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張健君英國回歸巡展:人跡
探討人類、自然和時間的關係

2021-11-04

人類、自然和時間,從來都是藝術家反覆琢磨的命題,在宇宙之間,宛如蜉蝣的人類,到底該如何理解自身與世界的關係?現為上海紐約大學副教授的中國抽象藝術家張健君,自2019年起便試圖通過其巡迴展覽「人跡」探索上述主題,如今,展覽來到亞洲最終站——香港,就讓你我通過他的視野,回溯過去,俯瞰當下,展望將來。

融入本地元素


是次展覽,源於張健君於2019年駐留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所舉辦個展,展覽於上海及瀋陽巡迴後,近期於香港展出。「人跡」歷經三地,當中的展品或增或減,張健君形容,「人跡正一點點在成長,其實這也是生命的模式,那些消失的也會在我們看過的記憶中,我還是想以一個很自然的方式去做我的藝術。」張健君更為香港站展覽增添了富有本地元素的創作,懸掛在展場中央的盧亭魚人肖像,相信會讓觀眾悠然生起熟悉感。

是次展覽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探討三個核心概念,包括自然與人類的互動、時間的流動和留下的痕跡、當代人和傳統的關係。甫踏進偌大的展場,便步進了展覽的第一部份,置身於一幅又一幅以水墨和炭筆繪成的肖像畫之間,當下只覺人聲雜沓,全因張健君一直在世界各地收集不同的聲音以及故事,並期望能藉此探討人們在跨越文化與地域的背景之下的異同。

觀照自身


走過由肖像畫和雕塑為主的展區,踏進展覽的第二個區域一個鏡廊空間,大家的身份從觀看者,變成了被觀看的人。在這個光線炫目,以及被自身的倒影層層環繞的空間中,各位將被拉回當下,專注自我身心靈,通過不同角度審視自己,探尋自我的多重可能。

留下自己的「人跡」


經歷了對自身的反思後,觀眾將迎來「人跡」的第三部分,展區的牆壁上貼上了3道發人深省的問題,包括「你最幸福的經歷是甚麼?」、「你最痛苦的經歷是甚麼?」、「你想對100年以後的人們說甚麼?」在這個小型互動場中,觀眾可以寫下自己的答案,把「人跡」留在展覽中,亦可同時從錄像中窺探上海與瀋陽的人跡故事。張健君認為藝術家的責任在於呈現,「有昨天的明天更有意思。我想要帶著觀眾以不同的視角去觀察事物,但我不會給出答案,而提供給他們一個新的思考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