗,所以睡房能有充足光線,打破侷束的感覺。為了提高閣樓的採光度,窗邊亦以簡約為大前題,設計師只簡單地放了一張梳化和電視櫃,盡量保留更多的空間,令整體感覺更開揚。

單位雖然只得 200 尺,但勝在樓底夠高,所以可加建閣樓用作睡房。

為了不阻礙光線,設計師只在窗邊放置一張梳化和電視櫃。

落地大玻璃窗可以提高採光度,令陽光直接投射到閣樓和開放式廚房。

簡潔豪華感
閣樓下方是開放式廚房,配上一張半島式餐檯,既可用作餐檯,亦可用來劃分開客廳和廚房 2 個活動空間。此外,閣樓樓梯亦配置了儲物櫃,可以讓屋主有更多的儲物空間並用作收納雜物之用,同時亦把睡房和客廳劃分開,令整體感覺更分明和舒服。 除在空間規劃上花盡心思外,用料上亦盡見細心,設計師今次特別以白色作主調,以營造出一種俐落和簡潔之感。此外,開放式廚房的餐檯亦特別以雲石作檯面,還綴以玻璃飾面,一來可以帶出一種輕奢效果,二來玻璃飾面可在視覺上提升空間感,為小小的蝸居添上豪華感覺。

全屋用上白色作主調,綴以雲石和鏡面,營造出簡約的豪華感。

廁所同樣用上雲石作點綴,跟客廳互相呼應。

嚴選用料
礙於種種原因,蝸居無論在風格設計、空間規劃上都會受到較多的限制,所以惟有靠設計師的經驗和設計技巧為居室來個大變身。但除設計技巧外,用料選材同樣重要,就如今次這個單位,簡單地用上雲石和玻璃鏡,已可做到簡約而不失雅致的效果。除常見的雲石和玻璃鏡外,以下數款材料,同樣可以配搭出與別不同的風格。

1. 焗漆玻璃
廚房及客廳是全屋最易藏污納穢的地方,可考慮用焗漆玻璃,其表面光滑的特性不易沾污,而且易於清潔。

2. 膠板
牆身是最容易「受傷」的地方,尤其是客廳牆壁,長年累月下會變得傷痕累累,所以抗污耐磨的膠板會比牆紙和油漆更耐用,而且近年的膠板款愈出愈多款,而且價錢相宜,是不錯的選擇。

3. 文化石
不喜歡膠板,可以考慮別具風格的文化牆,如能夠營造出北歐溫馨風格的輕色系文化石,又或是帶鄉村風的仿紅磚文化石等,只要空間比例拿捏得當,便可為居室帶來別具特色的個人風格。

4. 特殊牆紙
近年牆紙復興,不想花太多金錢和時間來造文化牆,可選擇一些色彩和圖案豐富的特殊牆紙,不單施工方便,而且可隨時更換,加上現在有不少仿真牆紙的材質觸感與真的十分近似,所以是另 一不錯的選擇。

5. 大理石
有足夠預算,不妨選擇大理石,一來比牆紙和油漆更耐用耐看,而且天然色澤紋理,不單能營造出大器之感,也提高了空間的層次和品味,而且光滑易於清潔。但唯一缺點是保養方面比較麻煩,切記不要使用帶酸鹼的清潔劑,以免造成損傷。

6. 木飾板
花色種類多的木飾板,通常用於客廳及飯廳,其表面顏色自然,不規則的木質紋理可達到實木的外觀效果。只要精心設計配以不同拼貼手法,也能做出不同的視覺變化,是一種兼具裝飾性及實用性的理想牆面建材,木飾板經過特殊加工處理,因此不必擔心蟲害問題。

TEXT:WINNIE

PHOTO:SPACEPLAN

生活美學

為甚麼壓力大就想吃甜食?
營養師話你知是否患上暴食症

每當遇上壓力,許多人也會不自覺「化悲憤為食量」,尤其吃著甜食時,心情仿似頓時變好。為何感到不開心或焦慮時,會特別嗜甜呢?營養師Krista解釋,這是由於壓力大時,體內皮質醇分泌會增加,刺激身體對糖分的需要,而糖分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能為身體提供熱量,這無形中令人想吃一些甜食或高糖食物。哪吃甜食真的可減壓嗎?還是會帶來反效果?Krista將為大家拆解壓力與甜食之關係,以及提供相關飲食貼士!

為何吃甜食讓人心情愉快?

Krista表示甜食或高熱量食物,經消化後會快速提升血糖水平,刺激胰島素分泌,令色胺酸進入腦內合成血清素,血清素會使人心情變好,因此吃甜食帶來一種愉快幸福感,「但胰島素分泌會降低血糖,當血糖下降時,心情便會回落,亦較易令人想再吃甜食去紓緩心情;這樣不但令血糖急升急降,使人情緒起伏不定,頻繁吃甜食或高熱量食物,還可令體重增加!」她亦提醒長期進食太多糖分,糖分會在肝臟中轉化成三酸甘油脂,造成脂肪堆積,提高患脂肪肝的風險。

根據衛生署資料,美國一項具全國代表性的研究發現,攝取過多添加糖,與成年人增加心血管病死亡的風險有顯著關連;同時亦引述世衞於2015年3月發出的新指引,建議成人和兒童的游離糖攝取量,應減至每日能量總攝取量的10%以內,以每日攝取2,000千卡能量的人士為例,每日游離糖的攝取量應少於50克,即約10粒方糖。Krista指約10粒方糖,大概等如2包紙包果汁,或2包朱古力奶,或3支樽裝蜂蜜綠茶,或1.5罐可樂,嗜甜一族須多加注意。

若真的想吃甜食時,營養師有甚麼貼士?

與他人一起分享,減少進食分量。
蛋糕是港人最愛甜品之一,應選擇較少夾餡、忌廉、忌廉芝士成分的款式,例如戚風蛋糕,熱量會稍為少一點。

嗜甜情況愈趨嚴重,我是否患上暴食症?

吃甜食來減壓,本身是想揮走負面情緒,但亦有可能讓自己陷入飲食黑洞,愈吃愈多,造成惡性循環,損害身心。怎樣才知道自己是否患上暴食症?Krista表示若認為自己過分依賴食物去減壓,進食分量一次比一次多,而吃完後又會感到內疚,並會運用方法避免吸收當中熱量,例如進行大量運動、服食瀉藥等,且情況重覆發生,就有機會進入病態;而暴食症是飲食失調的一種,屬精神病類,如有任何疑問應盡快咨詢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

Text:Q
Photo:網絡圖片

藝文創意

東京「大正時代」主題展覽
重回百年前的浪漫時光

日本的「大正時代」,指的是從1912年至1926年間,嘉仁天皇在位的時間。雖只有短短十五年間,但卻因受到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的影響,個人解放與新時代的理念等等的思潮得以盛行。而「大正浪漫」一詞就是用來形容這些文化與社會現象。

最近,日本雅敘園東京酒店舉行的「大正浪漫×百段階段」展覽,在館內建於昭和時代,已有逾90年歷史的東京都指定有形文化財「百段階段」,展出多幅以「大正浪漫」為主題的作品,包括大正時代畫家——竹久夢二的木版畫和石版畫,以及插畫家松尾裕美的《百貨華爾滋》作品。另外,場內亦設有喫茶店,而店內的復古彩繪玻璃,也是由日本彩繪玻璃作家協會旗下的作家製作,展現了濃厚的大正昭和風情,讓參加者猶如走進大正時期的浪漫風景裡,感受百年前的文化和情感。

插畫家松尾裕美的《百貨華爾滋》作品
竹久夢二於大正6年製作的石版画

大正浪漫喫茶室:

百段階段:

TEXT:ONYX
PHOTO:雅敘園東京酒店官網、FB@megurogajoen

生活美學

【18區】節果決明 粉紅花海超夢幻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其中一句:「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其實在春天盛放,又惹人憐愛的粉紅色花兒,豈止桃花這一種?驟眼看與桃花有幾分相似的節果決明,近日亦已綻放開花,粉嫩色的花串極具詩意,為鬧市添上夢幻感覺,難怪賞花人潮絡繹不絕。

節果決明屬豆科植物,原生於夏威夷,適合在陽光充沛、溫暖濕潤的環境生長。節果決明花梗頂端有小苞片,枝葉上開滿一簇簇粉紅色小花,筴果條條垂掛,形狀特別且嬌艷優美。香港種植有節果決明的地方並不多,想欣賞可以到中環紅棉路的美利酒店,又或者大角咀櫻桃街公園。由於只在4至5月開花,趁着滿開就要把握機會去賞花了。

大角咀櫻桃街公園 

中環紅棉路

TEXT:Ivy
PHOTO:藍雨洋授權刊登

生活美學

【18區】藍花楹 浪漫唯美淡紫花海

以往到了3、4月,很多人都會去日本、韓國賞櫻;其實香港的花海同樣美不勝收,而且種類也相當多元化。繼黃花風鈴木率先在3月盛放後,春天正值花期的,除了有昨天介紹的米黃色魚木花外,還有粉紅色的節果決明、宮粉羊蹄甲、杜鵑花;橙紅色的木棉、火焰樹;以及本篇的主角—藍花楹。

藍花楹通常在春季及初夏開花,花期大約兩個月,是紫葳科藍花楹屬的植物,主要分布在阿根廷、巴西、玻利維亞等南美洲國家,南非普利托利亞更被譽為「藍花楹之城」,每逢春天,整個城市都被花海染成紫藍色,十分壯觀,而香港的藍花楹則屬人工培植品種。雖然叫「藍花楹」,但藍花楹其實更接近紫色,它的最大特色是細小的花朵會結成花穗,令粉紫色的小花顯得更茂密漂亮。

賞花好去處:


灣仔星街
維多利亞公園
沙田中央公園
將軍澳坑口常寧遊樂場
屯門三聖邨

TEXT:Ivy
PHOTO:藍雨洋授權刊登

藝文創意

播足四十多年?「萬里望」不是牌子名?
重溫3個香港經典電視廣告

香港資深藝員曾江今日被發現倒斃於尖沙咀檢疫酒店房間,終年87歲,教不少觀眾惋惜不已。曾江生前除了是名老戲骨,最深入民心的莫過於他的經典染髮廣告,當中的台詞「慢慢變黑又得,立即變黑晒亦得,得咗。」更是家傳戶曉。不過,原來這個廣告竟然播足四十多年!除此之外,你又知道哪個廣告擁有最多「惡搞」版本的廣告歌?除了以下3個八、九十年代的經典廣告之外,不知還有哪些電視廣告陪伴著你成長?

播足四十多年——美源髮采

美源髮采(Bigen)是日本ja:ホーユー株式会社的商品牌子,是一間有逾百年歷史的老字號。美源髮采的染髮劑廣告於1976年拍攝,由曾江主演,至今仍會在電視播放,播足四十多年。不過,由於當初雙方簽署的合同並沒有寫明播放期限,因此該廣告於當年完成拍攝後,已被廣告商買斷播放權,故曾江只收到首次拍攝的片酬,往後數十年一分錢也無法收到。

2013及2019年,曾江分別接下另一品牌的染髮產品代言,廣告更有美源髮采的「抽水」內容,而曾江更因此而被網民笑稱為「染髮界KOL」。

「慢慢變黑又得,立即變黑晒亦得,得咗。」

立即觀看短片重溫當年回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jOIP4e_IIA

最多「惡搞」版本廣告歌——維他朱古力奶

「如果太多牛奶味,朱古力味冇埞企,等到朱古力味返番嚟,牛奶味又唔爭氣」,這一首維他朱古力奶廣告歌,相信不少人早已背到滾瓜爛熟。廣告於1986年首播,以代表「牛奶味」的白色卡通「牛牛」,和代表「朱古力味」的啡色「朱朱」為片中主角,牠們互相打罵,再加上「洗腦」的歌詞和旋律,令廣告成為經典。

多年來,不少人都曾將廣告歌詞「惡搞」,當中最有名的必數「如果太多韓馬利,朱茵一定冇埞企」的版本,有趣的歌詞實在令人百聽不厭。

「牛牛」與「朱朱」相爭打韆鞦的畫面,剛好與廣告的歌詞和旋律配合得天衣無逢,令整個廣告變得生動有趣。
多年來,維他曾多次重拍廣告,但只變更了動畫的故事內容,仍保留原有的歌曲旋律和歌詞。

立即觀看短片重溫當年回憶:

「萬里望」是製作花生的技術——金龜嘜萬里望花生

「金龜嘜萬里望花生,夠甘香,多多脆,試一包包你鍾意佢!」相信不少九十後對這個廣告歌都絕不陌生,真是「瞇埋眼都識唱」!廣告於八十年代後期播出,節奏明快的廣告歌,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詞,令人印象深刻。加上廣告中的男女老少,不論是在游泳,抑或在踩滑板期間,也都要吃萬里望花生,令產品更加吸引。

不說不知,原來「萬里望花生」並不是牌子名,而是一種製作花生的技術!跟坊間其的帶殼花生比較,萬里望花生採用的是「珠豆」,較細粒、殼薄、質地較香脆,味道亦較鹹。一般的大粒花生在採收鮮豆後,會先清洗,再經風乾或曬乾,最後炒烘而成;而萬里望花生的製作工序則較為繁複:新鮮花生挖出後要立即清洗,以鹽水烚煮後風乾或曬乾,最後炒烘而成。由於經過水煮,花生衣天然的色素被破壞,故會呈杏白色。難怪花生會以「少少鹹,多多脆」來做賣點。

立即觀看短片重溫當年回憶:

TEXT:ONYX
PHOTO:網絡圖片

藝文創意

《紙,全部都係紙》展覽
港產捲紙雕塑家 用A4紙砌機械人

白色A4紙,是辦公室的必需品,但原來它除了用於打印文件,也可製成捲紙雕塑!90後捲紙雕塑家 Benson Walker Chen,就想到將A4紙捲成一條條紙卷,砌成各式純白色的立體雕塑,包括機械人、恐龍、鹿、八爪魚博士等作品,設計獨特有趣,令人大開眼界。

立體紙雕 融入機械元素

Benson 從中學開始已會用課本和功課紙造玩具,至今已14年。而當初的興趣,現已發展成一門藝術。「我很喜歡用紙張這一種2D物料去挑戰,製作立體雕塑。」他說。而在不同種類的紙張當中,Benson 獨愛A4白紙,貪其擁有既纖細又堅韌的特點,最適合用於製作不同的雕塑作品。

「自己本身是一位機械工程師,故會把工作時運用到的喉管設計學和機械元素,融入到作品當中。」Benson 表示,過往很多創作,靈感都是來自動物的骨架和機械零件組合。但近來,他則多做了角色設計,希望藉此表達自己的心情和內心想法。「例如『面具』這一件作品,表達的是這兩年間,和朋友帶著笑容道別的心情。」他說。的確,面對親友離別,即使再有不捨,也要強擠出笑臉祝福對方,相信不少港人都會對作品很有共鳴!

人手捲製 心機之作

仔細看 Benson 的雕塑作品,結構頗為複雜,雖然製作時只需用到膠水、剪刀和鉗等工具,但卻需花上不少心思和時間。「當決定好主題後,我會畫出作品大約的外形和大小,然後從A4紙剪出一片片紙條、捲成紙卷,再把紙卷扭成圓條和圓圈的形狀,然後用膠水組合。」他解釋,由於組件數量繁多,加上整個雕塑都是以全人手製成,每件作品需花兩個星期到一個月的時間才可完成,絕對是心機之作。

八爪魚博士作品

18件以動物、漫畫、炮台山、角色設計為主題的捲紙雕塑,將於下月在炮台山富利來商場的展覽中展出,另有紙雕工具跟製作過程,有興趣的朋友不容錯過。

TEXT:ONYX
PHOTO:受訪者提供

生活美學

【18區】太子魚木花盛放
漫步黃白花海步道

魚木,是香港常見的觀賞樹木。據說,其樹頂上幼嫩的樹葉可製成醃菜,因此又名為「樹頭菜」。香港的魚木,是由熱帶亞洲地區引進的落葉喬木,估計已有百年歷史。

魚木一年共有兩次花期,分別是3至5月,以及9至10月 ,當中又以春季的花開得最為燦爛。其中,太子道西兩旁就是其中一個集中點,估計至少種植了3、40棵魚木。每年春季,魚木花盛放,形成了清新淡雅的黃白花海步道,令人賞心悅目。據了解,魚木花盛放期只有約兩個星期,想賞花、拍照就要把握機會了。

(圖片來源:IG@fionlaiblog)
(圖片來源:IG@fionlaiblog)
(圖片來源:IG@peopleflowermountainsea)
(圖片來源:IG@peopleflowermountainsea)
(圖片來源:IG@jack.chanwy)
(圖片來源:IG@jack.chanwy)
(圖片來源:IG@jack.chanwy)
(圖片來源:IG@jack.chanwy)
(圖片來源:IG@raymondyhwong)
(圖片來源:IG@raymondyhwong)

TEXT:ONYX
圖片授權:IG@jack.chanwy、raymondyhwong、fionlaiblog、peopleflowermountainse

藝文創意

保羅先生《妙想天開》個人作品展
香港地道小吃新作令人期待

生活太苦悶?視乎你是否懂得在平凡中尋找生趣。台灣超人氣插畫家保羅先生擅長運用文字諧音、繽紛色調、鮮明畫風,創作了一系列幽默又能引起共鳴的圖文作品。由於創作靈感多數都來自日常生活,所以即使生活在香港,他的畫作同樣會令人發出會心微笑。而保羅先生由5月5日開始,將會在「海港城・美術館」舉行他的首個香港個人作品展—《妙想天開》,與大家分享他過去8年近50幅精選畫作,當中更會首度公開3幅以香港地道小吃為主題的新作—《大佛雞蛋仔》、《喜怒哀蛋撻》及《戲水鴛鴦咖啡》,為平淡生活添上點點趣味。

趁着展覽開始之前,不如先認識一下這位人氣插畫家。跟大部分插畫家一樣,保羅先生從小就熱愛繪畫,對新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直至2014年,還是上班族的他突然忽發奇想,下班後展開「每日一畫」的計劃,隨意塗鴉自學畫圖,從一開始的靜物人像臨摹,到後期加入一些自己對生活的感知與腦洞想法,並在網路上分享圖文創作,至今已累積將近34萬的粉絲追蹤。他在2018年正式成為全職插畫家,2020年曾出版個人插畫集《保羅先生腦洞大補帖》 。他表示:「我喜歡觀察大家對於每篇作品的留言與互動,可以獲得共鳴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這次展覽也有售賣周邊產品,相信也會買到不同款式的手機殼吧。

TEXT:Ivy
PHOTO:官方提供、保羅先生Facebook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