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或舊商場,總會見到一些售賣皮具的小攤檔,多是上了年紀的成熟男士光顧。走進攤檔,猶如進入了時光隧道,回到七、八十年代。曾貪得意買來一個才15元的散紙包送人,收禮人用後心得竟然是愈用愈靚。才驚覺15元換來的,竟是三十多年前最流行的真皮皮具。



山寨手作
近年流行手作,皮革製品是較熱門的種類。其實早在七十年代,本地已十分流行皮革製品,如沙馳、金利來、夢特嬌、花花公子等品牌,就曾以皮具攻佔本地男士市場。當年也有手製皮具,但名字沒有現今般有型,六、七十年代的手作叫「山寨」貨。山寨皮具小本經營,器材上未及皮具工場般完善,但若師傅手藝了得,仍能得到皮具製造商垂青。
曾於沙馳皮具廠工作的羅東和,就是由山寨廠開始,憑手藝漸漸爬上廠長一職。問及他何以小攤檔能尋得真皮寶物,他說︰「技術再好的開料師傅,總會出現皮碎,剩下來便製成散紙包。因為駁皮位多,難賣得高價錢,所以便供給小攤檔。」所謂「開料師傅」,也就是因應紙樣大小放到皮料上,用盡每一吋皮革,以減低成本。

男士潮物
羅師傅說,七、八十年代正值男士皮具風潮,產品多設計給上班族男士使用。他說︰「當時沒現代般專業,極少設計課程,我和其他同事邊做邊學。也會『抄考』名牌款式,但抄多了也會想自己設計。沙馳年代和我合作的師傅,也設計過有趣的款式,例如八十年代時興箱型的公事包,到了九十年代,設計師傅便索性做成一個盒子形狀,在當年十分『潮』。」

八十年代男士還流行「手揸包」,就連名牌如LV也出過類似款式。手揸包熱潮過了三十多年,再度興起,但款式跟以往有很大差別。然而仍有部分當年男士鍾情手揸包的男士,至今仍用舊款手揸包。就在觀塘的裕民薈商場,就遇過一名上了年紀的男士正拿著手揸包,轉個彎,就見到皮具小攤檔。在檔中尋寶,發現仍有手揸包賣,而且售價只是20元,實在叫叔叔驚喜。

到了九十年代,手提電話開始流行,羅師傅說甚麼設計,都是源於留意身邊事物︰「有師傅開始設計專為手提電話而設的小型腰包,大家便開始參考改良,除了專放手提電話外,還有些大少少的,可放兼放銀包鎖匙的。」工廠北上,加上皮具潮流已過,沒有工廠供貨,這些小型皮具攤檔現時已經少之又少。
TEXT/JILLSANDY
PHOTO/TEDD及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