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常說男人都是長不大的小孩,就算歲數有多大、看上去再怎樣堅強成熟,內裡也總是有貪玩可愛的一面。直到他們成為爸爸時,可能也會慢慢有嚴肅的時候;只是當有機會和孩子一起玩時,他們可能玩得比孩子還要認真。就像眼前拿著畫筆,熟練為3D打印出來的藝術作品著色的爸爸Vincent,不僅會和囝囝Wayne一起畫畫,更會將兩人的共同創作透過3D打印製成實體,然後仔細地上色,創作出別出心裁的作品,其中包含不少經典的卡通角色。而這些藝術作品充滿趣味的同時,其實也帶有不同的教育意義。


故事的開始是在三年前,那時的Wayne還只有6歲。和普遍小孩一樣,好動、沒耐性、不擅聆聽。某天晚上,Vincent一如往常般和Wayne一起畫畫、讀故事書。期間,Wayne突然問他,「小雲是甚麼,能不能教我畫?」後來Wayne就歪歪扭扭地畫出了小雲故事中的大便君。看著兒子的作品,Vincent既覺得搞笑有趣,同時也玩心大發,決定將兒子的創作製成實體。


起初,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不過在執行時,Vincent卻慢慢加入了越來越多元素。譬如兒子曾自認過自己是一個「不聽話」的小朋友,Vincent就設計了一隻了當時流行,有招牌耳朵設計的bumblebee。而又因為創作期間,Wayne對著設計圖說,「這隻叫做Not Listen。」因此Vincent就在作品的頭上加了一個On/Off開關,並將其關閉。最終,一隻名為NL-01的機械人誕生了,而兒子最初所畫的大便君則被隱秘地放進了駕駛艙中。



藉作品教導兒子為人處事
Vincent笑著拿起NL-01,並喚來Wayne,問他是否還記得這隻機械人所代表的含義。原來,Vincent不僅花心思製作精美的作品,還希望能藉此教導兒子。而NL-01的駕駛艙中之所以會坐著大便君,是因為當你關閉聆聽的按鈕時,人便會攝取不到資訊,失去思考能力,那駕駛艙中也自然只剩「廢料」。相反,系列中有一隻名為DL(Do Listen)的機械人,它便能成為群體中成長得最快的角色。Vincent覺得這種將創作變成實體的做法,能讓作品時刻出現在家中,每當兒子看到藝術創作時,都能提醒著自己做正確的事。


自此之後,Vincent和Wayne開始互動、創作出各種獨具巧思的作品。譬如某次,Wayne學校正教起欺淩的概念,便問起Vincent好與壞的代表角色。最後Vincent就決定用經典卡通「大力水手」做藍本,順便讓兒子認識一下自己兒時所接觸的事物、了解自己的童年。而這次作品中的角色Bluto自然是壞人擔當,所以頭上的On/Off開關被關上;但是Popeye的On/Off開關卻能隨時被切換,因為心地善良的他還是會用暴力解決問題,故此也有作為「反面教材」的時候。



以藝術作品為藍本鼓勵兒子創作
除了On/Off系列的創作,Vincent也有其他主題的創作,與Wayne討論各種議題。就像這隻名為「@」的角色,便是探討著環保的問題。這次,Wayne更是從「畫家」變成「導演」,從「@」的故事、角色設定開始,每天幫它撰寫故事情節:在100年後,一個人類與AI共存的世界。虛擬世界的「@」渴望探索現實世界,在一個已成歷史遺跡的博物館中醒來,並開始了解、拯救現實世界。Vincent也會趁著晚間和Wayne的相處時間,一起創作起這個故事。甚至,Vincent還嘗試將某些故事的章節製成遊戲。


「因為自己也有興趣。」Vincent笑著看向作品,果然當爸爸玩起來時,更會一發不可收拾。不過Vincent花上這麼多心思,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兒子。他覺得小孩子很多時候都會個疑問:為甚麼要學習,這些知識有甚麼用。而透過與Wayne的合作,就是想讓兒子知道學以致用的感覺。更重要的是,他會教兒子使用各種不同的繪畫、設計軟件,也會一直鼓勵兒子創作。「下一代所有創作的源頭都是從眼前這部機器開始,我希望他在未來的世界裡面,會是一個創作者。」

隨著兒子慢慢長大,如今Wayne也開始需要更多私人空間,也沒有以往那麼常和Vincent分享畫作。比起爸爸,他更受同學的影響,譬如在學校看到有同學用Blender畫出很好看的作品;當晚就會很乖地坐上兩、三個小時,讓Vincent教他使用Blender。「其他時間教的話,就『不吃香』。」Vincent無奈笑說,自己以前小時候也是如此,很多時候要長大了才明白爸爸的話,不過他想兒子能夠知道,只要想學、有需要的話,「I am always there」。

Text:Vincent
Photo:Vincent、IG@ vincenty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