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周末影院:傳媒新態

2021-06-26

近日大家都在談論傳媒的價值、新聞從業者的道德風骨。隨著時代的轉變,傳媒行業生態早已變得面目全非。在大是大非面前,記者和營運者亦各有各的掙扎,大家都急於求變為行業找尋新出路。以下幾齣與傳媒行業有關的電影,分別刻劃了不同年代傳媒人的掙扎,或許在這個周末重溫一下,對現今的傳媒生態又有一番新的體會。

1. 《戰雲密報》(The Post)

相信是片單上最星光熠熠的一齣戲,由史提芬史匹堡執導,梅麗史翠普、湯漢斯主演。故事由美國史上首位女性報紙發行人Katharine Graham的故事改編,講述女主角在亡父及亡夫手上接過報社後,如何忍受著股東的壓力,在重振報社聲名和捍衛新聞自由之間作取捨。當中的心理掙扎和與威權周旋的情節,在梅麗史翠普的精湛演出下更引人入勝。

2.《焦點追擊》(Spotlight)

《焦點追擊》拿下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這部戲平實地敘述了調查記者的生活面貌之外,更多是刻劃人性的軟弱如何成了包庇罪惡的溫床。片中透過報社的焦點小組追查神職人員行為失當,記者明查暗訪,剪輯了各個涉事人士的訪談片段,組織出事情的始末。電影在刻劃每個角色「信仰破產」時的情感十分細膩、扣人心弦。

3.《型人狗仔隊》(Scoop!)

由福山雅治和二階堂富美所演出的狗仔隊攝影記者都城靜與新人行川野火,在拍檔時有著迥異的風格,擦出不少火花。電影表面好像是描繪如何使用一些荒誕誇張又踩界的手法來為雜誌獲取更多的銷量,但實際上是一齣對採訪業界的反思。面對新聞娛樂化﹑碎片化﹑資訊泛濫﹑媒體自我審查和新聞自由空間萎縮,即使是從前屢屢獲獎的資深傳媒人,在現今生態下已經難採訪出震撼人心或改變社會的新聞報導,整個行業該何去何從?

4.《頭條殺機》(Nightcrawler)

《頭條殺機》探討的是資訊、採訪都走向數碼化和娛樂化的時代,到底新聞工作者專業何價?主角Lou是一位無業遊民,當他發現自由身攝影師拍攝突發影像可以高價賣給電視台的新聞部時,他也購入器材,加入攝影記者的行列。但他所看重的是「新聞價格」而非「新聞價值」。電影反映了未經職業技能和道德培訓的路人加入行業和機構為了有更多讀者和觀眾,亦只選擇畫面震撼的素材,對業界造成的壞風氣。

5.《真相至上》(Nothing But The Truth)

此片探討的是媒體與政府之間的關係。人民都有言論自由,於是媒體自然有權力讓大眾知道政府各種不法的行為,何況如果能夠成為獨家,贏得外界的讚揚,甚至是獲得一個獎項,都是記者勇於追求真相的動力。但倘若報導影響到個人甚至是國家安全,在個人利益與群眾知情權面前,身為一個專業記者該如何取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