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設計除了在解決問題,同時在發掘新的可能。新的方向可以是錯,但起碼跳出了框框。」本地紙藝設計團隊Stickyline聯合創辦人阿蟲若有所思地說。團隊以紙為設計語言,在平面和立體之間游走,成功打造多件引人入勝的作品,一切有賴永無止境的學習和嘗試。這個地方,不僅孕育了創作,同時讓阿蟲成長不少。人生有幾個十年?與Stickyline一起走過11年青春,阿蟲感到無比自豪。
打破悶局
Stickyline,直譯意思解作「痴痴地線」,更深層的意思,是把紙拼貼在一起。黎意雄(阿蟲)和拍檔梁子程(Mic)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主修工業及產品設計,畢業後分別從事包裝設計和玩具設計。2011年,設計市集(Design Mart)招募檔主,在社會打滾了幾年,二人決定打破悶局,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取名為Stickyline參加。二人不為錢而做,製作了幾款香港建築物造型的紙頭盔,邀請參加者拍照,不料反應熱烈,從此打出名堂,合作機會接踵而來。

2011年,抱著「玩玩下」的心態,Stickyline製作了幾款香港建築物造型的紙頭盔,在設計市集(Design Mart)上邀請參加者拍照。
紙的魅力
除了做單一的模型,Stickyline會用釘書機把重覆的紙樣拼湊起來,製作立體幾何摺紙作品。以放大、扭曲、簡化的方式,引人注意及思考。曾為王菀之製作演唱會服裝、替知名百貨公司連卡佛作裝置藝術、用一千件紙模組合成約樓高4層「萬家燈火」裝置等,甚至衝出香港,把作品帶到世界各地。在他們手中,紙的變化繁多,內容包羅萬象,讓人目不暇給。阿蟲認為,雖然紙有其局限,不防火、不防水,又容易積塵,但勝在可塑性很強:「比起膠,紙更易處理,有更多變化。」
「創作時,我們不會挑戰10分,因為是送死,但挑戰2至3分就是突破。」設計與創作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有時結果和預期有落差,阿蟲不會執著,反而欣然接受並於下次改善。「無論設計或創作,拋出來就不再是你話事,對方覺得是甚麼便是甚麼。」他認為,這是其中一個方法讓人別誤會設計師或藝術家有脾氣。

阿蟲說,一開始用膠水把不同平面拼湊起來,既麻煩又容易損毀。後來改用方便快捷的釘書機,才有更多空間製作大型藝術品。

用一千件紙模組合成約樓高4層「萬家燈火」裝置,相當壯觀。
思想碰撞的火花
留意日常生活,對不同事情作出反思,自然會找到靈感。Stickyline從不輕易放棄每個構思:「10個構思中,只有一個會被揀中,但不代表其餘9個沒有用。」事實證明,沒有被採用的,稍作微調就能成為更好的點子。他舉例,獲新加坡設計單位採用的構思曾多次被拒,之所以得到大會的青睞,全因當地蟑螂多,點子又夠獨特。明亮的房間放滿巨型蟑螂,探討如何面對恐懼。
除了個人構思,他們更樂於與不同單位合作。創作過不少項目,錢從來不是主要考慮因素。阿蟲認為,合作時產生的思想碰撞,是帶領他們走得更遠的重要因素:「重覆做一個項目可以賺錢,但我們不滿足於此,想和不同人合作,尋求新的突破。」合作的形式,讓阿蟲明白創作時要預留空間讓別人參與,懷著謙卑的態度,不斷探索,才能擴大作品的可能性:「你可能是大師,但對方同樣很專業。」
以最近與香港設計中心的平台「設計光譜」合作舉行「大夢細想」展覽為例。Stickyline聯同另外3個設計單位,共同創作「奇異的夢境花園」,透過視覺、聽覺和觸感帶參觀者一同發夢。阿蟲一向較為著重視覺原素,今次融入實驗音樂家羅穎綸設計的聲音指引,作品變得更有趣:「很難用幾何滿足整件事,原來加入不同元素,能增加想像空間,令事情更立體。」

「奇異的夢境花園」由4個單位共同創作,結合視覺、聽覺和觸感,讓阿蟲獲益良多。

以多隻巨型蟑螂,一起探討如何面對恐懼。

阿蟲很享受與不同單位的合作,新的衝擊是他們走下去的動力。圖為與連卡佛合作,以爆發為創作概念。
在迷惘中成長
創立Stickyline至今,走過11年,阿蟲有遇過低潮嗎?他淡淡地說:「我一直都迷惘。」被不同項目推著走,有時無暇顧及自己想做的事;希望讓團隊變得更強大,又會懷疑是否要繼續堅持。
創業難,守業更難,不原地踏步已經很好:「整個品牌的方向,一直是自己行出來,我們不斷去試,也要夾性格⋯⋯不滿足於現時所做的事,想要改變卻會碰壁。」即使感到迷惘,但阿蟲從來沒有停下腳步。最大的突破,是明白個人性格會影響對內的團隊,以及對外的合作。別以為他現在很會顧全大局,原來以前為人直率,勇字當頭,不時講錯說話得罪人。又試過追趕進度時太心急,把拍擋迫得太緊。後來,人生歷練多了,明白放手讓人發揮並非壞事。
2014年,阿蟲前往丹麥哥本哈根的Henrik Vibskov工作室工作,遇見不同人,體驗不一樣的工作文化,終於明白要把事情做好,溝通比天份來得更重要。回望昔日,慨嘆沒有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體諒別人的難處。退一步思考,會換來更好的合作:「沒有溝通,再厲害也沒有用,要謙虛一點,世界很大,有很多事情要學習。」

以前阿蟲性格直率,他認為假如一直認為自己做得最好,對內對外也沒有好處。

假如沒有Stickyline,阿蟲認為自己會留在設計行業,但生活未必和現在一樣多姿多彩。圖為2013年為灣仔服裝店設計的獅頭。
「這十年來做過的事,能令你無悔驕傲嗎?」
一路聽阿蟲分享,會發現Stickyline不僅孕育了創作,同時讓他成長不少。假如這11年Stickyline不曾出現,現在的阿蟲會是個怎樣的人?靜待了十秒,他說:「未必有這麼快樂的人生。」這個團隊讓他認識來自不同階層的人,帶著求知若渴的心到世界各地,嘗試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在這裏發生的一切,讓他能自豪地告訴別人,老實工作、努力付出是有回報的。最感恩的是團隊之間互相信任,向來推心置腹,坦誠相待,才能渡過每個艱難時刻:「有時覺得天要塌下來,但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現時生意穩定,未來Stickyline會嘗試更多不同的創作,除了紙,還會用到金屬,追求更有創意的創作。


香港設計中心的平台「設計光譜」於灣仔舉行的「大夢細想」展覽設計師,由設計師梁展邦擔任策展人,以21世紀的設計視覺,向公眾闡述「夢」之不同維度及層次,最適合一家大小一同前往,發個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