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香港靚女去晒邊?

2017-12-15

七十年代出現過一首《香港靚女多》的流行曲,形容香港女士「中環路過好多靚過鬼火」。想當年的確靚女多,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小姐,朱玲玲、鍾楚虹、張曼玉、李美鳳、邱淑貞、陳法蓉……第一到第七都靚,而且她們的美不是倒模一個樣,清純嫵媚可愛妖艷性感爽朗,人人各具特色各有美態。到了今日似是無以為繼,從前的模特兒有性格,現在的「口靚模」無個性;港姐早早失去了光環;網路女神又是「PS過(執相後)」的產物。今天真正美人實在罕見,大多是「望一眼ok ,睇多眼no way」,究竟,香港靚女去晒邊?

美麗,有沒有標準?

所謂「各花入各眼」,自古人類對美女也有不同標準。就算是我國美人,代代也有不同面貌,例如漢朝興過身輕如燕的趙飛燕;唐代則愛豐滿,由體態豐盈的楊貴妃上位成皇帝寵妃。近代也是「各處鄉村各處例」,例如清朝女人紮腳是為了追求當時「三寸金蓮」即是美的畸形思想;緬甸的少數民族卡央族(Kayan)的女士們自小頸帶銅圈,認為脖子愈長愈美;日本藝伎那些「白面短眉」妝則是為了隱藏面部面情,符合當時社會含蓄、隱藏情緒的規範。所以美麗根本沒有定義,是一種感覺而已。或許可以說,隨時代轉變,人對美的觀感也隨之而變,不過對美的要求肯定比以前更挑剔。 

美人黃金分割

有人認為美是一種印象與觀感,但在整容醫生眼中是有數得計的。美國加州整形外科醫生Dr. Stephen R. Marquardt研究出「美麗方程式」,推算出人類五官的「黃金比例」。當年Stephen往往對住客人的面容束手無策,不知鼻子應墊高幾分、嘴唇該有多大。經過多年研究後他發現,人類最理想的口鼻寬度比例應該是1︰1.618,即嘴巴的寬度是鼻子寬度的1.618倍,而其他五官搭配也不同程度地符合這個比例。他總結自己的研究成果,並以這個黃金比例描繪了一個“Golden Ratio Mask”,結果發現多位女星的五官都符合這個面譜,如Michelle Pfeiffer、Kate Moss、Elizabeth Hurley都相當接近這個黃金比例。

本能審美觀

美國The University of Texas的心理學專家Devendra Singh曾進行一個實驗,讓男士從一組女性身體的照片中,選擇最富吸引力的一張。調查先後在英國、荷蘭、德國、澳洲、印度、香港及烏干達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巧合的是大多數男性不約而同地選了腰臀比例為7:10的女性,認為那張照片最美。Dr. Devendra還分析了《花花公子》雜誌模特兒和美國小姐參賽者的體形,雖然半個世紀以來她們的平均體重減少了13磅,但腰臀比例仍然維持在7:10。他還研究了古印度、古埃及、古羅馬等地的286座雕塑和歐非亞洲330多件美術作品,發現7:10是從古至今的美女體形中永恆不變的比例定律。

Dr. Devendra從進化學的角度解釋,7:10的腰臀比例代表的不僅僅是養眼,還是女性健康與多產的象徵。腰圍主要受雌激素影響,女性有理想的腰臀比例,無論體重多少,都是身體健康、不易患病的象徵。因此,男士的選擇仿佛從審美角度作判斷,其實這是源自繁衍後代的本能。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人類身體的其他部位,如下巴短小的女性被認為更具性吸引力,因為女性下巴短小是受到雌激素的限制,這象徵生殖健康。因此人類在美醜的判斷,其實是由身體本能操控,美的背後是由健康與生殖能力所支配。

美女一體化

雖說年代、地域、文化不同,會令大家的審美觀相異,可是在這個被麥當奴、星巴克殖民的年代,美麗的定義也逐漸一體化,加上美容業的廣告轟炸與傳媒對女性的物化,「高、瘦、白」成了美女主旋律。明明八十年代初香港人仍嚮往古銅膚色,認為是健康時尚標誌,但到了八十年代末,日本美容品在港盛行,加上大家聞紫外線色變,愈發注重防曬,美白熱潮一觸即發,至今不滅。

美白產品一向在亞洲相當流行,意想不到的是這股風氣會吹至印度、泰國這些天生擁有深膚色調的國家。其實兩地美女如雲,印度西施多次贏得環姐;泰國則是真女人還是變性人都靚絕亞洲,現時印度市場有一半產品與美白有關;泰國美容市場更有六成屬美白產品,美白成為美麗代名詞。說回香港,受到韓風影響,整容、微整形結合高超的化妝技巧,美女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模樣」,標準美貌就是眼大鼻高嘴夠「嘟」;身材要求腿長腰窄事業線夠深,美是外表外觀外形,一切皆形於外,學識涵養性格氣質這些內在之美,統統被漠視。

#391
TEXT. KIMMY
PHOTO. FRANKY、WAI 、Deon Wong & 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