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甜品都象徵著不可或缺的多餘與奢侈,和生活的樂趣緊密相連。」——法國知名飲食作家Annie Perrier-Robert。
如果浪漫代表著法國人對戀愛的態度,那麼甜品便代表著法國人對生活的講究與追求。早在砂糖面世前,法國甜品已扎根在法國人心中,由宮廷的矜貴御品,到上流社會的奢華美饌,再落入民間變成平民美食,一直以來,甜品都是法國人對生活態度和社會文化的投射,每一道精緻得如藝術品的甜品,在法國人心中早已超越美觀與味覺的價值!其背後的故事,其實比其外表和味道更吸引!
甜品進化史
法人有句說話 :「沒有甜品的一餐,就像少了一隻眼睛的美人! 」法國人視甜品猶如「國寶」,甚至把甜品與文化藝術劃上等號,這一切,可從歷史中一探究竟。
一切由蜂蜜開始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砂糖面世之前,古希臘和羅馬人已用蜂蜜加入水或牛奶,曬乾或油炸成蜂蜜餅用作祭祀神明的祭品,那時侯甜點尚未落入民間。
中世紀 甜品鼻祖“Oublie”
到了中世紀,流動攤販利用麵粉、牛奶、蜂蜜和雞蛋製作出一種圓形叫“ Oublie”的威化,亦是現代窩夫的前身。同一時期,法國宮廷命令甜品師採用同樣的材料製作出不同的甜品。
16世紀 甜品狂熱
16世紀砂糖開始普及,可可、香草和咖啡等從新大陸傳入,甜品款式更多元化,且成為貴旅必備的飯後甜品1653年1月20 日,查理九世頒布法令飯後甜品不得多過6款,以遏止這種奢華的飲食文化。

17世紀 路易十四的加持
這時侯甜品已成為餐桌上的重要角色,加上路易十四對美食的極度執著和講究,把法國甜品的精緻奢華文化再推至高峰,他,正是法國甜品文化史上重要的推手!

19世紀名廚輩出
19世紀王室瓦解,大量御廚被趕出宮廷而流落民間,加上糖價大跌,從此甜點落入民間並變成平民美食。隨著名廚輩出,各種新奇口味的甜品亦陸續出現。

PHOTO : 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