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90後香港插畫家
二創懷舊電影海報

2022-05-04

七、八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業的黃金時期,也是手繪電影海報盛行的時間。一幅能惹人注目、畫出主角神髓的電影海報,往往是吸引觀眾入場的關鍵。但隨著電腦繪圖技術的普及,手繪電影海報亦日漸式微。

90後香港插畫家林嘉恒(恒仔),自小已喜愛畫畫,於讀書時期受到海報大師阮大勇的作品啟發,便嘗試將新事物加入懷舊電影海報元素,進行二次創作,將姜濤、超級英雄、超人迪加等化身成手繪電影海報中的主角,配合抵死啜核的內容,繪畫出一幅幅吸引眼球的作品。

懷舊海報 設計天馬行空

「當時一看到手繪電影海報,覺得好新鮮,就好像在接觸一件新事物一樣。」恒仔說。作為90後,恒仔就如大部分的年輕人一樣,從未見證過手繪電影海報高掛在戲院外的時代。一直至中學時期,從網上接觸到手繪電影海報後,他才發現跟追求簡潔工整為主的現代海報相比,手繪海報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它們的用色較鮮明,文字設計大膽、天馬行空。而繪畫師亦會將電影劇情濃縮繪畫出來,令人一看就可輕易猜到整齣戲的內容。」

手繪電影海報的確擁有許多令人著迷的元素,而恒仔也不例外,被精美的構圖所深深吸引。「手繪電影海報記載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歲月,較劇照更加珍貴及有意義,每一幅海報,都是一件藝術品。」而在眾多舊式手繪海報當中,他尤其喜歡出自「香港電影海報之父」阮大勇老師之手,為電影《雞同鴨講》繪畫的作品。「海報上的人像表情誇張又搞笑,而阮大勇老師亦將『雞』、『鴨』兩隻中文字結合意象,細緻地把雞皮加入字體設計當中,將繁體字玩得淋漓盡致。」他說。

《雞同鴨講》電影海報

新事物 x 懷舊畫法

2017年,一心想成為藝術家的恆仔,便膽粗粗於社交媒體開設了「無紙用」專頁,分享自家的人像畫作品。初時專頁並未得到太大迴響,直至後來將手繪電影海報元素融入作品之中,並為其添加了故事性和新事物元素,創作才被更多人留意到。他表示:「我認為新事物能帶來更多話題跟討論空間,加上懷舊的畫法,容易帶給觀眾視覺衝擊,至少能吸引大眾的眼球。」

恆仔表示,創作一幅海報,得先構思海報的主題和設計。當靈感忽湧時,只需數分鐘便可想出來,但若剛巧遇上「腦閉塞」,即使花一至兩天的時間也未必能夠想到。之後,他便需落筆起稿、上色、文字設計及排版,這部分共要花上5至7小時的時間,才可完成創作。

二創「鏡仔」、香港運動員作品 本土味十足

恆仔大部分的創作靈感都是源自於生活、電影、歌手、動漫作品,甚至是自己認為有型有款的東西、流行事物和童年的回憶。難怪他的二創作品,題材不受拘束,不單本土味十足,更會配合抵死啜核、令人容易產生共鳴的內容。例如,他會將港產片巨星,如哥哥張國榮、梁朝偉等化身成海報主角,也會創作為醫護人員打氣,以及感謝香港運動員貢獻的手繪海報。當中,恆仔更因為私心希望香港運動員能更加有型有款,令人看起來有正在使出「必殺技」(絕招)的感覺,於是便在作品中加入動漫元素,而電影標題的設計也同樣加入了動漫屬性的感覺。

除此之外,他更為男子組合 Mirror 成員——姜濤、Anson Lo、以及一眾「鏡子」二創了懷舊海報作品,同樣畫得逼真傳神。當被問及創作「鏡子」海報的原因,恆仔說:「因為他們很有型,很代表到香港,我自己也很喜歡他們!」

手繪電影海報
港產 vs 台灣的分別?
恆仔表示,香港的手繪電影海報,構圖懂得善用留白位,整體感覺簡潔舒服,又能帶出重點;而台灣手繪電影海報的用色則比較濃烈整體,整體更像油畫或塑膠彩的感覺,並經常會使用紅字白邊做電影標題。

望帶給觀眾歡樂

香港手繪電影海報整體給人簡潔舒服的感覺;至於台灣的用色則較為濃烈。恆仔形容自己的作品比較偏向後者,風格屬「少少抵死,幾搞笑」。他坦言,在創作時沒想到要為別人帶來啟發,但也希望觀眾能從海報中找到笑點,稍為放輕鬆一下。

而近年除了二創之外,恆仔也開始為新上畫的港產片,如於2018年上映的《逆流大叔》等創作,成功讓更多人接觸到手繪電影海報,令這一門文化能夠於香港重現。對此,他表示:「其實我也有想像過,假若有天戲院高掛的不再是現代電影海報,反而改掛回手繪電影海報,相信畫面會很正!」現代海報和手繪海報,不知大家又比較喜歡哪一種?

《逆流大叔》海報

TEXT:ONYX
PHOTO:受訪者提供、無紙用工作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