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收集「放下」故事 陳明憙聯同本土藝術家辦創作聯展

走到太平山街,有人說是繁忙都市的寧靜偏廳,可治癒一周的身心疲累,氛圍可令人悠然放鬆。創作歌手陳明憙(Jocelyn)以音樂治癒人,最近更於太平山街聯合多位本地藝術家以「放下的頻率」作主題展覽,把早前收集了有關「放下」的數百個故事,變作藝術品,作為溫柔的祝福。

陳明憙(Jocelyn)以音頻治療師身份,與多位藝術家合作舉行音頻治療創作展。

本是創作歌手,其實陳明熹(Jocelyn)自小對神秘學、身心靈也有濃厚興趣,及探索不同需要被療癒的人生課題,包括失眠,面對恐懼和放下,並融入不同有助療癒這些情緒的音頻治療樂器。Jocelyn分享她的「音頻治療」,「因為自己曾經歷失眠及焦慮,一直找自然療法去解決問題,最後找到音頻治療解決失眠,於是跟身邊人分享,才知道原來好多人都有失眠問題。」她指音頻治療是古老自然療法,希望多些人可以接觸到。

而展覽中聽到第四章的「放下的頻率」,是整個活動的發起點。展覽中也能聽到全新作品「Timeless」,將音叉和缽的療癒頻率融入過去旅遊收集回來的聲音中,讓逝去的時光重生,盡管那個景色和身邊的人已改變,回憶也能變幻成重新體驗,有療癒作用的當下。放下有很多方法和表達:「但希望大家在過程中不會覺得孤單,尋找適合自己放下方式和頻率。」這次亦提供一個回應,與陌生人對談,互相治癒,以藝術及音樂,注入溫柔的力量!

陳明熹(Jocelyn)今次以音頻治療師身份,聯同本地六位藝術家帶來多元化的藝術體驗。

漫畫家PenSo 創作漂浮的女生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慾望和渴求的事,名譽、金錢、地位、物件、感情、人,也許「放下」是人生最難的課題,比「拿起」更需要勇氣。Jocelyn把早前收集了有關「放下」的數百個故事,與本地藝術家Mickco、Pen So、Charles Ho、Tsz, Junhooo & Val Lui,以不同媒介包括插畫、跳舞、陶瓷、攝影等表達,將故事變成放下的藝術品。

其中參與的漫畫家PenSo,以Jocelyn音頻治療單曲《放下的頻率》一句歌詞「沉淪於難忘回憶跟光陰角力」創作,以鐘和漂浮的女生形容回憶的重量,「人有很多回憶累積,而回憶也有重量,有時是壓力也是包袱。當時間愈長,我們身上的擔子愈多。」

Pen So作品

在收集不同「放下」故事,Pen So說看到其中一個故事,特別有感覺:「其中一個令我感覺很沉重,她說自己在人生成長,10-31歲一直都未能釋懷,生活上無方法令她可放鬆,感覺只有貓狗可以陪她走這一段路。」看完感覺很傷感,「可以畫一張畫令她治癒,但最後還發現很難做到,最後決定以從她的文字中反映看法,特別畫兩張表達成年與童年,喻意走路時拿著書本及背上獎盃,開始有不同壓力。」

有關成長,Pen So說這兩張是人生的樓梯。「愈來愈大的包袱,愈行愈高也愈吃力。」雖然看來沒有放下但也是另一張釋放,他續說:「有時我們要做的,未必是放下,肯行、肯面對,我們會明白人的成長,應該要有包袱。」

Pen So作品「成長的包袱」

多位藝術家作品,以Joceylyn「放下的頻率」歌曲作起點:

Tsz(photographer)
Instagram : @tsz925
Charles (film photographer)
Instagram : @h.oo0_ @thefilmclub._
Mickco (illustrator)
Instagram : @mickco

放下有很多方法和表達,透過藝術及音樂互相治癒,將大家放不下的故事幻變成美麗的頻率,Jocelyn希望透過這次的藝術活動,與大家的互動,鼓勵大家對放不下的事轉念,解除心結。或許今個周末,到太平山街走一走,放鬆心情體驗,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感受。

陳明憙《放下的頻率》音頻治療 藝術創作聯展
地址:上環西街54號地下 
日期:即日起至3月19日 (逢星期一休息)
時間:下午1時至晚上7時30分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Sing

走到太平山街,有人說是繁忙都市的寧靜偏廳,可治癒一周的身心疲累。氛圍的確可令人悠然放鬆,創作歌手陳明憙(Jocelyn)最近便選於太平山街附近,聯合多位本地藝術家以「放下的頻率」作主題展覽,每個人都會有不同慾望和渴求的事,名譽、金錢、地位、物件、感情、人,也許「放下」是人生最難的課題,比「拿起」更需要勇氣。 Jocelyn把早前收集了有關「放下」的數百個故事,與本地藝術家Mickco、Pen So、Charles Ho、Tsz, Junhooo & Val Lui,以不同媒介包括插畫、跳舞、陶瓷、攝影等表達,將故事變成放下的藝術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