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關係,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人,在本土教育制度下,大多對歷史不敏感,甚至不感興趣。當然總有例外,就好像張婉婷與羅啟銳,他們的電影總能看出時代巨輪如何壓在角色身上,一道道清晰的痕跡,叫觀眾不得不面對歷史。《三城記》講述的,是五十年代一對情人如何執子之手,同步走過歷史洪流。

張︰張婉婷 羅︰羅啟銳
慢慢走進歷史
張︰以前讀書時覺得歷史好悶,所以初時拍電影只是拍身邊朋友的故事,例如《秋天的童話》主要是我身邊確實有一位「船頭尺」朋友,那時並沒有刻意留意故事裡面有歷史元素。反而是後來為《宋家皇朝》寫劇本,加上當時接近九七,有位外國朋友跟我討論歷史,才發現自己甚麼都不懂,於是開始看很多歷史書籍。
羅︰我跟她相反,十多歲時已經很喜歡看文學和野史,尤其野史在真真假假之間,好有趣。對文學、社會、政治感興趣,最後還是會去了解歷史。所以我不僅看中史,就連日本及俄國歷史我都會讀。
張︰以前以為自己好獨立,可以逍遙自在拍自己身邊的故事,一些愛情小品。漸漸覺得歷史是一個時代的巨輪,沒有人不受影響。有句話說得好:“No one is an island, everyone is part of the whole.”身邊所有轉變直接影響生活,甚至影響我在哪裡生活,在哪裡拍攝。
羅︰歷史好神奇,別以為史書只記載發生過的事,它反而在告訴你,之後會發生甚麼事,因為歷史不斷循環。
移民是反映真實
張︰是次《三城記》說的是五十年代父母輩,如何從內地移民到香港。的確我們很多作品都涉及移民元素,因為香港人一生都在面對移民這個議題。我在美國讀書時正值移民潮,不少朋友叫我留在美國申請居留,甚至叫我假結婚,總之不要回港。
羅︰不僅是香港,中國過去的一百五十年,是一個關於移民的歷史。由二戰到國共內戰再到文化大革命,見到內地人不斷走來走去。即使現在的內地高官,下一代全都有外國護照。而最近又開始有較多移民台灣的討論。
張︰身邊好多親朋戚友移民美加,九七後又回流,之後內地開放,開始倒轉頭回內地發展甚至長住。移民這個問題不是我特別想寫,只是我習慣從身邊的親戚朋友中尋找題材,所以難免會寫到移民。當然這亦寫出當時大眾的心態與社會環境的改變。
羅啟銳張婉婷的歷年移民電影

《非法移民》(1985年)
八十年代正值移民潮,主角張君秋因非法移民到美國,遭移民局逮捕。張面臨著遞解出境的困境,於是與女華裔美國人李雪紅假結婚。之後一連串的悲劇,全因張對移民的幻想而來,以諷刺當時大眾對移民美國過於樂觀的態度。

《秋天的童話》(1987年)
當年移民到美國不一定是有錢人,也有很多低下階層到美國當廉價勞工。十三妹到美國讀大學,家境與學歷皆不錯,反觀船頭尺,只是老粗一名,反映出人在異地的寂寞與艱苦生活。

《我愛扭紋柴》(1992年)
吳山水是圍村村長,女友郭飛螢數年前移民外國,從外國回流的郭,思想前衛,打扮時髦新潮。郭回港找吳,吳由於一直留在圍村,思想比較守舊,兩人生活圈子不同,故顯得隔膜重重。電影凸顯出,移民對人的思想與溝通所帶來的影響。

《玻璃之城》(1998年)
一個錯綜複雜的愛情故事,但背景卻橫跨香港、紐約和倫敦,因著移民關係,男女主角因而有空間偷偷走在一起。

《歲月神偷》(2010年)
李治廷飾演的羅進一,他的女朋友Flora(蔡穎恩飾)突然要離開,舉家移民至美國。移民並非無原無故,而是基於社會上的不公平。所以劇情很快便出現一名歐藉警察向羅父勒索,逼他付錢以換取繼續經營鞋舖,道出當年的真實情況。

《三城記》(2015年)
這個故事的移民元素比較貼近港人,訴說兩位主角,如何由內地逃難走到香港,正正是五十年代第一代香港人的艱苦故事。
了解上一代
羅︰中國近代史幾乎是一段又一段的悲劇,要避免重蹈覆轍,必須要先了解過去,所以了解上一代變得重要。舉例說,內地現在的電影業其實好像香港八十年代,若果內地並沒有吸收香港過去的經驗,內地的電影很可能會遇上昔日香港遇過的問題與困境。
張︰父母已經不在了,反而更想追尋他們當年的世界到底是怎樣,了解「第一代」香港人在建立香港之前所發生過的事。若果我是小朋友,我未必會關心上一代的故事,正如我父母仍在時,我從沒有問過他們的故事。但人大了慢慢會知道根源很重要,知道上一代如何走來,才會知道下一步該怎樣走。
羅:香港人有時確實有這種荒謬,正如我一位朋友移民加拿大,他花盡心思挑選所住地段,定居後他跟我說,現在住的地方很好,因為那條街一個中國人都無。但他明明就是中國人呀!
張:現在有些聲音反對內地人來港,這種想法不難理解。但大家別忘記自己的上一代,其實都是由內地走過來。其實有些想法與觀點不用太介意,可能一段時間後,主流聲音又會跟現在不同,人的思維是流動的,價值觀隨時都在變。
TEXT/ JILLSANDY
PHOTO/ TE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