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句諺語「七歲前的小孩子都是神明的小孩。」11月15日是日本的傳統節日 「七五三節」,神明的孩子們在當日會穿上華麗的傳統和服,與家人一起到神社參拜,以感謝神明的保佑和祈求平安成長。但為什麼七歲以下的孩子會被稱為 「神明的小孩」呢?

在古代醫學落後、時局不穩的年代,幼兒很容易夭折或病逝。人們便產生出「七歲前的小孩子都是神明的小孩」的觀念,若孩子們不幸去世,也只是被「神隱」或回去神明身邊而已。而父母則會待孩子穩定成長過了七歲,才替孩子正式命名和入籍。為了祈求神明的保佑,父母就會帶七歲以下的孩子到神社參拜,漸漸成為民間習俗。

七五三節源於1681年,據說本來是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為長男祈福所舉行的儀式,隨後就演變成全國性的重要節日。日本傳統認為三歲(髮覆額)、五歲(始懂事)和七歲(乳牙落)這三段時期是孩子成長的三個重要階段,因此只有年滿三歲、五歲和七歲的小孩會參與這個節日。除了年齡,這個節日對性別和其衣著亦有規定。

三歲(髪置きの儀 かみおき)
在平安時期所有小孩不分男女,在三歲前都要將頭髮剃掉。所以到達三歲就會有慶祝可以留髮的「髪置きの儀」。如今雖沒有了三歲才可蓄髮的儀式,但保留了三歲為之是一個代表成長的年齡。女孩子會穿着有肩摺的振袖和服,不用綁腰帶。和服上面加一件背心式的罩衣。男孩子則會穿著和服和袴。


五歲(袴着の儀 はかまぎ)
在江戶時期,男孩子到五歲才可以穿上象徵成年的袴。袴是傳統日本和服的一種下裳,而男孩子第一次穿上袴的儀式則被稱為「袴着の儀」。節日當天,男孩們會和成年男子一樣穿上有紋飾的羽織(和服外套)、和服和袴,亦要配上角帶、腰帶、護身、懷刀和扇子等。


七歲(紐解の儀 おびとき)
女孩子到了七歲就會解下三歲時在七五三節綁上的兒童腰帶「紐」,換成人腰帶「帯」。這個儀式名為「紐解の儀」,象徵女孩子成長為一位婷婷玉立的女性。節日當天,女孩們會和成年女子一樣穿著正式的和服,包括伊達締(繫在和服腰帶底下的腰帶)、帶枕、帶締、足袋、草履等。


慶祝七五三節時,小孩子會吃象徵健康長壽的「千歲飴」。千歲飴是一種長棍型糖果,顏色選用代表吉利的紅或白色。它像麥芽糖般可以拉長,很有伸延性。如其名字所示,它代表的是父母祝願孩子們長命百壽。千歲飴的包裝上會印有鶴、龜、松竹梅等象徵長壽和健康的吉祥圖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