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棉花糖女孩

每個年代的審美觀都不同,唐代以胖為美;現代則追瘦。美沒有定義,燕瘦環肥,各有美態。只會吹棒歐美時裝台上弱不經風的紙片人,這種歪風應該杜絕。大家的健康意識抬頭,大眾漸漸懂得欣賞曲線豐滿,結實健康的女性體態,日本更出現「棉花糖女孩」一詞。體態豐滿圓潤,膚質柔嫩光滑如棉花糖般柔軟誘人的女性族群在日本稱為「棉花糖女孩」,歐美則稱“Curvy Girl”,指的就是比紙片人更豐滿、肉感,甚至微胖的女性曲線。女性纖細曲條才是美的主流審美觀已改變,微肉感和結實健美才是真正自然美,事實上,在時尚界、娛樂圈皆有這類代表性人物,像荷里活性感女星Scarlett Johansson與Jennifer Lawrence、英國歌手Adele、時裝Blogger Gabi Fresh、模特兒Ashley Graham等,都是肉感但體態迷人的“Curvy Girl”代表。

Fashion Blogger Gabi Fresh
不少人都會參考fashion blogger的snap,效仿或學習他們的穿搭技巧,只是看久了難免會覺得:「只有瘦瘦高高才可以這樣穿搭吧……」其實不然,近年有好幾位非零號的「棉花糖女孩部落客」,藉由適當的搭配和自信而成為熱門部落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Gabi Fresh,顛覆大家「瘦=美的概念」,改變了部落格生態,Gabi曾在訪問中表示:「老實說,過去我們算是「隱形」或是「非主流」人物,但我們逐漸獲得更多人的認同,網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聲機會,讓大家知道大尺碼也可以很時尚。我希望將來在主流媒體的日常報導中,就可以看見『大尺碼女孩』,而不是在特定的專題或主題出現。」對,沒有了標籤才是真正的融入與欣賞。

Model Ashley Graham
Plus-sized model絕對是非主流,Ashley Graham卻在非主流中闖出一片天。她曾在TED演講中描述她的模特兒生涯:「就算我的模特兒事業發展得不錯,在這行一段日子,作為一個plus-sized model,我覺得自己在時裝界仍然是一個outsider。心情是糾結的,但當我肯定我不會刻意改變身形去迎合這個目光狹隘的社會,我就感覺自由了。時裝界一直標籤我是plus-sized model,但我想到的只是“my-sized”。我認為「大碼」不足以形容我的全部,在size以外我有很多特點。總之記住,女生無論甚麽size都可以美麗,因為體重身形並不能代表一個人。」

歌手Meghan Trainor
去年美國年輕歌手Meghan Trainor勇敢唱出棉花糖女孩的心聲,這首“All About That Bass”大受歡迎,她的MV有4億9千萬人次點擊的紀錄。Hit歌年年有,但情情愛愛以外,有意義,有訊息的極少。Meghan Trainor創作這首歌,主要訴說現代人總是有種以瘦才是美的觀念,不論是從小玩的Barbie,還是時裝雜誌大量修飾過的美女們,都是纖瘦型的。前陣子才有人抗議迪士尼歧視胖子,並要求他們推出大尺寸公主,Meghan想藉這首歌告訴大家不論你是小尺寸、中尺寸或是大尺寸,每個人都要懂得欣賞自己,因為“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every inch of you is perfect!” 。

棉花糖女孩雜誌──La Farfa
在亞洲,無論是時尚圈或平面雜誌上,鮮有看見不同尺寸的模特兒,似乎社會對美的定義依舊停留在「一白遮三醜、瘦等於美」這樣狹隘的觀點。日本早前推出了第一本專屬plus-size的穿搭指南“La Farfa”,雜誌內展現各種身型的女模時,如此顛覆傳統,為雜誌帶來高銷售量。“La Farfa”不同於以往大眾的觀點,認為肉肉的女生就該穿黑色衣服讓自己顯瘦,他們反其道而行,告訴女孩們就算穿得很鮮艷、粉嫩也可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美,更不用老是想把自己給隱藏起來,而是要大方展現自己。

#461
TEXT. KIMMY
PHOTO. WAI & 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