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港18區,流浪狗、流浪貓多不勝數。自小居住於屯門的Phoebe,每天上學都會看見許多流浪狗,早於中一、二已開始餵飼牠們,Phoebe認為只有絕育才能杜絕更多悲劇發生,所以自中三開始,她用儲蓄為狗隻絕育,「那時很努力儲錢,經常穿著校服去捉狗,然後call van送牠們去獸醫診所做手術,再送回原居地。」Phoebe自言絕育工作進度緩慢,直到一次領養活動中認識Jessie, 另一位跟她在做著同樣事情的女生,兩人一拍即合,創辦了「動物朋友」,籌集善款,把絕育工作進行得更有規模和效率。
動物朋友自2010年創立以來,每年的服務數字都在遞升,雖然只是民間組織,只靠兩位女生義務性質地營運,但動物朋友卻是全港做絕育個案最多的團體,2013年便共有1,934宗成功個案!「我們都有正職,只在周末到新界各地巡視,每周安排約40隻動物進行絕育,一個月便有160隻!」




悲慘倉狗
Phoebe說大部分個案並非單純的流浪狗,更多的是新界的「倉狗」。「倉狗」不是一個品種,而是新界地區的倉庫、地盤、車場、村落等總會放養狗隻來看門口。雖說是放養,但許多人卻不當自己是飼主,只提供有限的食糧,許多倉狗都沒有得到適當的照顧,有些更是長期飢餓、被鐵鍊綁上,飼主常抱持「天生天養」 的態度,即使動物生病、受傷也不會理會,更遑論為其絕育,造就倉狗繁殖無止,無辜小動物不停誕生,下場悲慘。
所以每逢周末,動物朋友積極去與這些倉主接觸,向他們提議帶狗隻去絕育;又會在附近貼上傳單呼籲飼主主動聯絡動物朋友,「不竟我們去不盡每個角落,希望更多人能夠主動向我們求助。」長遠來說,動物朋友最盼望的是透過接觸和宣傳,令飼主改變對待倉狗的冷漠態度,多加一點照顧,不要只把牠們當成看門口的工具;而社會大眾亦能對唐狗放下成見,更包容和接納牠們,想養狗時,可考慮領養這些本地唐狗。

土瓜灣群貓會 流浪貓中轉站
香港有不少愛貓義工照顧社區街貓,Elaine Chan亦曾是這類獨立義工,每月平均救貓20隻,但發現這樣十分吃力,花費很大,無法長久持續進行,而且這亦正是其他貓義工的困境。
2007年Elaine成立「香港群貓會」,凝聚力量為街貓提供緊急救援的落腳點,並安排後續領養服務。這些年,群貓會就像一個中轉站,拯救、送走過千隻街貓。
已註冊為慈善團體的群貓會,全依靠義工營運。60名義工輪流值班,風雨不改每日到會址照顧貓兒。清潔、檢查、餵藥、洗傷口、餵糧……即使每次有四至六名義工分擔工作,繁瑣的工序,還是需要花上四個小時完成。許多義工在收工後過來兼職「副業」,收工已是午夜,星期六、日更要放棄與親友遊樂的寶貴日子。正因為愛,義工們都避免跟會內的貓兒培養深厚感情,皆因牠們終將會被領養,過好的生活,這裡只是為牠們轉駁到幸福的中轉站。


會內有許多可愛貓兒正在等待大家領養,費用全免,只需填好表格,到會址物色有緣貓,家裡安好紗窗後,群貓會將安排義工家訪,確保一切妥當以後,便可接貓貓回家。




群貓會內接收過許多被虐貓兒,例如柏雨是在屯門被滾燙液體淋潑後,導致嚴重皮膚燙傷,治療近一年仍未完全康復,每天仍需清洗傷口。會內又有另一隻貓,拯救時發現被人用粗麻繩穿過肚皮,並繞到背上縛紮了蝴蝶結,現在十分怕人,需要被分隔。

旺角寵物街 領養取代買賣
旺角太子有許多寵物店,販賣的貓狗是如何得來?目前全港只有七個有牌商業狗隻繁殖場,繁殖的狗隻只佔市場供應少於百分之五,即市面上的狗隻九成來自本地私人繁殖場。由於不被監管,私人繁殖場衛生惡劣,更會施行不人道的飼養方法,如持續用藥,使牠們長期處於發情狀態;割掉聲帶以防噪音問題;狗隻終其一生被關在狹小的籠子裡生育,到5-8歲生育能力下降,便被人道毀滅。



這邊廂在繁殖圖利,那邊廂卻在花錢屠殺。漁護署每年接收數千隻動物,超過七成會被人道毀滅,以2012年為例,捕獲及接收的動物約7,800隻,73%最終被人道毀滅,開支花費了百五萬元公帑。被捉進漁護署動物管理中心的狗隻,4天內無主人前來認養,便會被人道毀滅,所以有時相熟的流浪狗失蹤,義工會心急如焚地走到漁護署充當頂包主人,那怕要被撿控沒有妥善看管狗隻而被罰款。
明知有著許多動物等待領養營救,卻還是堅持到寵物店買賣生命的人,動物對你說,是否只是生活的裝飾品?
Text Rainbow
Photo Franky,Wai,Basa,香港野豬關注組,香港觀鳥會燕子研究組,動物朋友,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