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掟唞」,這句家傳戶曉的口訣,在鵝頸橋底「打小人」的檔口中,原來並非這樣。在鵝頸橋下任職業打手已逾20年的梁婆婆,指「打小人」並非很多人想像中惡毒和邪門,只不過是拜神祈福的方法之一,而替人「打小人」的神婆也不是那麼神秘可怕!


驚蟄是傳統「打小人」的日子,尤以銅鑼灣鵝頸橋最為熱鬧。其實任何日子都可以打小人,但有指在驚蟄當天打小人的效果會更佳,所以很多人會特意在驚蟄當日幫襯職業神婆打小人,希望驅走霉運。要數在鵝頸橋「打小人」資歷最深的,相信非88歲梁婆婆莫屬。她在鵝頸橋下打小人年資已逾20年,她分享道,雖說每日都能打小人,基本上她每日只會開12至6點便收檔歸家,但一到驚蟄正日,這裡卻會大排長龍,從早打到晚。她也一直如維持以往水平,每打一個小人索價50元,一直未曾加價。



如拜神一樣祈求平安
由鄉間打至香港,任「職業打手」多年的梁婆婆指:「生活不太如意,也會來打。」打小人其實跟「拜神」沒有兩樣,兩者都是祈求得到平安。
打小人的原因,各人不同,可能是自覺頭頭碰着黑,工作不順利為保自身平安,又或者經常被身邊小人中傷,因而祈求保心安,「有家庭主婦祈求闔家平安,有學生祈求學業進步,也人來求姻緣。」指名道姓地打某人的不是沒有,但只屬於極少部分。



拜祭時,用肥豬肉祭白虎為保自身平安,用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寓意其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各師各法 並無一致口訣
有市民也表示每年驚蟄正日都會到鵝頸橋底請小人婆打小人,笑說自己沒有特定目標,只是「求安心」。梁婆婆指,打小人不需要指名道姓,在貴人紙上寫下姓名,再在小人紙上寫下你想打走的厄運,上香拜祭後,婆婆會先拿著小人紙,而不同習俗小人紙還可細分為小人紙、男人丁、女人丁、五鬼紙等,祈求不同的事會有不同的字句,在貴人紙上寫下姓名,再在小人紙上寫下你想打走的厄運,婆婆便拿著舊鞋邊拍打邊喊出口訣,而記者到訪期間,就見到打小人的婆婆各師各法,並無一致口訣,打小人方法可謂自行創造,究竟誰是正宗,無法考究。
打小人為自己祈福
最後婆婆會緊握客人雙手贈福,「擲筊」扔出一下一上的聖杯便吿完成,有時還會送上一個三角符傍身。
對於打小人除厄運是否真有其事?其實也和拜神一樣,梁婆婆指信則有,不信則無,更說道:「沒有小人,就保你平安。」打小人可以是祈求平安健康、為自己祈福。
Text:Twinkie
Photo:Ta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