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那些已消失的香港舊戲院

2022-11-06

在電視還未普及的年代,「睇戲」就是普羅大眾流行的消閒娛樂,戲院也自然成床了會友的場所。不說不知,香港最早期的戲院稱為「戲園」,主要上演粵劇。十九世紀末,大量華人聚居的太平山區陸續有戲園開業,包括同慶戲園、昇平戲園及高陞戲園。隨著電影業的興起和外國放映機的引入,這些戲院開始在粵劇上演之間的空檔期上映電影,希望可以吸引更多觀眾。而市內各區也逐漸有多間單幢式電影院落成,到戲院「睇戲」變成廣大市民常見的消閒娛樂方式。

昔日的單幢戲院建築隨著彼時盛行的建築風格和藝術潮流不斷演變,五花八門。早期的設計靈感多來自西方的歌劇院,後來跟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興起的裝飾藝術風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建築則受到現代主義和粗獷主義所影響。這些建築物風格觀感、用料材質和建造工藝各不相同,自然而然成為各區的地標,如太平戲院、油麻地戲院、皇都戲院等。然而,由於城市發展和經濟增長引致的多種因素,整棟建築物僅作經營一家戲院之用的做法無以為繼。八八十年代中,迷你戲院開始出現在商場及大型屋苑內,而舊時的單幢式戲院亦陸續被拆除,日漸式微。

一新美術館最近舉行「香江影院」展覽,展出三十四幀歷史相片,將過往在我城不同角落的戲院重現大家眼前,與觀眾可一同重溫舊日的「睇戲」文化。

受颱風溫黛吹襲後的沙田戲院,攝於1962年。(圖片來源: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
油麻地戲院於1930年落成,是市區僅存的戰前戲院,攝於1983年。(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的第一代皇后戲院,攝於1920年代。(圖片來源:香港歷史博物館)
位於旺角的荷李活戲院,攝於1960年代。(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位於尖沙咀漢口道的景星戲院,攝於1925年。(圖片來源:香港歷史博物館)
位於北角英皇道的皇都戲院。建築物上外露的圓拱結構設計獨特,令戲院成為一座矚目的地標,攝於1968年。(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香江影院」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12月22日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六 10:00-18:00
地點: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4樓 一新美術館

TEXT:ONYX
PHOTO:政府新聞處、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香港歷史博物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