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訪蔡明亮導演 凝視《你的臉》:電影有很多種可能性

蔡明亮的電影,看過的人絕不會忘記。他說:「我一直都在拍一個人的心態,拍一個空間的變化,我一直都是這樣。」的確,從《愛情萬歲》中坐在長椅上痛哭的楊貴媚,到《不散》裡跛著腳遊走在戲院裡的陳湘琪,蔡明亮一直都在透過他標誌性的長鏡頭,去呈現人物在時間流逝裡的情緒和反應,影像裡流露著強烈的作者風格。他的最新作品《你的臉》和《光》也不例外,以長鏡頭拍攝延續他的「緩慢美學」,更揚言希望把電影院變成美術館,為的就是要改變觀眾對電影的想像,開拓光影世界的可能性。

13+1張臉的故事

蔡明亮早前在第4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為觀眾帶來新作《你的臉》和《光》,前者以長鏡頭特寫13張臉,讓觀眾在78分鐘裡仔細端詳每張不一樣的臉孔,探視他們不一樣的故事;後者則是紀錄中山堂在光影中的微妙變化。《你的臉》裡出現過的面容,除了蔡明亮御用演員李康生外,其他的幾乎就是從街上找來的素人老人。「看人的臉是最有意思的,人的臉很複雜,它有表情、有情緒、有歲月,每一張臉都代表著一個故事。拍這個電影,並不需要把故事全說出來,光看他們的臉,就會讓人有很多的感覺。」

蔡明亮稱兩部作品都帶著一種「看生命的概念」,《你的臉》看的是一張張有歲月痕跡滑過的臉,而《光》則是看中山堂的面貌,從概念上說算得上是前者的延續,因為對蔡明亮來說,中山堂也是一位有歷練,有故事的人,她就是第14張臉。「中山堂於也要曬太陽,也要呼吸,我不是想拍一個介紹中山堂的電影,而是在拍一個感覺,讓大家看到她的面目,看到中山堂也擁有一張獨特的臉。」的確,在《光》裡,你會看見陽光散落在中山堂的不同角落,那種時而陰,時而晴的畫面,就如一個人呼吸的節奏,存在種自然的美感。

在完成VR電影《家在蘭若寺》後,蔡明亮發現電影裡沒有一個big close-up(特寫鏡頭)給演員,回想起來怪可惜的,於是就決定拍攝一部關於面容大特寫的電影。

與坂本龍一結緣合作

《你的臉》的配樂,是出自坂本龍一之手。促成兩位藝術大師首次合作,全是一場緣分的安排。「我去年在威尼斯影展,在沙灘散步遇上坂本,一聊之下就說看看我們能否來一次合作。」蔡明亮說他跟坂本龍一都是同一類的創作人,他們都不甘願做重複的事情,兩人合作起來也沒有想太多,只存在信任。「我們兩個都是比較藝術家的個性,我沒有去干涉他的創作,只是把影片寄給他看,讓他自由去做。」蔡明亮回想在釜山電影節的一次映後分享裡,坂本龍一說他一輩子做了許多很好的音樂配樂,但一直以來只有兩個導演不限制、不要求他怎麼做,一是大島渚,另一就是蔡明亮。「那時候我在旁邊聽起來,還真覺得蠻榮幸的,哈哈!」

蔡明亮為《你的臉》手繪展覽設計圖。

把戲院變成美術館

從來不屈服於主流市場的蔡明亮,在電影創作的路上總是不斷開闢新的路徑。正如他提出把電影院變成美術館的概念,是從創作《你的臉》延伸而來。「我最初有這個想法是希望大家去美術館看我的電影時會對這個地方有新的看法和感覺,從此喜歡靠近,多走近美術館,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蔡明亮希望能夠把戲院打造成裝置藝術空間,觀眾看完電影還有後續展覧可看。「我就是要打破大眾的框架,讓他們看見電影也可以有很多呈現的形式,並將走進美術館當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他早前更為此計劃進行眾籌募資,名為「蔡明亮的凝視計劃」。

「蔡明亮的凝視計畫」早前剛宣布募資成功,映展將在台北光點華山電影館進行,讓觀眾能夠見證電影院變成美術館的突破性概念。

改變你看電影的界線

正因多年來一直堅守著「電影有很多種可能性」的想法,故此蔡明亮拍電影從不按常理出牌。大量的長鏡頭、稀薄的戲劇衝突、對白極少的劇本、沉默不語的人物等,都是他電影裡常見的元素。這種獨特的電影美學,早在他的第一部長片作品《青少年哪吒》就已經漸露雛形。你可以說他的作品路線偏鋒,是非主流的藝術電影,對不上每個人的胃口,也為必看得懂。對此,蔡明亮卻說:「我一直以來拍電影的任務是為了給大家一個概念,就是『蔡明亮還活著』!」說完他也哄堂大笑。「我一直的存在,就是要教育大家電影存在多種可能性。今天看不懂的,10年後寫一篇文章說喜歡你,這樣就是改變啊。你不喜歡對不起,因為還有人喜歡。只要我還有力氣,我就會繼續創作,改變你對看電影的界線。」

電影有很多的可能性,蔡明亮就是其中的一種可能性。慶幸華語影壇有他,有他為我們打破光影世界裡的框架,讓我們看見更多不一樣的電影。

於蔡明亮而言,在《你的臉》裡加入李康生的臉是一種獨特情愫,也是他希望展示給觀眾看的一種電影概念,讓大家知道原來電影可以這麼自由,可以拍同一個人30年。
TEXT: SAMMY
PHOTO: NICK、電影劇照
#65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