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每天買雞蛋、吃雞蛋,卻從沒留意過盛載雞蛋的「蛋托」。每當蛋托完成保護雞蛋的使命後,便已成為無用之物,被丟棄至垃圾桶。然而,在沾滿雞糞和雞毛的蛋托垃圾中,卻有人看出它的生命故事,在蛋托上揮下一筆筆的鮮艷色彩。


蛋托的精妙之處在於畫像會隨著觀賞者的角度不同而有所變化,更帶有奇特的扭曲效果。



王瑞麟以文學名著裡的孫悟空與豬八戒等角色,創作出《西遊神魔》系列。

在蛋托上作畫
王瑞麟(Alan)是來自澳門的藝術家,他從油畫、錄像裝置等藝術形式,近年走進蛋托彩繪的世界,背後連繫著的是一份對於家庭和地球的關懷:「我的工作室設在家裡,自從有了小朋友後,我不希望他們會接觸到有毒的繪畫素材,於是思考可以有怎樣的創作改變。與此同時,有了家庭後也關注多了各種生活狀況,留意到地球的資源正在不斷耗損。」Alan的蛋托靈感,是來自一次與女兒無意中在紙漿蛋托上作畫:「先不論蛋托的耐用度和表現形式,因為對藝術產生感覺是很重要的事。於是我開始疏理潛在想法,作為一名藝術家,可以為地球做些甚麼?由此開始了蛋托彩繪的藝術呈現。」


蛋托的生命教學
以紙漿蛋托進行低碳藝術的創作,可說是Alan對現時工業文明的反抗:「就如現在的共享單車越來越普及,然而在大規模的生產下,卻是嚴重的資源過剩與浪費問題。通過蛋托藝術,我想表達的是一種柔和的反思。」Alan從日常生活中搜集蛋托素材,但並非每件蛋托都能完整無缺,有些更是在垃圾堆撿拾而來,不少已經沾上雞毛、雞糞。因此在創作前,蛋托都須經過消毒及清洗的工序,再放在太陽下等待乾燥;同時為了令蛋托保存時防水防霉,亦要塗上天然樹脂膠作後續處理。看似簡單的蛋托藝術,其實背後工夫繁多,「有些人看見蛋托髒亂和惡劣的樣子,可能會而反感。其實換另一角度細想,有一班人正在依靠這些厭惡性的工作來維生。我認為這便是生命教學,從蛋托的重生與循環裡,可以看見不同的世界意義。」


以黑白色調表現對葡萄牙的昔日情懷。
蛋托與解構主義
「生命在雞蛋裡準備成長爆破,小雞的媽媽當然是第一母體,那麼蛋托便是第二母體,是盛載新生命的象徵。而且經過循環再造的藝術創作,也是讓蛋托這個廢棄材料得以復活。」蛋托背後的創作意義殊不簡單,而其凹凸不平的表面,以及橫、直的經緯線結構,也是Alan發揮創意的空間。他沿用解構主義的藝術形式,以李小龍、西遊神魔為系列主題,將經典形象解體及重構,再加上蛋托象徵重生的意涵,讓觀眾得以從家傳戶曉的經典形象之外,反思怎樣回到東方的哲學故事。「我的《茶壺》作品系列,當中的藝術表達更為直接,將毫不起眼的家居用品,即茶壺與蛋托融入藝術創作之中,讓藝術接地氣、日常化,希望藉小小的蛋托藝術來反思全球資源貧乏的問題。」



Alan會用上數層蛋托進行創作,呈現出的立體感和多樣性,是以藝術呼應外在世界的複雜性。
TEXT SNOWY
PHOTO CANDY、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