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1930年創辦的《Fortune》雜誌向來影響力十足,不時會就各個界別人士和企業制定排行榜,在1959年,雜誌就訪問多位設計師,選出了「100個當代最偉大設計」,排行榜其後一直沒有更新,事隔61年,人類的生活習慣大不如前,「當代最偉大設計」排行榜也終於更新!
「有形」到「無形」
為何相隔61年,排行榜才再度更新?原因是人類文明在數十年間經歷了大轉變,好設計的定義也不再一樣。在1959年的排行榜中,上榜的大多是「有形」產品,如打字機、汽車、單車、相機等,全部是實質的物品。但在最新的排行榜,名列前茅的Spotify、Google Maps、Google、App Store均是「無形」產品,證明除了生活模式,我們「擁有」新發明的形式亦已經不同。


社會影響力取勝
60年前,上榜的設計多是美觀而實用的產品,但如今上榜的設計則增添了更多標準,包括設計能否為社會有來持續發展與影響。例如Uber提升了我們乘搭交通工具的便利、Google節省了我們搜尋資料的時間、Facebook更是改寫了我們的生活模式以及廣告經營之道,隨著科技產品橫空面世,配合智能發展的軟性發明才是最能帶領我們進步的設計。

100個上榜設計裡,大部分是智能設備和電腦軟件,從排行榜的頭30位,便能看見當代「最佳設計」的標準:
1. iPhone
2. Macintosh 電腦
3. Google 搜尋引擎
4. Eames 玻璃纖維扶手椅
5. 索尼隨身聽 TPS-L2
6. OXO Good Grips 削皮器
7. Uber
8. Netflix
9. Lego積木
10. iPod
11. Google Maps
12. 阿波羅 11 號探月工程
13. Akari Lamp 1A 台燈
14. MacBook Pro
15. 3M 便利貼
16. 波音 747
17. 寶麗來 Polaroid SX-70
18. 特斯拉 Model S
19. Nokia 3210
20. 薩沃伊花瓶
21. 飛利浦 Hue 照明系統
22. App Store
23. Spotify
24. 亞馬遜 Prime 服務
25. 無印良品電飯煲
26. Airbnb
27. 維基百科
28. 紐約市地鐵地圖
29. iOS
30. 日本新幹線
PHOTO:Fort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