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沿用「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3色分類回收桶已多年,那麼紙包飲品盒應往何處回收?雖然同為紙盒,但因為紙包飲品的紙盒由紙、膠和鋁等物料製成,所以不能有效回收,所以只可送往堆填區。根據環保署資料,2019年就有23億個紙包飲品盒被棄置在堆填區,足足有2.7萬噸重,令堆填區百上加斤!幸好近年終於出現了首間紙包飲品盒回收處理廠——「Mil Mill喵坊」,以往一直被當成廢棄物的紙包飲品盒,終於可以找到合適的「收容所」!

零的突破
其實紙包飲品盒不是不可回收的,外國有不少地區都可回收紙包飲品盒,如日本和台灣的回收率分別就有45%和30%。但香港卻礙於技術和設施等問題,所以紙包飲品盒一直都是零回收,導致全數 紙包盒都被丟棄於堆填區,從而加速了堆填區的負擔。直至2019 年年尾,香港首間、亦是現時唯一一間的回收紙包飲品盒及製紙漿廠「Mil Mill喵坊」成立,廠房設置了回收生產線,利用水力打漿技術,把從全港各個回收點收集得來的紙包飲品盒,分離出紙、鋁及塑膠,紙纖維經過過濾後進入漿池,然後製成半含水的濕漿,將之變成為紙纖維原料,再經過加工,就能「重生」成為不同的紙產品。
誰人發明了紙包飲品?
首個紙包飲品盒於 1952 年問世,當時稱為利樂包,是由一名瑞典人發明。其用意是為了延長食 物保鮮期和方便攜帶。紙包盒的物料有 75% 是 紙、20% 是塑膠及 5% 是鋁箔,共有 6 層,由最面層到最內層的用料順序為膠(聚乙烯)、紙板、黏合膠(聚乙烯)、鋁箔、黏合膠(聚乙烯 )和膠(聚乙烯)。
疫情下回收量不足
廠房生產線每天最多可處理20噸紙包飲品盒,但疫情下回收率一直偏低,現時每天僅收集到不足2噸,只達到每天處理量的約一成。「Mil Mill喵坊」創辦人之一的葉文琪(Harold)指出,現時的確達不到原先預計的回收目標,「開業初期主要收集來自學校的紙包飲品盒、辦公室廢紙等,但疫情令學校停課,公司員工在家工作,使日常收集量大跌,慶幸仍有很多有心的市民會專誠把清潔好的紙包飲品盒寄來,我們亦不斷擴展回收網絡,現時全港各區有400多個收集站,至少解決了部分垃圾問題。」早前有環保團體推出現金回贈計劃,可 提供每個紙包飲品盒HK$0.05的補貼,希望能利用回贈讓更多人參與回收。
促改善生產者責任制
雖然在環保的大趨勢下,市民的回收意識日漸提高,但葉文琪認為,生產商對資源回收亦責無旁貸。他希望改善現有的生產者責任制,促使生產商亦要履行環境責任。「生產者責任制是以『污染者自付』為 原則的環保責任理念,規定生產商、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及消費者分擔回收、循環再造、處理和棄置廢棄產品的責任。可是,現時只有四電一腦和玻璃容器被列入制度當中,而有關塑膠容器的公眾諮詢亦剛於今年2月才展開,可是紙包飲品盒並不涵括在內,所以我很擔心現在開始有『紙包水』的出現,生產商透過轉用包裝物料來避開責任,到最後只會繼續令紙盒棄置量增加。」
3步乾淨回收紙包飲品盒:
1. 取走飲管及膠蓋。
2. 將紙包盒剪開攤平,用水沖洗紙包盒內部。
3. 風乾後,把紙包盒交往回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