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流亡導演應亮 尋找自由的異鄉人

打從決定透過影像來追尋公義的一刻起,獨立電影導演應亮就注定要過著不平凡的人生。帶著「流亡導演」這個特別身分,在香港生活了一段長時間的他,對「異鄉人」的標籤,自然感受特別深刻。這次他不留餘地發掘內心最深處的情感,為觀眾帶來富自傳色彩的新作《自由行》。直言「拍攝自己的故事很難」的他,創作過程中經歷過怎樣的掙扎,才能踏上一次發現自我的旅程?

電影大部分場景都在台灣拍攝,記錄下一個非典型家庭的重聚之旅。

非典型的家庭故事

為了拍電影,應亮付上非比尋常的代價。2012年以轟動一時的「楊佳案」為創作靈感,拍攝了長片《我還有話要說》,讓他遭受查禁,自此有家歸不得,開展身在異鄉客的生活。過去6年,他未曾重踏家鄉一步,更遑論見自己的父母。新作《自由行》一片的雛形,源自某次應亮在課堂上跟學生分享他要到台灣見岳父岳母的經歷。「這次創作的焦點,是講述親情關係。如果觀眾把眼光從那些刺激或敏感的議題中拿開,本質是在看一個家庭故事。」

直戳內心的痛楚

將流亡經歷改編成電影,最困難的地方,是要面對內心深處的自己。「首先在故事裡一定會有很多個人的情感,要去理清已不容易。」應亮找來前輩陳慧共同編劇,所謂旁觀者清,對方看了劇本的第一稿,便戳破了他一直不敢面對的情感。「例如主角與母親的互動,以及電影中幾次出現的『你以為自己是香港人喔?』這一台詞,都是陳慧提出來的。這讓我感到很大的打擊,也很痛。」

飾演母親的演員耐安,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獨立電影監製。

流亡者的集體故事

雖說《自》改編自應亮的親身經歷,但他卻不希望電影變成「只是自己的故事」,於是他有意減少自傳色彩,把虛構情節加片中,拍成一名流亡者的故事。「例如主角是女的,丈夫的身分是一位香港人等。希望觀眾看完以後,不會覺得只是我自己的故事,而是一個能夠代表流亡群體集體經驗的故事。」應亮還表示,電影完成後邀請了一些同樣帶著流亡身分的老朋友前來觀看,「聽他們說在電影裡看到自己的影子時,我的心裡就特別激動。」

獻給下一代的作品

除了反映流亡群體的經驗和感受外,應亮還希望電影能夠成為與下一代溝通的橋樑。「這幾年來由於見不到父母親,我開始對於『兒子』這一個身分感到焦慮,也在思索該如何跟孩子討論關於流亡、離散的事情。」無論是拍攝電影、剪輯或放映的過程,應亮都讓自己的孩子一同參與,「我跟他說,拍這套電影是送給你的。」他希望當未來孩子有興趣了解這個家時,這套作品就是打開話題的開始。

為了讓飾演楊樞導演的演員宮哲入戲,應亮特地在拍攝前安排她到自己的家,與自己的孩子生活一段時間。

我是異鄉人

自認為是異鄉人的他,總感恩身處異地卻得到不少朋友的拔刀相助,讓他不至於漂泊他鄉卻毫無方向和安全感。對於這個身分,他並沒有那種找不到歸屬的孤獨感,反而讓他思索生命的意義。「我開始覺得這跟身處的地域無關,如果失去自由,每個人其實都是精神上的異鄉人。」對應亮而言,創作這套電影,正正是一趟自省的旅程,至於今後漂泊何處,還重要嗎?

新作《自由行》,讓應亮重新思考作為「流亡導演」的身分。

《自由行》
故事簡介:
五年前因拍攝《孤僻者的母親》,楊樞導演遭政府查禁,滯留香港而無法回國。住在四川的媽媽四年來只通過網絡與外孫見面。楊樞與香港丈夫帶同兒子,藉參加台灣電影節,希望與參加台灣旅行團的媽媽間接團聚。
演員:宮哲、耐安、Pete Teo、譚心悅
上映日期:12月27日

TEXT: SAMMY
PHOTO: FRANKY、電影劇照
VENUE: 香港藝術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