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來襲,在炎夏的日子裡不想到戶外活動,想好好放鬆之餘也過得充實,在室內同樣可以找到好節目!踏入7月,不少藝術館、畫廊及商場也迎來新展覽,遍佈中上環、九龍灣、尖沙咀等,出門時也不妨加入行程,感受文藝氣息!最近相信不少人也十分期待,不用到澳門或日本,在香港也可以欣賞teamLab藝術沉浸式空間,讓大家可體驗不一樣的光影藝術。

7月藝文活動推介:
1. 藝術沉浸式空間teamLab登陸九展
日本的藝術沉浸式空間teamLab終於來到香港!相信也會成為大家假日約會好友,或全家出動讓小孩放電的行程中,既可拍照留念外,也可享受互動藝術體驗的樂趣。早前已巡迴韓國、台灣多地的teamLab創作團隊,精選了6個廣受國際歡迎的作品,打造糅合視覺與感知互動效果的大型沉浸空間。包括繽紛打卡系列「塗鴉自然 ── 鼓動山脈與山谷,紅色名錄」及「光球管弦樂團」、親子必玩的「滑梯水果園」及「小人所居住的桌子」、升級版跳飛機「天才跳房子」、以及讓大家動手畫,揮灑創意的「彩繪城鎮」及「彩繪城鎮立體紙模型」。
【延伸閱讀】香港teamLab必看6個展品: 詳細介紹



「teamLab 共創!未來園」
日期:7月9日- 1月14日
時間:10:00-20:00
地址: 九龍灣MegaBox 13 樓 (香港九龍灣宏照道 38 號企業廣場 5 期)
門票:詳情
7月藝文活動推介:
2. Flabjacks「WELCOME HOME」個展
海港城現4米粉紅恐龍木雕
你會怎樣形容家?就像是和暖的避風港,帶給我們隨處可尋的熟悉感,為我們遮風擋雨。香港出生的藝術家Ton Mak帶領筆下的Flabjacks巡迴世界後,亦終於首度「回家」,於香港舉辦「WELCOME HOME」個展,引領觀眾進入胖嘟嘟與朋友的奇妙幻想世界,讓觀眾產生對「家」的共鳴。
展覽將展出29幅充滿童趣且色彩繽紛的壓克力(acrylic)畫作,如描繪一隻胖呼呼的老虎在黑夜森林中漫步探索的《Most Special》,還有一隻把玩着籃球的愉快恐龍的《Baller》,畫作結合大自然的寧靜和藝術家的奇思妙想,處處洋溢著純真的快樂。有兩個全新角色首次亮相之餘,展場中央更站著一隻4米高的粉紅恐龍木雕,等著與你踏上「回家」之旅!現場還有藝術玩具、帆布袋、保暖毛毯等限定精品發售,這個假日與一家大小一同沉浸在Flabjacks的歡樂世界吧!



Flabjacks「WELCOME HOME」藝術展
日期:即日起至7月16日
時間:11:00- 22:00
地點:海港城美術館(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207號舖)
7月藝文活動推介:
3. 以回收木材為畫布 竹筒風鈴隨風奏樂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資訊氾濫卻使我們與同源共生的大自然漸行漸遠。本地藝術家亞黑基斯(ArBlackChris)最近與嘉道理農場合作,推出「歸一 · 尋找本源 亞黑基斯予自然之禮」展覽,展出隨風起樂的圖繪竹筒風鈴、以回收木為畫布的手繪木頭畫、水彩畫等,帶領大家欣賞各種野生動植物之美。現場更結合大自然聲音,錄製自嘉道理農場森林中的風吹鳥唱,使觀眾猶如親歷其境,從視覺到聽覺均沉浸在大自然之中,與大自然「歸一」。
除展覽外,同場更舉辦「水知道」流體畫藝術靜心工作藝術工作坊,以水的能量為媒介,提供聲音冥想療癒和流體畫體驗,讓參加者體驗平靜和啟悟,反思水資源的珍貴。



左:隨風起樂的圖繪竹筒風鈴,上方繪有瀕危動物盧氏小樹蛙,栩栩如生。
右:流體畫藝術作品。
「歸一.尋找本源 亞黑基斯予自然之禮」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9月30日 (七月至八月期間不定期休館,詳情請參閱網站)
時間:09:30- 16:30
地址: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藝舍(新界大埔林錦公路)
7月藝文活動推介:
4. HKDI年度畢業設計展
展出多元文化皇室貴族女裝

藝術除了為生活增添一點美,更可為社會作出不一樣的貢獻。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最近就以「容.納」為題,舉辦年度畢業設計展,為觀眾帶來多個創新設計項目,望改善人類生活和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是次展覽展出逾500項作品,雲集來自建築、數碼媒體等不同學科畢業生的巧手之作,帶出不同方式的「容.納」。如擁抱多元文化的「Maharlika 馬哈里卡-皇室貴族」系列女裝,由來自菲律賓的時裝設計高級文憑畢業生馬俊傑(MASE John Marcus Banday)設計。此作靈感來源於菲律賓女性民族服裝「Filipiniana」,融合當地文化、女性主義、高貴及權力概念到女裝設計之中,富時尚美感之餘別具意義。

除時裝設計作品外,展覽另有專為殘障人士而設的充氣式滑浪風帆裝備「Xsail」,由產品設計高級文憑畢業生馬君臨設計。此作設有浮力較大的浮動系統,和輕鬆連接到教練的板子的設計,打破裝備的限制,使初學者和視障人士能以有趣、安全的方式享受滑浪風帆帶來的樂趣。同場還有電影短片,建築設計,甚至元宇宙等多媒介作品,將傳統文化結合創新科技,供觀眾細心欣賞。

2023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年度設計展:容.納
日期:即日起至9月8日
時間:10:00- 20:00
地址: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HKDI)(香港新界將軍澳景嶺路 3 號)(港鐵調景嶺站 A2 出口)
網站:http://edt.hkdi.edu.hk/
7月藝文活動推介:
5.南豐紗廠「失敗認領所」
小薯茄童童 分享人生困難經歷
常聽到失敗乃成功之母,但當真正遇上失敗,又該如何重新振作?位於南豐紗廠的織刻生活店「世界之約」,最近搖身一變為「失敗認領所」,在我們眼中看似事業上成功人士,不同歌手、Youtuber、DJ及港隊代表等,各人也有他們情緒低潮時,今次藉展示對他們意義重大的「失物」,分享他們的故事,帶大家感受失敗的意義。
展覽中的「失物」承載多個失敗故事,如歌手Cloud 雲浩影在表演時經歷的情緒低潮、小薯茄YouTuber童童出演舞台劇時的困難、903DJ 阮子健學業上的波折、乃至香港羽毛球隊代表葉姵延(黑妹)備戰奧運時的挫折等等,並載有他們如何重啟人生、與失敗同樂的妙方,無論是正面臨失敗或害怕面對失敗的你,相信會帶來一些啟發。場內更展示他們以「失敗是⋯⋯」為題創作的刺繡綿製T恤,大家可一睹他們的刺繡手藝之餘,從中思考失敗為何物。



世界之約 2023:失敗同樂會 @ The Mills
日期:即日起至8月1日
時間:12:00- 18:00
地點:織刻生活店 @the.store.in.time(荃灣白田壩街45號南豐紗廠地下 G16 舖)
7月藝文活動推介:6. Bags: Inside Out 首個亞洲巡迴展
同場加映天后陳慧琳13件私人珍藏
手袋是很多女士的心愛之物,但原來手袋背後有更多的文化、意義?最近,英國著名V&A 博物館(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與太古地產聯合展覽Bags: Inside Out,從「功用與性能」、「地位與身份」到「設計與製作」3個主題入手,帶觀眾由製作開始,重新認識手袋這件時尚之物。

展覽展出超過 240 件展品,橫跨16世紀至今,從日常低調沉實到奢華,從設計師品牌手袋、小型化妝盒到功能性背包,各款手袋盡錄觀眾眼前,矚目如已故英國皇妃戴安娜最愛用 Christian Dior 的「Lady Dior」手袋等。展覽更獨家展出天后陳慧琳的 13 件私人珍藏,從第一個經典手袋到初為人妻的紀念禮物,件件珍貴。現場又設展覽導賞、「Bag the Spotlight」360 度影片拍攝裝置等活動,更可製作屬於自己的專屬包包,一眾愛袋之人萬勿錯過!


左:「Bag the Spotlight」360 度影片拍攝裝置,讓觀眾攜同心愛包包合影。
右:展覽展出超過240件展品,各款手袋盡錄觀眾眼前。

Bags: Inside Out 首個亞洲巡迴展
日期:即日起至7月16日
時間:10:00- 22:00
地點:太古廣場L1 層(近連卡佛)
7月藝文活動推介:
7. 19位建築系學生共同創作 大型竹棚裝置
傳統竹藝再生和傳承
近年香港城市發展急速,建築界挑戰重重。香港建築師學會雙年展基金會和香港藝術發展局合作,以「港創未來」Transformative Hong Kong為題,舉辦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香港展覽。大會邀請來自不同背景的創作者分享創新方案,從「領土轉型」、「建築轉型」和「公共空間轉型」三部分,與觀眾一同思考如何共建創新建築方案,迎向下一代所面臨的挑戰。
展覽將展出11組參展作品,為觀眾提供互動式的混合媒體、影像式論文和城市快照等多樣視覺。特別介紹「建築轉型」方面,由可生物降解的亞麻纖維製成的傳統三腳櫈「Laboratory for Mind and Hand」,和19位不同院校建築系學生共同創作,無任何固定工具的大型竹棚裝置「編動建竹」等,回應可持續性、氣候變化、技術和能源與資源管理等問題,欣賞創意與美感兼備的成品之餘,啟發大眾對未來城市發展與環保等議題的反思。



第 18 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港創未來」香港展覽
日期:即日至11月26日
時間:11:00- 19:00(5月20日- 9月30日;逢星期二至四&星期日)
10:00-20:00(5月20日- 9月30日:逢星期五&六)
10:00- 18:00(10月1日- 11月26日)
*逢星期一閉館(5月22日、8月14日、9月4日、10月16日、10 月30日 & 11月20日除外)
地點:Campo della Tana, Castello 2126, 30122 Venice, Italy
7月藝文活動推介:
8. 居港法國壁畫家Elsa Jeandedieu
《Reminiscence》個展
對很多人而言,童年是模糊而快樂的,或是閃閃生輝的,就如居港法國壁畫藝術家Elsa Jeandedieu。快將踏入40歲的她,最近聯乘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和「顯影 PhotogStory」,舉辦個展《Reminiscence》。以畫作為媒介,探索情感、家庭和記憶,邀請觀眾踏上異國追憶之旅。
藝術家巧妙運用色彩,還有石膏、銅箔和油漆等材料,象徵著她童年的各種片段,如畫作中金黃色及生鏽的痕跡,喚起她曾在祖父母的船上度過的歡樂時光;藍色色塊則呈現她成長地Nîmes盛產的牛仔丹寧布Denim。加上獨特的紋理和構圖,營造出抽象而充滿幾何圖案美感,富張力的畫面,把觀眾吸進畫作世界之中。
展覽現場還有法國古董藝廊Kraemer Gallery的珍藏,來自十八世紀的法國博物館級古董家具和裝飾藝術品,與畫作相映成趣,為觀眾帶來截然不同的視覺體驗。



左:Carmargue Paths, 2023
右:Denim from Nîmes, 2023
法國藝術家Elsa Jeandedieu個展《Reminiscence》
日期:6月29日- 7月22日
時間:14:00- 19:00(星期三至六)
地址:The Loft(黃竹坑道56-60號怡華工業大廈8樓)
電郵預約:info@bewephoto.com,photogstory@gmail.com
7月藝文活動推介:
9.香港藝術館 館藏精選近100件藝術品
人有不同的個性和氣質,藝術品也是。參觀過大大小小的展覽,您知道自己的性格特質適合欣賞那種藝術品嗎?香港藝術館最近的全新展覽「好物有型──香港藝術館藏精品展」,從四大館藏中精選近一百件好物,並歸納成四大氣質類型。參觀前不妨先進行「氣質測試」,找出專屬藏品,以互動而富趣味的方式開始美感體驗之旅。

大家在參觀展覽前可先進行「氣質測試」,然後按測試結果走進「清雅脫俗」、「力臻完美」、「時尚敏銳」或「冒險開拓」四大型格展區,欣賞與他們氣質性格相匹配的「專屬藏品」。重點展品包括吳冠中的《海風》、林佑森的《鐵樹》、清康熙青花水波龍紋罐、北宋福建建陽窰黑釉兔毫紋茶碗、張衛的《泉‧范寬 vs 杜尚》等。藝術館邀請藝術家梁嘉賢為專屬藏品度身訂造對應的手繪角色,以及由本地品牌香言為各展區調配了五種專屬香味,在場內派發限量版香味貼紙,讓參觀者體驗餘味無窮的藝術之旅。


藝術館同時邀請了兩位香港藝術家阮家儀和李寶怡,以藝術館藏品為靈感創作全新場域特定藝術裝置。阮家儀以現成物製作成可轉動的《登陸何處》,配合燈光投射,在牆身上交疊出一抹夢幻景致,構成她對香港多元文化的體會。剪紙藝術家李寶怡經常往返香港與洛杉磯,她的作品《鳥語.花香》以人手剪出一個層層漣漪的大池塘,並以擴增實境建構一個鳥語花香的世界,以現代美學守護及發揚中國傳統工藝,作品亦反映她在異鄉對故土的尋根之情。

「好物有型──香港藝術館藏精品展」
日期:6月30日起
地點: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香港藝術館1樓及地下別館
7月藝文活動推介:
10. 法國五月:中國風走進法國藝術世界
以陶瓷花綻放東方美學
陶瓷(china)是中國的代表工藝之一,承載東方美學的千年精粹,更對歐洲藝術及現代設計影響深遠。今年「法國五月」,本地陶瓷藝術家 Leo Wong 帶來沉浸式展覽《綺麗浮華:法式中國風》,從「浮華蜃境」「白瓷之旅」到「綺麗青花」,帶觀眾遊走十九世紀中國風與歐洲藝術的美學碰撞饗宴!
場內展出長達三米的大型白瓷立體壁畫;法式花園中,置放著栩栩如生的陶瓷花雕塑;更收錄藝術家與百位學生受青花瓷啟發的藝術裝置。又設有對談分享會,邀請專家和法國品牌講解中國風對時尚設計的啟發,如 Dior茶具、Van Cleef & Arpels 珠寶設計以及 Chanel 香水等,藝術愛好者萬勿錯過!



法國五月:《 綺麗浮華 — Leo Wong 陶藝展覽 》
日期:7月6日- 10 日
時間:10:00- 21:00
地點: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7月藝文活動推介:
11. 攝影師秦偉個展《異域狂歡——香港的南看台》
本地攝影師秦偉將與香港攝影平台「顯影 PhotogStory」合作,於油麻地Kubrick書店舉行舉辦《異域狂歡——香港的南看台》個展,帶觀眾進入黑色幽默、優雅怪誕卻出奇地令人平靜的「狂歡」世界。
自1995年起,秦便聚焦於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從狂歡活動中探索意義。在秦的鏡頭下,紅衣主教、汪洋大盗、蹩腳的芭蕾舞者等看似荒誕的角色,紛紛被套入黑白濾鏡,凝在未知的時間、未知的空間中。正與「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的香港不謀而合。秦是次展出的100多幅作品,猶如一場荒謬絕倫、卻又帶一絲優雅和神秘的荒誕劇,靜待觀眾探索其底蘊和意義。



攝影師秦偉個展《異域狂歡——香港的南看台》
日期:7月3日至8月30日
時間:09:30- 16:30
地點:油麻地眾坊街3號駿發花園H2地舖Kubrick
7月藝文活動推介:
12. 「植物奇觀」聯展 不一樣的中西花卉之美
假日除了去親親大自然,亦可到由karin weber gallery舉辦的植物奇觀聯展,欣賞英國藝術家Annette Marie Townsend,以及五位本地藝術家筆下的各種植物,以另類角度探索自然世界的奇妙之處,欣賞藝術家眼中不一樣的花朵之美。
展覽中呈現各種植物畫作,或寫實如Townsend呈現的仿真傳統中國花藝,或扭曲如簡喬倩的藍白色古典花藝,各有各的美態。而展覽還呈現多種媒介的藝術,如以石材、黏土、銅,甚至現成物品製作的多個藝術裝置。此外,藝術家何幸兒更呈現具本地特色的版畫,以具香港特色的紅白藍花紋,揉合本地紫荊樹和中國華南蘭花,進一步探討身分與融合,望為觀眾帶來更多共鳴。


_蜂蠟和石蠟,鍍錫銅線,薄紙,棉線,藝術家顏料,丙烯顏料,丙烯清漆。-裝在玻璃花瓶中_24-x-13-x-14-厘米_2023-年_凱倫偉伯畫廊-683x1024.jpg)
「植物奇觀」聯展
日期:即日起至7月22日
時間:11:00- 19:00
地點:凱倫偉伯畫廊(中環鴨巴甸街20號地下)
Text:Heather、Twinkie
Photo:由各主辦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