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作者: Ben

Uncategorized

家具產品目錄停刊
細說經典的二三事

早前瑞典宜家家居(IKEA)宣布因網上購物銷量增幅強勁,以及響應環保,將停止出版紙本及網上產品目錄。而今年8月出版的2021年產品目錄是最後一期,令這本擁有70年歷史的刊物成為絕響,令人惋惜。每年出版的 IKEA 產品目錄,多年來創下了不少紀錄,現在就讓我們與大家細說當中的二三事。

 發行量超越《聖經》?
IKEA 的產品目錄於1951年在瑞典南部首度出版,並由 IKEA 創辦人 Ingvar Kamprad 親自操刀設計。根據紀錄,首本 IKEA 產品目錄的發行量為28.5萬,用上了品牌經典的啡色單人沙發 MK WING CHAIR 照片作封面設計,復古味十足。雖然早在2000年,IKEA 已同步推出線上目錄,但紙本目錄依然大受歡迎,甚至於2016年,更向全球發行了超過2億本產品目錄,當中共推出了32種不同語言的版本,是發行量最高的一年。BBC 還曾報導指其發行量比《聖經》和小說《哈利波特》還要多,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1951年 IKEA 還未開拓海外市場,因此他們只推出了瑞典語版本的產品目錄。
2016年的目錄主題為「設計為你生活每一刻」,封面以廚房為背景,內裡亦介紹了不少自家品牌的餐具及廚房用品。

目錄封面與時代同步
IKEA 的產品目錄跨越半世紀,70年來其封面設計均與時並進,從中可見證著每個時代的演變和科技的進步。例如從五十年代的簡單背景封面構圖,到六十年代開始出現的家居實景,以及在七十年代首次在封面出現的電視機、模特兒等等;到了八十年代,目錄封面更突破地以小童作為主角,亦有專為兒童而設的廚房用具;而在1997年的封面,更首次出現家用電腦,這些「貼地」的設計,不單令目錄成為一本尋找家居設計靈感的「參考書」,也是與我們一起成長的流行讀物。

1970年的目錄封面,首次有模特兒參與拍攝。
1973年的目錄封面,IKEA 創新地使用牛仔布製作出這個價格相宜的 TAJT 摺床。
1997年的目錄封面,只要仔細看,便會發現家用電腦的蹤影。

陳列室竟不存在?
翻開產品目錄,內裡的陳列室極具設計感,但其實當中有75%的陳列擺設並非真實存在!早在2014年,IKEA 便承認為了節省製作時間,在近年的產品目錄中,3/4的陳列室及家品影像都是透過電腦合成(CGI)技術製成。因為要製作不同版本的目錄,便需把陳列室布置成符合當地人的品味,譬如德國人和日本人對廚房的擺設及設計要求差天共地,如果只倚靠傳統的拍攝技術,製作人員便需花費大量時間逐一布置。

其中一張以電腦合成技術製成的廚房影像,幾乎看不出破綻。

台灣 IKEA 推出《動森》目錄
今年8月,就在最後一期的 IKEA 2021產品目錄推出後不久,台灣 IKEA 便在其官方 Instagram 發布了以任天堂 Switch 的人氣遊戲——《動物森友會》(簡稱動森)的網上版產品目錄,把2021年 IKEA 的產品「神還原」成遊戲內的家具和道具!目錄發布後,引起網民熱討,更有不少人要求 IKEA 推出紙本版《動森》目錄,讓他們留作紀念!

《動森》版目錄(上)「神還原」了原本的 IKEA 2021年產品目錄(下)。
(右)《動森》版目錄加入遊戲中的角色,令遊戲玩家更有親切感。
部分經典目錄封面。

IKEA Museum
網址:https://bit.ly/2L90Mfy

TEXT:ONYX
PHOTO:IKEA Museum、IKEA Taiwan
Uncategorized

Joan Cornellà
以黑色幽默看瘋狂世界

以黑色幽默畫作聞名的西班牙藝術家 Joan Cornellà,在闊別香港3年後,最近帶著最新作品。第三度來港舉行個人展覽。今次展覽由蘇富比與香港創意工藝室AllRightsReserved 聯手合辦,展覽不單會首度公開 Joan 的著名作品《Selfie Gun》及《Booty Boop》立體銅像,亦會首次以壓克力木板作為媒介,製作出直徑1.8米的木板畫作品。展覽名為「Contemporary Showcase:My Life Is Pointless By Joan Cornellà」,在這個動盪不安的2020年,相信不少人也曾「懷疑人生」,以黑色幽默為本年度作結,不是正切合 Joan Cornellà 的諷刺風格嗎?  

首次公開展出的《Booty Boop》銅像,參觀者爭相看銅像屁股的情境,正好跟 Joan 的幽默風格遙相呼應。

 「人生就是以快樂和沈鬱結合而成的」
在社交媒體上坐擁800萬粉絲,Joan 的作品亦在世界各地大受歡迎,但展覽卻以「My Life Is Pointless」命名,是在自嘲這樣的人生毫無意義嗎?Joan說:「這是個小意外,我一開始不是這樣想的,原意是想用「無聊」(Nonsense),不過無論用哪一個詞句,都會聯繫到存在主義。我大部分作品都在表達存在主義,其本質不是說人生沒有意義,而是你可以自己去尋找人生的意義。但同時,一切皆有正反兩面,人生就是以快樂和沈鬱結合而成的。」

Joan 的作品用色鮮艷,有時帶點暴力元素,強而有力地諷刺人性。
嬰兒的角色經常出現在畫作中,Joan 想用最純真的嬰兒與醜陋的人性作對比,加強諷刺效果。

「當然是現實的世界比較瘋狂!」
Joan 在作品中建構了一個荒謬絕倫的世界,雖然人物經常面帶笑容,但行為舉止卻十分荒誕,藝術家以此方式嘲諷我們身處的瘋狂世界。那到底是 Joan Cornellà 畫中的世界比較荒謬,還是現實的世界比較瘋狂?他立即笑說:「當然是現實世界比較瘋狂!雖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意見,但我覺得社會上存有很多約定俗成的慣例,人們沒有多想就同意或者接受,當我們重新思考這些所謂的『常規』,就會發現很多規條本身是非常荒謬的。」

首度公開展出的木板畫。
作品《Yogawerk》引起了不少都市人的共鳴。

「我跟香港有很緊密的聯繫」
Joan Cornellà 曾在世界各地舉行個人展覽,當中包括東京、首爾、北京、倫敦、巴黎及紐約等,又是甚麼原因吸引他第三度來港呢?Joan 認為:「在我剛開始創作的時候,我的粉絲群中有很多是香港人,因此我跟香港有很緊密的聯繫。當然,社交平台可以把我的作品帶到世界每個角落,但我覺得我的作品在香港的認受性很高,所以就回來了。」

Contemporary Showcase:My Life Is Pointless By Joan Cornellà
日期:即日起至2021年1月29日(敬請預約)
地點:金鐘太古廣場1期5樓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
時間:10:00 - 18:00(星期一至五)、11:00 - 17:00(星期六)
網上預約:https://bit.ly/2WWSDx9(登記名額已滿,現接受候補登記)

Joan Cornellà Vázquez

西班牙卡通漫畫家及插畫家,其作品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諷刺人性,揭露這個瘋狂世代的荒謬。
Facebook:joancornella
Instagram:sirjoancornella

TEXT:LORRAINE
PHOTO:BRIAN
生活美學

【Dining】「冬」瀛果香

日本水果向來備受香港人歡迎,不惜一擲千金,為的就是一嚐最美味的水果。在日本種植水果的過程繁複,以蘋果為例,就要花上一整年時間!正因為農夫的心機和優厚的天然環境,才能有今天的成「果」!

日本農夫花一整年的時間,種植出香甜多汁的蘋果。

高品質農產品

日本農產品一直以高品質聞名世界,全因氣候及地理的優勢。日本四季分明,加上多山的地形,最適合栽種不同品種的水果。先進的農業技術及日本農民的時間和心血,不停研發及培植出各種新品種。此外,水源是另一關鍵!日本全國的自來水設備和淨水處理都很完善,不斷提供優良的水質使人民可以直接飲用;而用作灌溉農產品的水質亦能保証不會受到污染,非常講究!近年日本農民更開始採用水耕栽種,既能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同時又可增加優質農作物的產量。

日本先進的農業技術,加上氣候及地理優勢,種植出高質素的農產品。

一嚐最鮮水果

一直以來,香港進口不少日本農產品,Japlant也引入了各款日本直送水果,並開始在6間百佳及Taste發售,讓一眾老饕可以品嚐到最新鮮美味的日本時令蔬果。Japlant更與當地農場緊密合作,挑選出各縣最時令新鮮的蔬果,提供一系列果園直送的日本水果,讓一眾「日本迷」能一解思「鄉」之愁!

Japlant提供各式各樣最新鮮的日本時令蔬果。

5 大人氣蔬果推介

1. 王林蘋果

王林蘋果又有「蘋果之王」之稱號,特點是肉質爽脆,味道清甜多汁,帶有豐富蘋果香味!黃綠色的果皮成熟時會浮現褐色的「水果斑點」,斑點愈多,味道愈好!

2. 冬戀蘋果

在岩手縣的嚴寒環境下才能栽種。糖度極高的冬戀蘋果絕對是「蘋果中的Premium」。由於產期極短,非常珍貴。淺黃色外皮下是放射性形態的蘋果蜜,果味濃郁。

3. 蜜柑

愛媛縣是盛產日本蜜柑的地方。清爽的甜度與清新的柑香,兩者平衡,正是這絕妙的「黃金比例」最具「味」力。

4. 牛蒡

有「東洋蔘」之稱的牛蒡,常被日本人視為養生食材。日式炒牛蒡絲更是日本人最愛的家常菜,伴飯吃一流!牛蒡的膳食纖維豐富,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解決便秘問題。 

5. 南瓜

近年被吹捧為超級食物的南瓜,原來具有美肌功效。但你又懂得如何挑選美味香甜的南瓜嗎?原來南瓜的表皮皺紋愈多,愈凹凸不平,代表著它愈成熟,味道亦更甜,肉質更香軟。

生活美學

2020年世界大事回顧

2020年快將過去,今年發生了很多不如意的事,到現在依然記憶猶新。以下盤點2020年發生的6件世界大事,哪一件最震撼你心?

 1. 新冠肺炎
2020年初,全港瘋搶口罩和消毒用品的畫面,對很多香港人來說依然歷歷在目。新冠肺炎(COVID-19)自年初爆發以來,疫情蔓延全球,截至12月28日,全球已有逾8,114萬宗確診個案,死亡人數亦達約177萬宗,對多國的醫療系統造成極大負擔,亦令全球的旅遊業近乎停頓。另外,多國亦曾實施「封城」及要求民眾嚴肅遵守社交距離等措施。

雖然最近香港政府宣布將購入首批新冠肺炎疫苗,但疫情進入第四波,2人限聚令、6點後禁堂食等措施再次「出爐」,令人不禁慨嘆,到底疫情何時會消失,讓世界重回正軌?

2. 澳洲山火
澳洲每年的春夏兩季,都會因天氣炎熱乾燥而引發山火。但由於全球暖化令氣候比以往變得更乾旱,於2019年9月發生的澳洲山林大火,便一發不可收拾,蔓延四周,燒足半年,直到今年3月才被完全撲熄。山火更波及至新南威爾斯省及維多利亞州多個地方,共燒毀逾1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亦釋出大量濃煙,導致逾30億隻動物死亡或無家可歸,以及4百多人死亡,並嚴重影響當地的旅遊業及生態。

3. 黎巴嫩貝魯特大爆炸
今年8月4日,位於地中海東岸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倉庫區發生猛烈爆炸,其爆炸威力強大,相等於約3.3級的地震,導致海港旁與周邊的建築物被夷為平地。據當地傳媒報道,事件造成至少200人死亡、超過6,000人受傷,以及多人失蹤,亦估計有逾30萬人無家可歸。這次的悲劇,是由2,750公噸的危險品——硝酸銨所引起,據知,當地有關部門任由硝酸銨於港口倉庫存放達6年,卻沒採取任何安全措施,最終引發這場災難。

4. Black Lives Matter 運動
今年5月,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在明尼蘇達州(Minnesota)被逮捕期間,遭白人警察以膝蓋壓頸導致死亡。影片傳出後,觸發美國多地爆發大規模的 Black Lives Matter (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多人上街示威和抗議針對黑人的警暴、爭取黑人平權以及尋求政制上的改革,事件終演變成騷動,並開始蔓延到全球如加拿大、英國等地。Black Lives Matter 運動源於2013年,美國白人警察 George Zimmerman 槍殺了非裔男子Trayvon Martin,最後卻被宣判無罪後而引起。而運動在近月稍為冷靜下來,不過美國種族平權的議題仍然受到深度關注。

5. 美國總統大選
在今年11月3日舉行的第59屆美國總統大選,由現任總統、爭取連任的共和黨特朗普(Donald Trump)對決民主黨的拜登(Joe Biden),因疫情關係,美國很多州份放寬了郵寄選票的限制,而投票率達66.7%,亦創下120年來新高,戰況相當激烈。雖然拜登最終贏得306張選舉人票,相比起特朗普拿到的232張選舉人票為多,當選下屆美國總統,不過特朗普仍未正式承認落敗,他指控選舉遭到操控及舞弊,其陣營亦提出法律訴訟,試圖推翻4個州份的選舉結果,但遭到美國最高法院駁回,事件引來全球關注。

6. 東京奧運延期
受新冠肺炎影響,原定於今年7月24日開鑼的東京奧運及殘奧運動會將延期一年,至翌年7月23日及8月24日舉行,估計會對日本經濟造成60億美元(約465億港元)的損失,加上在疫情下,對當地的旅遊業亦帶來極大打擊。奧運自1896年舉行以來,只有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斷過3次,而這次延期亦是歷史上首次因非戰爭原因而不能如期舉辦的奧運會。

雖然,2020年被譽為最「黑暗」的一年,但踏入2021年,希望疫情可以盡快消失,世界再次步向光明。

TEXT:ONYX
PHOTO:網絡圖片
生活美學

吃貨救地球
環保食物之選

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環保產品,想培養綠色生活習慣,但又不知從何入手?不如從最簡單的食物選擇開始。其實大部分以畜牧方式圈養的動物,如牛或羊等,都會在飼養過程中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令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導致溫室效應進一步惡化,因此被視為不環保的食物。那麼要吃得環保又有甚麼選擇?不如從以下8款食材開始,每款都十分「百搭」,可以輕易做出美味的料理。

1. 伴菜之選——園豌豆
園豌豆其實是西方料理中常見的青豆,多數用作伴菜。園豌豆之所以環保,是因為它本身的自然固氮作用,能把大氣中的氮氣轉化,並帶到土壤之中,因此能夠在不使用化學肥料的情況下而增加泥土中的養分。另外,園豌豆屬於耐寒性高的植物,能夠在溫度較低的地區種植,減少因酷熱而增加的用水量。 

園豌豆是西方料理的常用食材,「百搭」之餘亦非常容易烹調。

2. 中西之選——番茄
種植番茄的碳排放量相對較低,每1公斤只會釋出1.1公斤的二氧化碳,而且它的根部能生長至泥土深處,從底層吸收水分,因此對水量的需求比其他植物少。除此之外,番茄亦屬於非常易於種植的植物,所需的空間和時間不多,非常適合於家中種植。

番茄無論在中式或西式料理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食材。

3. 營養之選——西蘭花
西蘭花集抗癌、控血糖、抗氧化、抗炎、提升免疫力等功效,經常榮登食物營養排行榜,原來它除了營養價值高外,亦十分環保。屬於十字花科植物的西蘭花,會自然地產生有殺蟲作用的化合物,因此種植期間不但不需要化學農藥,於生產過程中釋出的碳排放總和,甚至少於汽車駕駛1.6公里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00克西蘭花含有高於一個橙的維他命C含量。

4. 異國之選——小扁豆
小扁豆常用於地中海菜式,美國環境工作組織 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EWG)指出,小扁豆是最「氣候友善」的蛋白質來源,若把其種植、處理、運輸、零售等碳排放數字加起來,總和只有0.9公斤,比雞肉的碳排放量少7倍。

小扁豆有黃色、紅橙色、綠色、棕色和黑色等不同顏色。

5. 甜食之選——無花果
無花果其實是花不是果,屬於地球上適應力最強的植物之一,有超過750個品種,其中不少更是維持整個地球生態的關鍵。 全年生長的特性和極高的營養價值,令無花果成為無數野生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作為食材,無花果天然帶果香的甜味,無論配搭主食或做成甜點同樣十分可口。

無花果可以當水果進食,亦可入饌,其甜味非常突出。

6. 主食之選——馬鈴薯
馬鈴薯是世界第四大主要糧食,僅次於稻米、玉米和小麥。馬鈴薯的環保之處,在於它省水的植物性,每種植一磅馬鈴薯,只需使用50加侖水,對比稻米每磅需要403加侖的用水量,薯仔比稻米的用水量足足少8倍。此外,馬鈴薯能自然產生殺蟲和殺菌的物質,在種植過程中可避免使用化學農藥。

馬鈴薯除了可作為主食,更可以釀酒,伏特加酒的原材料就是馬鈴薯。

7. 水果之選——橙
橙是最節省用水的農作物之一,每磅只需使用55加侖的水種植。若想為環保做多一點,可選購本地農產品,減少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又或者喝橙汁時選擇於家中鮮榨,避免製造即棄紙杯、膠飲管、膠袋等不必要的塑膠垃圾。

西方甜點中有時會用橙皮提升味道。

8. 海鮮之選——青口
海鮮也是環保食物?相比最不環保的養殖三文魚,青口的養殖方法對環境造成的傷害相對較低。漁農會在海中垂下繩子,讓青口生長在繩子上,海洋生物仍然能隨意在繩與繩之間暢遊,對海洋及海洋生物造成的影響較其他海鮮低,因此是最環保的海產類食物。

青口的養殖方式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較低。
TEXT:LORRAINE LO
PHOTO:網上圖片
Uncategorized

台灣好片推薦

除了《消失的情人節》外,還有多齣台灣片即將或是已經在香港上映,以下推薦的3套作品,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3部都是新晉導演的首部長片作品,大家可先將其納入片單,待戲院重開,入場觀看支持台片!

《無聲》

導演:柯貞年

( 已經上映)

《無聲》改編自曾哄動一時的台南啟聰學校爆發集體性侵的真實事件,講述一位失聰少年轉學到啟聰學校就讀,並目睹校園公車後座性侵事件。可怕的是,學校的校長老師均知情,卻以一句「他們只是在玩」輕輕帶過,讓悲劇一再上演。導演柯貞年的首部長片以大膽敘事方式探討「愛與救贖」,幫助社會裡少數的一群發聲,讓觀眾都聽見聾啞人士的無聲吶喊。

《怪胎》

導演:廖明毅

( 已經上映)

《怪胎》講述患有嚴重神經性強迫症的柏青, 因為嚴重的潔癖而導致他出門時一定會穿好全副武裝,在一般人眼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怪胎。在每個月唯一出門買東西的日子裡,他遇見了跟他「同病相憐」的另一個怪胎。本以為兩人是天注定的一對,誰知有天柏青的強迫症突然消失,兩人頻率不再一致,愛情還能保鮮嗎?導演廖明毅打破常規,以不同畫面比例呈現出強迫症真患者的怪誕世界,更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以iPhone 拍攝,在華語電影中是一個大膽創新的嘗試。

《腿》

導演:張耀升
( 即將上映)
一套充滿黑色幽默的作品,講述一對男女因跳國標舞而結緣,後來丈夫因為截肢而不幸離世,妻子為取回丈夫的腿而展開一段異想天開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勾起了兩人從相識、相愛到相互虧欠的過往回憶。導演張耀升是上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陽光普照》共同編劇之一,處女作不僅有名導鍾孟宏等固定班底加持,還有影后桂綸鎂傾力演出,表現相當亮眼。

TEXT:SAMSAM
PHOTO:電影劇照
Uncategorized

台片好戲勢:
在最壞的時代,看最好的電影

一場疫情,導致多齣新片不是要延期上映,就是改於串流平台播放。更莫說是舉辦首映或電影節,就連戲院也總是開了又關,「全院滿座」的情境已不復見,可見電影業現正面對極大的挑戰。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台灣,因為防疫有功,寶島的戲院如常開放,沒有荷李活猛片,卻有多套國片(台片)陸續上映,並在當地創下出色的票房紀錄,加上金馬獎的加持,令這股「國片熱」持續。

此刻很想身在台灣看好戲?下文介紹的作品,其實不少已經或準備在香港上映。大家不必羨慕台灣觀眾,待戲院重開,便可入場親身支持。

首推《消失的情人節》

近年台灣電影水準普遍提升,加上今年全球電影業在疫情影響下,導致大量新片紛紛延期,唯獨是台灣國片一一上畫,亦得到國民的支持。單在今年,就有多達8齣電影片在台灣衝破4千萬台幣票房。於剛剛落幕的第57屆金馬獎頒獎禮中,多齣台片均獲取佳績。在眾多佳作中,首推勇奪今年最佳劇情長片的《消失的情人節》。

《消失的情人節》是今年金馬獎的大贏家,囊括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視覺效果及最佳剪輯獎。

《消失的情人節》是導演陳玉勳的作品,劇本原型其實早在他拍攝第二部長片《愛情來了》後就已誕生。經過多番轉折下,終於拍成今天這部愛情喜劇。電影的節奏拿捏準確,工整地劃分上下兩個部分,分別從男女主角的觀點出發說故事。他們倆一個天生急性子,一個天生慢半拍,女生從小到大做任何事都搶拍,連走路都匆匆忙忙的;男生跟現代都市人極為相反,說話不慌不忙,連反應都比任何人慢。兩人在生活節奏上的快慢對比,形成極大的反差,一個超前,一個落後。也正因為有著這樣的一個快慢符號化對比,讓電影充滿趣味性,也讓觀眾更期待兩人會有甚麼火花出現。

飾演阿泰的劉冠廷絕對是近年台灣最有可塑性的演員之一,他能演活任何角色。
飾演曉淇的李霈瑜演活了一個急性子女孩的人生,說話快,動作快,時常笑料百出。

「快慢」的哲學

「快慢」的哲學兩人其實是從小相識,但女主角卻因為「太快」,把許多人和事都錯過和忘記了,包括男主角;而男主角卻因為「太慢」,一直無法跟隨別人的節奏,也讓自己繼續沈淪在小時候與女主角相處的美好當中,因而決定相隨。兩人在那「消失」的一天裡,找到了過往成長的記憶和對愛渴望的憑證,一切都是那麼的簡單美好。在電影的上半部,你會因為女主角的「快」,導致糗事連連而哈哈大笑。到了下半部,你會因為跟隨男主角走進那個靜止的世界裡而心有感悟。在「快」與「慢」的頻率之間,反思我們到底遺忘了甚麼,錯過了甚麼。

返璞歸真的美好

沒有賣弄文藝的腔調,也沒有燒腦的劇情,《消失的情人節》其實是一部很簡單的電影,簡單到有種返璞歸真的感覺。它脫離了一貫台灣電影的悲情基調,清新純真的敘事配合夢境與超現實的情境,讓人印象深刻。更難得的是,這部電影說的是升斗市民的人生,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種種,平凡如你我或許也曾經感受過,經歷過。像是憧憬不一樣的愛情,渴望喜歡的人記得自己,這些都源自常人之心,無論你是快人一步,還是慢人一拍,總會在裡面找到共鳴。其實電影可以很簡單,不用很複雜的故事,都能打動人心。特別在如此艱難的一年,或許看這樣一齣平淡不花哨的作品,就已經是最好的心靈慰藉。

《消失的情人節》

導演:陳玉勳

演員:劉冠廷、李霈瑜

故事簡介:

在郵局工作的曉淇(李霈瑜飾) 是個超級急性子,她行事利落、 反應敏捷,偏偏愛情卻急不來, 活了30年依然單身。在日復日沈悶的工作中,她發現有個慢半拍的寄信男(劉冠廷 飾),不論陰晴也每天到郵局寄一封神秘的信。情人節前夕,憧憬愛情的曉淇終於遇上陽光男搭訕約會,脫單在望。怎料一覺醒來,她期待已久的情人節居然消失了!斷了片的她完全沒有那天的記憶,就連陽光男與「慢世魔王」寄信男也同時失蹤!曉淇決意踏上奇幻之程,尋找消失一天的真相,奪回屬於自己的幸福。(即將上映)

TEXT:SAMSAM
PHOTO:電影劇照
Uncategorized

尋「竹」跡

香港曾經是竹製品的盛地,傳統紮作、竹製鳥籠、搭建竹棚⋯⋯。竹製品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文化息息相關,以前每個家庭幾乎必備的竹蓆、筲箕如今卻已買少見少。

是現今世代不再需要竹製品?還是時代步伐太快,我們還未來得及了解這重要的傳統工藝?正於飄雅活藝舉行的《尋竹探藝》展覽,邀請了多位本地和海外的當代工藝師,向傳統工藝師學習竹製工藝技巧,並加入創新元素,製作出不同的藝術品,與大眾一起探索傳統竹藝與當代美學融合的可能性。

讓竹與生活連結

竹,是取於自然的素材,前人運用這唾手可得的材料,加上匠心的手藝,製成一件件的竹製用品,為生活帶來方便。飄雅活藝創意總監及聯合策展人陸詠沁(Penelope)表示:「竹工藝的背後承載著民間智慧,也代表著香港的傳統文化。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如何讓傳統工藝與現代需要接軌?相比片面的談『保育』,更應讓人了解竹本身的價值,再加入不同創意以切合現代生活的需要,讓傳統事物能夠與創新發展並存。」

從吊燈看蒸籠技藝

到茶樓品嚐「一盅兩件」,是香港獨有的飲食文化,點心用的竹蒸籠,其結構亦盡顯前人智慧。建築師丁樂融(Lawrence)便跟隨了德昌森記蒸籠的老闆林應鴻學習這門傳統手藝,並以竹蒸籠為主題,設計出吊燈作品「漩渦」,他表示:「我們平常看見一個個圓形的蒸籠,其實是由一片片竹製成,經過開竹、蒸煮至軟身後,把竹屈曲至圓形並定形,我把這個製作過程拆解,反映於作品之中,讓觀眾從流線形的吊燈設計中,感受到傳統蒸籠在製作時的技藝。

丁樂融吊燈作品「漩渦」。

聯繫空間的當代條案

另一位建築師郭達麟(Dylan)的作品「鳥南枝」,靈感則來自手做鳥籠。他從鳥籠工藝師陳樂財身上了解到,製作鳥籠須先把竹削成竹條,再透過一塊有小孔的鐵片,把竹枝由粗至幼慢慢刈成更幼的小竹枝。他在製作過程中還考慮到作品與展覽空間的聯繫,「宋朝時的中式大宅,很多都會於中庭放置一張『條案』,而飄雅活藝本身是一棟舊唐樓,我幻想如果當時在這裡居住的是大戶人家,也應該會有一張『條案』,於是便用了96根竹枝製成了一張當代條案。」條案的四支台腳外形恍如鳥腿,而整個結構只利用壓力和榫卯製成,並沒用上一根釘子或膠水。

郭達麟作品「鳥南枝」。

為傳統注入新定義

「紮、撲、寫、裝」是傳統紮作的必備工序,紙糊藝術家、時裝設計師神野猫(Jinno Neko)與傳統紮作師寬張歡合製的作品「再世盧亭」,也傳承了這個傳統。獅頭保留了傳統霸氣形態,魚尾部分則展現了「紮、撲」的元素,更可拆開變成6件服裝組件。「這件作品想分享關於傳承的意念,張歡師傅的獅頭是忠於傳統的紮作工藝,而我製作的魚尾雖然都是以傳統紮作為框架,但外在則運用了墨流及手繪體現「寫」的元素,加入了創意,我希望能為傳統工藝注入新定義,讓傳統工藝有機會在我們的生活中承傳下去。」

神野猫作品「再世盧亭」。
從前以實用為主的竹製品,也可加入藝術元素,與現代生活接軌。
(左起)當代工藝師丁樂融、神野猫及郭達麟。
由舊唐樓改建的展覽空間與竹製展品渾然一體。

《尋竹探藝》專題展覽

日期:即日至12月31日

地點:中環卑利街11號飄雅活藝

網址:https://www.craftsonpeel.com

陸詠沁(Penelope)
飄雅活藝創意總監及聯合策展人
TEXT: JOYCE
PHOTO: NICK
懷舊, 攝影, 藝文創意

港產菲林
宣紙曬出本土味

宣紙,除可用來練書法外,還有甚麼用途?3位菲林攝影發燒友忽發奇想,以此製作成首卷港產手工菲林,透過宣紙的獨特纖維紋理,呈現出另一種充滿本土味的復古菲林

迎難而上的衝勁

按下快門,咔嚓一聲,相機裡的宣紙菲林把眼前的美景留住。行人橫過電車路、茂密的大樹和中環的高樓大廈,經宣紙的暈染後,作品更像一幅黑白色的水墨畫。宣紙的紙紋,令每張照片都變得獨一無二。那一種沖曬帶來的驚喜,令 Toni、Daisy 及 Raymond 愛上菲林攝影,更嘗試使用各式各樣的菲林拍攝,比較效果。「美國、法國和日本等地都有自己的菲林,為甚麼香港沒有?」Toni 表示。這個念頭一直在他的腦海縈繞,後來更獲香港手工啤酒品牌「友」旗下的「我友主義」平台支持,讓3人成功孕育出這卷具本土特色的宣紙菲林

宣紙菲林經1年時間反覆研究,才能成功生產。

起初,他們打算製作用色特別或帶強烈對比度的菲林,但不少的菲林廠皆異口同聲地以香港市場細、訂單數量少為由而拒絕為他們生產,更有廠商反建議他們把現有的菲林重新包裝,再推出市面。「當時十分不忿,這樣做完全沒有本土元素,簡直是毫無意義。」但3人卻沒有因此而意志消沈,更決心要用自己的雙手,製作出一卷更有味道的菲林

尋紙之旅

要製作菲林,第一步要做的是決定用料。市面常見的菲林多以膠片為「片基」,但由於製作膠菲林的過程較複雜,所以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改以紙作為菲林的「片基」。Toni 在3人之中較熟悉攝影化學,他表示,「其實在攝影史上,紙菲林較膠菲林還要早出現。」用宣紙製作菲林可說是呼應歷史的做法,令菲林增添一份復古味。

為了令菲林更具“Made in Hong Kong”的特色,Toni、Daisy 及 Raymond 把 A4 紙、原稿紙、牛皮紙等港人常用的紙品都買來作測試。最終因宣紙耐水和酸鹼,能應付顯影劑、感光劑等化學品,並抵受得住菲林沖洗的過程,而被選用成菲林的「片基」。

宣紙耐水和耐酸鹼,能抵受得住菲林沖洗的過程。
港人常用的紙品,都被他們買來作菲林生產測試。

一場摸黑實驗

成功選取合適的菲林片基後,他們還要調配適合宣紙使用的感光劑。由於調配過程只能在黑房內進行,所以只能待 Toni 的菲林店關門後,通宵達旦地以銀鹽、魚膠粉和洗衣粉等做實驗。「把感光劑混好後,要先冷藏、洗淨,然後再助熱分成小杯。我們曾嘗試以油掃把感光劑掃在宣紙上,但感光劑變得凹凸不平,難以曝光。後來,我們改用模型噴槍,但感光劑過稠又會堵住槍口。最終我們想到用覆膜儀,一碌便可把感光劑厚薄一致地分布在宣紙上。」Toni 又表示,由於沖曬過程需於黑房裡進行,他只能用手感受宣紙是否因吸收了感光劑而受潮皺起,所以一切非常講求沖曬者的經驗。

以啤酒作為顯影劑,效果別具風味。

以菲林會友

這卷手工菲林的感光度只有 ISO 25,較市面上常見的 ISO 200 或400的感光度低,所以幾乎不能在室內進行拍攝,即使在戶外拍攝也需要大量紫外線,因為菲林對藍光甚至紫外光也較敏感,所以當拍攝藍天時,照片也會較亮。至於人像攝影方面,皮膚的膚色拍出來會較深,加上照片有紙張纖維的紋理,令作品更具質感。

由於宣紙菲林全靠人手製作,所以3人只製作了100卷,並交給其他同好使用。雖然暫未有大規模生產發售的計劃,但他們也絕不感可惜,「我們一心製造手工菲林,只是想分享給志同道合的發燒友。」

宣紙菲林相片效果

Facebook 專頁「香港遺美」版主 Hiuman Lam 是其中一位獲贈菲林的攝影師,她以這別具香港特色的菲林,記錄香港的絲絲絮絮,大家不妨從她的作品中感受帶藝另一種質感的香港。

沙田靈基營(舊沙田警署)
九龍公園游泳池
尖沙咀聖安德烈堂
旺角匯豐大廈
香港電影金像女神銅像
上環干諾道西
(左至右)Toni、Daisy、Raymond
香港菲林攝影愛好者
2020年成功研發本港首卷宣紙菲林
TEXT:ANKI
PHOTO:NICK、 我友主義
生活美學

#AfterABinge
連假後「走.脂」攻略

一連數日假期,最佳享受莫過於到親友家中共享佳餚、與另一半外出聚餐、跟知己摸摸酒杯談談心、與閨密一邊「煲劇」一邊零食放題!享受一連數日 Binge Day 後,上磅一看,心中禁不住發出慘叫!其實放肆進食就如貸款一樣,吃了多少便需要清還多少,想在放縱過後「走.脂」,不如跟「Stretch Therapy 伸展治療」資深導師 Czon Wong 學習 4式自救修身運動,做一個「有借有還」的精明人!

第1式:Side Plank Hip Dips
針對部位手臂、腰側、臀側
每組時間15至30秒為一組(入門)、45秒至1分鐘為一組(進階)

Step 1:
做出平板支撐的動作,並確保頭、背部、臀部及腳踭成一直線,並收緊腹部。

Step 2:
吸氣再呼氣時,將身體轉向左邊,右手踭保持在地上,左手向上伸直,雙腳腳掌向下壓,過程主要以腰側及臀部兩側肌肉發力。

Step 3:
吸氣時,將腰側位置向下沈,讓臀部盡量接近地面。

Step 4:
呼氣時,腰側肌肉發力。將臀部向上推,重複以上動作。 

Tips 1: 
整個過程應運用放在地上的 手臂、腰側、臀側發力。

 第2式:Criss Cross
針對部位:中腹、側腹
每組時間:15至30秒為一組(入門)、45秒至1分鐘為一組(進階)

Step 1:
躺在瑜珈墊上,雙手扣在後腦勺,雙腳屈曲至桌面式位置(Tabletop)。

Step 2:
呼氣時,收緊臉部及胸部,感覺猶如將兩者推向大腿,再收緊腹部。

Step 3:
吸氣再呼氣時身體轉向右邊, 幻想左手踭準備要觸碰右腳膝蓋,而另一隻腳離地保持伸直。

Step 4:
吸氣時身體返回中間,呼氣時身體轉向左邊,幻想右手踭準備要觸碰左腳膝蓋,而另一隻腳離地保持伸直,重複以上動作。

Tips 1:
整個過程應運用中腹及側腹肌肉發力。

Tips 2:
過程中,下背要緊貼地面。

第3式:Monkey Jump
針對部位:手臂、腹部、雙腳
每組時間:15至30秒為一組(入門)、45秒至1分鐘為一組(進階)

Step 1:
蹲在地上並將雙手放在右邊地上 。

Step 2:
呼氣時,腹部收緊並運用雙腳發力,雙手保持伸直。

Step 3:
輕輕跳起至另一邊地上,重複以上動作。

第4式:Commando
針對部位:手臂、腹部、臀部
每組時間:15至30秒為一組(入門)、45秒至1分鐘為一組(進階) 

Step 1:
做出平板支撐的動作,並確保頭、背部、臀部及腳踭成一直線。

Step 2:
伸直右手再伸直左手。

Step 3:
將右手踭放低再將左手踭放低,再重複以上動作。

Tips 1:
整個過程應運用手臂、腹部及臀部肌肉發力。

Tips 2:
過程中,論上或落時,頭、背部、臀部及腳踭須成一直線。

 *(以上動作只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應向專業人士查詢。)

當年,很想有人告訴我這些事……

雖然磅數上升令人萬分沮喪,但減重、減脂期間也應保持良好心態,有足夠的耐性,並留意以下幾個重點:

1.  減肥期間,體重絕不會均速下滑,反而是時 升時跌,但只要整體趨勢向下便可。
2.  應按照原有訓練計劃做運動,不應過量運動而令身體無法休息。
3.  不需要過度節食,只須按照原有飲食計劃, 攝取足夠蛋白質,保持熱量赤字便可。
4.  磅數只是其中一項指標,亦可從其他途徑檢視減肥成效,如衣物的鬆緊、旁人的反應等。
5.  世上唯一的對手只是昨天的自己,不用跟他人比較,進度未如理想時也不要責怪自己, 跟自己打打氣!

Czon Wong
「Stretch Therapy 伸展治療」資深導師兼 adidas 專屬教練
TEXT:MATTHEW
PHOTO:網絡圖片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