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次機緣,讓藍曬藝術家黎嘉玲和旗袍導師靳青青老師相遇,二人一拍即合,嘉玲還跟隨靳老師學習製作五幅裁,希望能透過藍曬技術記錄五幅裁這舊衣文化,同時亦希望透過自己的手藝,對旗袍老師傅作致敬 。

以民族服記載藍曬
為了今次的作品,嘉玲特別跟靳老師學習製作五幅裁,她說:「以前沒有聽過五幅裁,今次亦是第一次學造衣服,學完後再由零開始自己製作一件五幅裁,再用這件衫去做藍曬,今次牽涉了一個全新的範疇。」嘉玲把自製的五幅裁配合藍曬技術,創作出多幅作品,從她的作品裡,除看到五幅裁的獨特結構,還可看到藍曬的獨有效果。嘉玲表示: 「藍曬的原理是利用一些物件去擋太陽,如果用普通的棉布,因為太厚會完全遮擋著太陽,所以造出來的效果只會變成一片白色,相反,遮擋得愈少,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深藍效果,而且也會因應不同的天氣和藥水而造出不同的藍色,這也是藍曬隨性的特點。」


從藍曬窺探五幅裁
為了造出不同層次的效果,她選用了混絲棉布製作五幅裁,恰巧地,這種帶半透明的物料,跟她一直喜歡的馬來西亞傳統服飾娘惹服相似,「我一直很喜歡東南亞的古文明文化,過去三年更在馬來西亞旅居,對民族服特別有興趣,當地有一種傳統服飾叫娘惹服,是以前華人遷徙到馬來西亞後跟當地族人結婚生下的後裔,所穿著的服飾,娘惹服的布料都是比較薄帶半透明,由那時開始已好想把自己學到的藍曬技術,透過民族服記錄下來。我對不同民族交融很有興趣,尤其希望能深入了解到我自己本根的文化,以後每當我去到一些華人集結的國家時,隨了展示一件美麗的作品外,也可以讓人從中了解到背後的傳統文化,就如今次我用透視的手法,讓人可以看到五幅裁的結構和細節。」嘉玲表示。
起初嘉玲想做印度服,惜了解印度服飾的人不多,回港後,她碰上了今次展覽的策展人盧樂謙,並經由他認識了靳老師,難得二人同樣對傳統衣服文化甚感興趣,更難得的是,二人抱著同一理念,「老師傅都是低調、謙虛的一群,他們跟藝術工作者一樣,一直得不到旁人的支持,所以我很想表達出對他們的敬意,希望其他人能夠抬頭認真欣賞到這群曾在過去默默地付出的人,他們所做的絕不遜色於任一位專業人士,他們的責任正正是承傳那些正在逐漸消失的智慧。」嘉玲表示。看著嘉玲對傳統服飾文化的熱誠,靳老師也感到恩慰: 「今次與嘉玲合作,好開心還有年輕人肯如此用心去造衫。」

最原始的複印技術——藍曬
藍曬(Cyanotype),是一種古老的顯影工藝,於1842年由英國人John Herschel發明。原理是在感光的氰版紙上進行曝光照射,當藍曬藥水接觸到紫外光就會產生神奇的化學作用,令藍色圖像呈現在紙上。在沒有影印機的年代,藍曬可解決大量複製文件的問題。
《慢一天流浪團》藍曬 x 五幅裁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8月30日
時間︰11:30-19:00(星期一至五)
12:00 – 20:30(星期六至日)
地址︰荃灣白田壩街45號南豐紗廠1樓

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設計學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織品設計學系,主修編織設計。一次敦煌之旅,啟發了她創作藍曬的念頭。最擅長透過藍曬展現出不同國家傳統習俗的精髓。
PHOTO:BR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