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曦茵當年以23歲之齡編導首部長片《烈日當空》,於她而言,並非她選擇了電影,而是電影選擇了她。多年來一直尋求及開拓不同身分的她,現在不僅是電影工作者,還是大學講師及藝人經理人。在不斷突破自我的路上,她如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活?
m=metro Pop H= Heiward 麥曦茵
m:在你的心目中,好的電影該具備甚麼元素?
H:這個問題難答之處在於電影的類型有很多種,因為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包含了各種藝術,各種知識的媒體,要欣賞及分析它的方法和面向有很多,例如可從娛樂性,所表達的訊息,電影塑造的角色衝突帶來的價值觀衝擊等去看一套電影為社會帶來的價值,很難定斷好與不好。
m:你認為如何才能做出一些具標誌性,又與別不同的作品?
H:其實我沒有刻意去思考如何做一件與別不同的作品,也沒有刻意要去突破過往的自我。因為我相信每個人對不同事物的看法都有著很微細的分別,而這就是讓我們獨一無二的原因。在創作的過程裡很自然會滲透了我作為一個寫作的人,或是作為一個拍電影的人對於事物及人性的理解,從中展現了我本身作為一個創作者所擁有的特質,是很純粹很個人的情感,也是沒法刻意去營造出來的。

m:若果不是從事電影工作及擔任經理人,你可否想過要過一種不一樣的人生?
H:或許我從來都在選擇中,一直以來都沒有認定哪一個就是我要過的生活,是我想要的職業,又或者認定我以後就是做這件事。我會說我的生活總存在一種「不確定性」,亦因為這樣我才會不停地在我的人生裡再尋求或者開拓更多不同的身分,更多的角色。
m:回望以往,你覺得自己如何創造了自己的生活?
H:我很難說生命是單純由我一人創造的,因為我覺得做人和做電影一樣,並不是一個人的事。你如何與人相遇,如何跟人相處,都是一種個人選擇,但這些選擇卻需要與人互動,才能建構成今天的「我」。因此要珍惜生命中每次的知遇,學會感恩。
m:你希望自己的作品為大眾帶來怎樣的啟發?
H:你的作品,你寫出來的東西,或是你拍的題目,其實很反映得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雖說是很個人的情感,但很多時候我都希望可以貼近觀眾,讓觀眾在看我的作品時產生共鳴,繼而帶有同理心去看故事裡的每個角色,這是我一直都希望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