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值得歡呼的《二次人生》

2021-04-15

你已有多久沒為自己歡呼?我們總會在生活中忘記了自己,只忙著為別人努力,滿足別人的期望⋯⋯那我們自己呢?我們有為自己努力嗎?新電影《二次人生》告訴我們「總要為自己人生歡呼一次」,為自己的人生而努力。電影由胡子彤、吳海昕和強尼主演及何力恒執導,他們對於《二次人生》又有甚麼感受?

「總要為自己人生歡呼一次!」

第一次看到《二次人生》的海報,立即被「總要為自己的人生歡呼」這句標語吸引著。電影中一次又一次重申,我們就算多平庸地過生活,「總要為自己人生歡呼一次」。作為演員,最常聽到的就是觀眾和影迷的歡呼聲,但他們又可曾為自己歡呼過?胡子彤笑說:「我一直都在為自己歡呼!」但他回想在自己的演藝生涯裡,最值得歡呼的是有機會以菲林拍攝電影,「因為拍攝這回事在現代已變得太唾手可得,但以菲林拍攝,每一格都變得很珍貴,所以令我在拍攝時更認真地思考每一個演繹的細節,是我在演技上成長的一大步,那次的拍攝機會真的很值得珍惜。」而強尼則覺得自己當年大膽「裸辭」,離開工作了超過10年的電視台,肯勇敢地「衝多次」,是值得為自己歡呼的經歷。而吳海昕在演藝行業中算是比較遲入行的一位,在讀大學期間更一邊讀書一邊當空姐,她認為在25歲那年決定入行,是至今最應該為自己歡呼的一次。

導演何力恒表示,拍攝這部電影時,有一段很值得歡呼的時期,「在開拍前的2個月到完成拍攝期間,拍攝團隊開始『埋班』,有不少年輕人既不介意薪酬少,又不介意『做天光』。在疫情的影響下,無論是朋友還是團隊都鼓勵我們:『撐住呀!』這是很值得歡呼的事。」

走在「二次人生」的路上

電影叫《二次人生》,而故事中對「二次生命」的其中一種詮釋是:「鮮花是第一次生命,而乾花則是第二次生命」。雖然3位演員及導演對「二次人生」都有不同的解讀,但都異口同聲表示自己正在過「二次人生」。 導演何力恒說:「以乾花來比喻第二次生命,其實是機緣巧合之下的安排,因為我自己喜歡乾花,很想把這個影像放進電影裡。一開始它是沒意義的,後來才慢慢與故事交織,給了乾花第二生命的意義。」他笑說,以年齡來計算,他已經處於「二次人生」的階段了,而首部電影長片得以面世,已經開始踏進第二人生,假如《二次人生》最終能夠取得成功,他的「二次人生」就會正式開始了。

至於3位演員則對「二次人生」的意義有著截然不同的解讀。吳海昕認為「二次人生」,是指人生有第二次選擇,已不只限於二元對立,「小時候我是田徑隊,但不算特別標青,但老師經常勉勵我們輸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過程和心態。」胡子彤覺得自己把第一次人生奉獻給了棒球,當上演員是他的人生中,除棒球外的第二件大事,所以他正在過著第二人生。最後強尼則為以上幾位對「二次人生」的解讀作結:「其實大部分人都是一條路行到尾,轉了職業,或者不停轉工,就像是在過第二人生。」

導演何力恒在拍《二次人生》前,一直從事廣告業,亦曾替電影公司做宣傳海報,從小就有個「電影夢」。

人生路上的恩師

電影中的主角李志行(胡子彤 飾)是個平凡的地產經紀,在人生感到洩氣時,幸好重遇恩師並得到其鼓勵,才能重新出發。原來在現實中,3位演員也曾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過啟發自己的恩師!強尼於大學時期修讀建築,系裡有一位教授的說話,讓他覺得終生受用,「那位教授提醒我們,就算讀建築系,也不需要覺得自己一定要做與建築相關的工作,他告誡我們『唔鍾意就好走啦!』別讓自己數十年的人生被不喜歡的科目困住,他的說話對我往後的人生影響很大。」吳海昕憶述她大學時期其實想修讀傳媒系,但最後卻入讀了英國文學系。她說自己「坐唔定」的性格,與要經常看書和寫論文的英國文學系完全格格不入,「記得有一次,我跑去找副教授詢問可不可以不交論文,教授當時立刻提議我把文學小說拍出來,以短片形式交功課,那次是我讀大學以來第一次拿到 A 等成績。亦因為這件事,讓我反思,無論是英國文學還是電影都可以有不同的呈現方式。」胡子彤則表示自己很幸運,從小學到中學一直遇到好老師,在打棒球時遇上困難和失意時,老師們都會把他從黑暗中拉回來,這些都是值得珍惜的緣分。

細味故事 不需調味

《二次人生》的海報、電影調色以至故事,都帶著一種淡淡的情懷,就連胡子彤和吳海昕在電影中的愛情線,都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淡然。吳海昕形容電影中二人的關係雖然似是而非,在價值觀和目標上有差異,但卻很貼近生活。她補充,那場戲是一場很淡然的感情戲,導演在整個拍攝途中也一直強調演員演戲時要「淡啲」。問導演為何會有這樣的要求,他解釋:「因為我很喜歡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以及他在電影中呈現的情懷,所以我的第一部電影,無論在人物和故事方面都不想太用力,或者加太多調味料。其實在拍攝時有嘗試拍攝一些加重調味料的畫面,但最後考慮到故事的完整性,全部都刪剪了。」強尼表示電影最濃烈的一場戲應該是結尾的馬拉松,胡子彤一邊跑步,一邊用盡全力叫,拍完整場戲,他不單止累得癱軟在地上,連強尼自己也叫得喉嚨發痛。

「電車跑」真人真事

電影中有一幕令人最印象深刻,夜深時分,一群人在電車站集合,他們把隨身物品放到電車上後,再回到電車路軌上待尾班車開出,電車一開動,一群人便尾隨電車跟著跑,由電車頭站跑到電車總站。導演說這正是發生在香港的真人真事,電影中的那群跑手也是現實中那一群跑手,「其實在6、7年前開始籌備劇本時,已經開始跟他們聯絡,他們也一直很支持這部電影,現在電影上映他們也興奮不已。」導演形容拍這場戲最困難的是,電車永遠只能向前駛,不能退後,而且拍攝當天亦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原定的電車沒有駛來,最後劇組要自己到電車總站找車,誤打誤撞之下又找到了他心目中一直想要、但之前一直找不到的那種款式,「這是機緣巧合。」他說電影名字《二次人生》也是在故事和人物都已經定好後,機緣巧合下才想到的名字。在訪問中導演一再強調觀眾反應才是決定這部電影成敗的要素,在疫情的影響下,這部電影的宣傳標語「總要為自己的人生歡呼」就像在為觀眾打氣,假如你在機緣巧合下知道了《二次人生》正在上映,不妨也入場為本土電影打打氣!


「電車跑」是真人真事,導演表示拍攝這一幕令他非常難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