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季步入尾聲,最後壓軸的奧斯卡金像獎將於3月4日揭盅,你決定好為哪一部電影搖旗吶喊了嗎?提名數率先跑出的《忘形水》連帶著《鄧寇克大行動》和《廣告牌殺人事件》早已進駐各大頭版,而今年的話題重心,意外地落在學院評審們的政治取態:藉獎項向種族多元、性別平權及社會公義等議題投下有力的一票,為小金人賦予新一層意義。獎項未見影,有外媒就宣告本回為「史上最多元化的奧斯卡」。這個紀錄會每年被刷新嗎?

有準備,無「蝦碌」
去年奧斯卡最教人難忘的地方,不就是大會擺烏龍頒錯獎,將本應屬於《月亮喜歡藍》的最佳電影獎錯誤頒發給《Lala Land》,令台上台下都哭笑不得。今年官方找來名嘴 Jimmy Kimmel 主持,日前發放的官方海報上,Jimmy 率先作出各式各種的「錯誤示範」,上面更寫有 “What Could Possbily Go Wrong?” 字句,明顯看得出今次學院勢要以萬全準備,一雪前恥!

以獎項力撐多元族群
若素來有留意奧斯卡金像獎的影迷,可能都好奇問過:「為甚麼來來去去都是這群人?」這並非錯覺,多年來奧斯卡都被詬病 “Too White”(白人主導),至2015年為止,高達94% 的提名都落入白人手裡;另有調查報告指出,歷年的重點獎項上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最有力的例子是,今年獲提名競逐最佳導演的Greta Gerwig,原來只是90年來第5位獲提名的女導演,不禁令人懷疑電影業是否對特定群眾有所偏頗。
其實近年學院*一直致力洗脫「太白、太多佬」的指控,適逢去年荷里活爆出多宗性騷擾醜聞,新戲《萬惡金錢》更牽涉男女演員「同工不同酬」的根本問題,令奧斯卡獎項在表揚出類拔萃的電影工作者之餘,亦擔起推動種族、性別和年齡層等平權的旗桿,藉獎項力撐多元及小眾族群。雖然學院派評審沒有公開承認過以上取態,但從近年愈見多姿多彩的提名名單中,我們都看到來自不同背景和族群的電影人陸續登上主流舞台,他們的努力和成就,將無差別地被大眾所看見和認同。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為奧斯卡的主辦單位。

種族多元
今年奧斯卡的非白人提名數有目共睹,男男女女的黑人演員都屢獲提名,值的大家留意的是角逐最佳導演的《Get Out》黑人導演Jordan Peele,無獨有偶,他亦是歷史上第5個獲提名導演賞的黑人,早前他就聯同《Lady Bird》女導演Greta Gerwig登上Vanity Fair,人氣急升。

性別平權
大家或許早已對「最佳導演」全男班的局面司空見慣,今年 Metoo 風潮席捲全球,就令人更為關注女性地位的議題。今屆奧斯卡的最佳導演席上「萬綠叢中一點紅」地跑出Greta Gerwig,不說不知,原來她除了是歷來第5位獲提名的女導演,即使選上,她也不過是繼Kathryn Bigelow第二位榮獲最佳導演獎的女性。娘子軍中還有第21次獲奧斯卡表演獎提名、攞獎攞到手軟的「梅姨」Meryl Streep,以及首度獲提名最佳攝影的女性 Rachel Morrison,撼動歷來男性壟斷影壇的局面。

寶刀未老
今年奧斯卡有兩位89歲的電影人,生於1928年的Agnes Varda憑作品《Faces Places》獲提名最佳紀錄長片,同年的James Ivory憑《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劇本提名最佳編劇。

失德者 BYE!
去年荷里活爆出多單性騷擾傳聞,雖然部份事件仍然未有定論,但今年奧斯卡的名單上,被捲入醜聞風波的肇事者竟然都雙雙缺席,包括新鮮出爐的影帝Casey Affleck和剛憑《荷里活爛片王》贏得金球獎影帝的James Franco,至於是否因此而影響了他們的提名機會,至今依然無從稽考。
TEXT: 一樹
PHOTO: 電影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