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地店主阿鵬
時代巨輪急速轉動,事物不斷推陳出新,但長青的好設計,離不開實用、方便、有助改善生活等的幾大原則。阿鵬在石硤尾開設的雜貨店「黑地」,返璞歸真,出售精挑細選的實用山貨和鋼具,讓人從另一角度,重新認識這些「熟口熟面」的好設計。

牆身的李小龍圖案,輕易吸引別人目光。阿鵬分享,擔任平面設計工作時,無聊的下載了這圖像,貼在辦公室牆上。現時同樣貼在店子牆上,是懷緬以往的上班時光。
工業風山貨店
在石硤尾的大街旁,屹立著一間水泥工業風的雜貨店。走進店內,才知店子主售山貨、懷舊餐具、咖啡及戶外露營用具。聽來風馬牛不相及,但經店主阿鵬的悉心陳設下,不但毫無違和感,而且搭配出硬朗型格的山貨小店。


舊區生力軍
阿鵬原從事平面設計,向來喜愛留意家品。與朋友閒談間,不經意提到,開一間懷舊山貨店也好像不錯。「一直希望開店做生意,想到不如以新的表達方式,套用至舊式雜貨店上。」家在白田的他,常到石硤尾區,早已留意一個開揚的舖位。「我常路過這兒(店舖現址),覺得這舖位很合適,一直在想,如果它招租,我便辭職開店。」說罷,店子前身的影印店結業,阿鵬真的坐言起行,毅然租下店子,命名為「黑地」。「『黑地』來自街坊們對對面球場的別稱,我在這區成長,也常在『黑地』踢波。」阿鵬指,石硤尾本是個開始老化的社區,但自成立了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以及多了小店進駐後,吸引不少年輕人到訪,為此區添上活力。

山貨與鋼具
店子起初主打山貨,即以竹、藤等天然物料製成的竹篩、麻繩、鮑魚刷等等。後來漸漸加入咖啡器具、戶外露營用品。「我覺得這些物件很型格,希望店子可有這種元素。出奇地,它們與山貨很合得來。可能因為它們都是樸實的簡單款式,我沒有刻意分類,純粹憑感覺以顏色區分擺放。」就這樣,山貨與鋼具混雜,建構了店子的獨特景況。

被忽略的懷舊美
阿鵬的初衷,是開設一間雜貨店,希望與客人分享他喜愛的生活器具。「我以往也會追潮物,後來發現,其實我們很多時趕不上潮流。反觀昔日不少設計,其實很美,或很實用,但當我們習以為常,便忽略了它們的好。」他提到””super normal””的概念,即外表簡單不過,卻充分發揮功能,能改善生活的設計。「如張小泉剪刀,剛推出時被認為是很厲害的設計,只是人們用慣了幾十年,不再留意到它的獨特之處。」
黑地展示了阿鵬最喜歡的雜貨,是他心目中的「陳列室」。「好像當初我和太太搬到新家後,把家裡佈置得很美,常希望有客人前來欣賞。現時有了自己的店子,正好用上我們心目中的理想裝潢,讓人進來參觀。」現時許多創業者會先開設網店,阿鵬反以實體店起步,下一步才推出網頁,「希望先做好『黑地』的名堂,讓店子往後有更多可能性。」
懷舊山貨
「山貨」,是舊香港人對雜貨的通稱,意謂「來自山上的貨物」。昔日港人稱出售以竹、藤等天然物料製成的生活器具的店舖為山貨舖,店內常見竹籮、竹篩、藤籃等日常用品。黑地的山貨,多從旺角新填地街、中上環的老店購入。阿鵬指,現時量產的塑膠製品代替了傳統山貨,僅餘的山貨店以批發生意為主,出售予酒樓等食肆。
日本客愛買的手信
阿鵬分享,始料不及的,是不少日本及台灣遊客會特意到店子購買手信。自從一本日本雜誌介紹該店後,幾乎每天也有日本客人到訪,他們尤其喜愛茶餐廳杯子、萬壽無疆碗、駱駝牌水壺等「港味」濃厚的器具。
TEXT‧TRACY
PHOTO‧N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