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扭蛋機扭出迷你書

2017-11-29

「做Zine挑戰性大,但自由度更大。」

Zine 可以是一件個人化的事,但《蛋誌》的出現,卻是由三十個藝術家合力而成。創辦人之一的黃天盈(Tiana),2012開始出版Zine,前後出了300本書,可謂是香港Zine的表表者之一。

Tiana受扭蛋機啟發,創作出迷你Zine。

手工造的迷你書

原來起初Tiana很害怕出書的,「家裡的人從事文字工作,一直被灌輸出版很困難的觀念,媽媽經常跟我說『起碼要寫二十萬字』、『要有出版商青睞』等運氣,才能出書。」直至有次偶然出書,始發現原來現今出書已容易得多,更萌生起推出小書誌的念頭,「Facebook雖然有記載舊文功能,但老是找不到曾出過的帖子;這才發現根本沒有東西可以比一本書更實在和存在價值。」而Tiana覺得,迷你書的成本只是「自己揹住盤數」,壓力不太,遂開始召集同好。

《蛋誌》最特別的,不是以一本書的形式,而是以扭蛋公仔尺寸面世。靈感源於Tiana有次去日本偶爾見到迷你扭蛋機,靈機一觸可否做一本迷你尺寸的書於扭蛋機販賣,於是便立刻落手落腳動工。第一次只做了80本迷你書,於市集擺賣,她笑道,「起初擔心賣不出,唯有自己收藏,豈料很快賣光,晚上立刻趕工造多數十個,又立刻沽清!」雖然只是Zine,但她視之為一份工藝,花上的時間和心機稱得上是不惜工本。

推出迷你Zine的6年以來,即使Tiana已組織了家庭,但仍有繼續出版;甚至與一班同好去修讀編輯班,學習如何做行政工作。
近年她集合了過往的書誌,合輯成四本書《生活蛋誌》。

迷你書本本皆辛苦

筆者問,會否怕有蝕錢風險?她直言,「我們從來不把自資出Zine視為一個風險,頂多出街免費派。」她形容,做Zine是貪好玩,因為成本不高,大家都願意做一件好玩的事。反而起初找寄賣點,才是最艱難,皆因很多店舖起初因為保安問題,認為迷你書容易被偷而不願採納他們的提議,幾經辛苦才找到Kubrick願意作為試點。Tiana:「好像生仔一樣,辛苦但值得。做Zine挑戰性大,但自由度更大,所以從沒想過放棄。」對她而言,推出Zine 的過程中,可反思何謂書的定義,擴闊眼界;而當中自我挑戰和思考的過程,更是無價。

扭蛋風非源自日本?

扭蛋絕對稱得上是日本文化,幾乎路上隨處可見,但原來最早的扭蛋機起源自美國,於1980年代傳入日本。有別於美國的玩具自動販賣機,日本很多扭蛋玩具不只針對兒童,許多動漫、影視等作品,都可成為扭蛋產品。而扭蛋機的名字為””gachapon””(日語為ガチャポン),取自扭蛋掉下來的碰撞聲,現在扭蛋亦會被廣稱為””gacha””或””gasha””。

香港Zine & Print Fest 2017
展覽日期:11月25日至12月6日
時間:13:00 – 19:00
地點: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1 & L0藝廊

#583
TEXT: Ellie
PHOTO: Franky、受訪者提供、部分為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