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電影《大老作家》  難辨真假的「老作」藝術

2019-01-10

做到極致,就是藝術,說的並非在《無雙》裡製作假鈔的周潤發/郭富城,而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新戲《大老作家》。開宗明義,電影就是要講一個「老作」的故事。在文字貶值的年代,還有甚麼值得曾經咤吒一時的大作家「老作」呢?

從最初為名人執筆撰寫傳記,淪落得要偽造及偷竊已故名人的書信真跡,然後再轉手販賣維生,這就是電影主角藍本Lee Israel(Melissa McCarthy飾演)的墮落過程。

老作的背後,只因早已過了氣。無論是過氣的人物或事情,要達成「過氣」這個門檻,首要條件是要至少也曾光輝過。故事裡的Lee Israel也是如此,曾經寫過暢銷人物傳記的她,因為自己的執著和頑固,落得無人問津的下場,結果為了生活鋌而走險,偽造真跡。起初純粹臨摹前人筆跡,後來見有利可圖,更索性「代入」其中,為作家們撰寫不存在的信件。

偏偏造假的文件卻大有市場,讓這位「大老作家」不能自拔。為了杜撰假信件,還要借書作「參考」,將造假提升至藝術的層次。當然,要成功地以假亂真,其一是因為那些自以為懂得分別真跡的人愚昧;其二也在於這些文件「老作」得很真。

但,這又如何?始終,假的真不了,假得再真,也不會成為真實,最後一切也被揭發。先不談造假背後的犯罪行為,身為一個作家,罪行被揭發後最痛苦的事情,也許並非要面對法律制裁,而是那些曾經費盡心思撰寫的東西,終究只能成為犯罪證據,卻無法跟文學扯上半點關係。

女主角在電影尾聲的懺悔,對喜歡寫作的朋友來說,大概會跟筆者同樣覺得感人。或許令這位作家較安慰的,是擁有強大「老作」能力的她,最後竟有兩封杜撰的作品,獲收錄在英國著名劇作家Noël Coward的信件集。

真真假假,只要相信它。「老作」到這個境界,可能就如馬雲所言,假貨的質素有時比真貨還要好。畢竟,我們也都活在一個真假難辨的世界。

TEXT:C LONG
PHOTO:電影劇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