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金山郊野公園馬騮 竟非本土原居民

2022-01-10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日前塞浦路斯的研究人員更發現一種結合了Delta和Omicron變體的新毒株-Deltacron。Deltacron到底為我們帶來更大的災難,還是一線希望,依然是未知之數。第五波疫情爆發之前,不少市民都選擇出走郊外,來一趟本地深度遊,透過行山強身健體,呼吸新鮮空氣,順道認識香港的另一面。提到行山,金山郊野公園一向很受歡迎,除了可以飽覽水塘壯麗的景色外,那裡的水壩建築更是歷史古蹟,而居住在那兒的猴子家族,當然也是大眾的焦點。

馬騮山野猴的身世之謎

金山郊野公園內最多的哺乳類動物便是猴子,故又名「馬騮山」。目前,香港野生猴子總數目估計約為1,800隻左右,主要分布於金山、獅子山及城門郊野公園;品種為獼猴、長尾獼猴和牠們的雜交種。不過關於牠們身世的秘密,大家卻未必知道⋯⋯

獼猴

長尾獼猴

獼猴和長尾獼猴的雜交種

本地野生猴子 非「原居民」?

根據政府新聞網資料顯示,​​本港的野生猴子並非「原居民」,而是1910年代從外地引入的猴子的後代。據說,九龍水塘興建時,水塘附近有很多名為「馬錢」的小灌木,是香港四大毒草之一,其果實成熟時外型就如小桔般,誤服可以致命,故此引入猴子吃掉馬錢的果實。隨著時日過去,因為幾乎沒有天敵,猴子一代又一代地繁衍,慢慢演變成現在龐大的猴子族群。

解決「人猴衝突」問題

為鼓勵野猴回歸郊野,覓取天然食物,不再倚賴人類餵食,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於1999年起實施禁止餵飼野猴的法例。根據香港法例第170章《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禁止遊人於野生猴子的主要棲息地區餵飼野生動物,任何人如觸犯條例,最高可被判罰款1萬元。另外,自2007年起,政府為了控制野生猴子的繁殖數量,推行大規模的避孕及絕育計劃。自計劃實施後,野生猴子總數及幼猴出生率均有下跌的趨勢。

為了野生動物,最好是「不打擾」

然而,根據環境資訊中心資料顯示,有份負責該絕育計劃的卡蒂博士曾表示,「絕育是人猴衝突的過渡手段,最終能解決人猴衝突,提高人類的容忍度。」

不單止猴子,去年坊間對於政府處理野豬的手法同樣鬧得熱哄哄。然而,要令到人和動物可持續性地和平共存,「不打擾」才是最好的方法。正所謂「物競天澤,適者生存」,當野猴習慣了只在牠們的自然棲息地尋找食物,牠們的出生率便會自然回落,人猴衝突亦會隨之減少;人類的過度打擾和干預,才會令問題如雪球般愈滾愈大。

TEXT:伍嘉文
PHOTO: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香港政府新聞網、漁農自然護理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