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變遷,香港地道小食現時已是買少見少,當中尤以花佔餅、黃梅花籃、荷蘭撻、雞蛋仔、格仔餠等最為著名。假如你也喜歡這類小食,除了四出尋找,還可以用手工的形式,把舊味道、舊記憶永久保存。本地木工品牌白犬工坊用「木」為原料,推出一系列作品,其中仿真食物以香港地道小食為主題,像真度極高,把木的特質表露無遺,令人驚嘆。
在木工世界打滾7年,白犬工坊主理人Canter認為木的變化大、可塑性高:「每一種木的味道不同、木紋不同。即使是同一款木,在不同部分鎅出來,它的紋理和顏色也不同,它很符合『獨一無二』這4個字。 」
50多種木料摸索木的個性
在接觸木工之前,Canter是做刺繡的,因拍檔對木工有興趣,便一起做了木工。她認為「木」很有趣,因為每一種木都有其個性與限制,製作時要想清楚與木紋有關的特質,才能塑造最佳的效果。工作室麻雀雖小,五臟俱全,Canter透露工作室內共有50多種木料:「除了做擬真食物,我們還有製作不同精品。大部分的木料來自原始森林,它們都是檀木、酸枝類。」這些木料並非產自香港,例如櫻桃木是來自歐洲,楓木則來自北美。需要經分銷商購入木料,再自行加工及分割。
Canter透露工作室共有50多種木料。
白犬工坊會和分銷商買小量木料,再自己加工、分割處理。
尋找港式西餅製作仿真食物
Canter的目標是每星期推出一款仿真食物,她的靈感來自生活。起初並沒有想過以「香港」為主題,反而著重哪樣食物用木做是最逼真,希望透過製作不同的小食,顯示各種木料的特色。她堅持不上色:「既然用木製作,我希望盡量避免用上色的方法。」
要做到逼真的效果,先要找出食物的原型。「要看看老西餅在我和大家心目中是甚麼模樣。因為經過這麼多年,在不同店舖的演釋下,它已經演變出不同版本。」例如老西餅的朱古力,變了做朱古力針;煙囪餅上面的果醬,由圓形變了做心形。即使是雞蛋仔,「圓碌碌」顆粒看似千篇一律,但每間店鋪都有分別。
黃梅花籃是Canter最喜歡的作品,因為它的成品與原型最接近。不過,找原型的過程卻困難重重。她本來以為不難找,但經過時代的洗禮,傳統西餅業日漸式微,很多餅店早已結業。有天她想在觀塘舊區、舊屋邨買黃梅花籃,找遍樂華邨、月華街等地都找不到。於是嘗試上網搜尋,才找到一間在西灣河太安樓的老餠店,側面反映香港獨有的「古早味」已慢慢失傳。
靈感來自生活,Canter每星期會推出一款仿真食物,像真度極高,讓人驚嘆。
在多款西餅中,她先試做了花占餅,而最喜歡的作品則是黃梅花籃。
以適合木料製作成品
找到適合的原型,下一步就是揀選合適的木料。黃梅花籃有三層結構,分別是奶油、果醬和蛋糕,還有椰絲的點綴。Canter用緬甸花梨木做果醬,並揀選木紋較複雜的地方。她解釋,在接近樹瘤或樹節的地方,木紋會較複雜和扭曲,油脂在木紋複雜的地方會有變化。在光線折射下,果醬會有閃爍的感覺。奶油部分選用了淺色的楓木,把它磨滑後,薄塗清漆;蛋糕方面,則會用雕刻的方式弄出椰絲質感。
製作不同的作品,會用到不同的工具和木料。不過,Canter直言即使製作同一樣東西,都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不同的木料或工具,這也是木工有趣的地方。以雞蛋仔為例,需要用鑽床鑽孔,嵌入磁石,再用木工膠水把底、面及中間的木黏在一起,最後用電動雕刻機雕刻顆粒。木料方面,會用櫻桃木、端木或楓木:「深色的那部分會用櫻桃木,雞蛋仔中間則會用椴木或楓木。椴木會黃一點,楓木則會淺色點。」
二合為一的雞蛋仔是杯墊,製作過程非常講究。
除了仿真食物,白犬工坊還有其他系列的作品。
在木工裏成長
Canter不斷尋找方法把作品做到最完美,開辦工作坊時又有不少要考慮的事情,期間很多挑戰,需要學會取捨。與木工結緣,7年歲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這些年來,她認為最大的難關與個人成長有關:「因為你不能一直做同樣的東西,總要學習新的工具、學習新的方法、做新的東西,找一些新的想法去完成,不斷掏空自己去做新的事情。」
Canter認為木工的可塑性很大,可以做容器,也可以做工具。她不斷學習,走過重重難關,幾年間成長不少。
和真的雞蛋仔比較下,木雕雞蛋仔毫不遜色。
TEXT:Gillian
PHOTO:陸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