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香港共有25位新導演,不少作品大獲好評,為本地電影界掀起了一番新氣象。更重要的是,他們所拍題材包羅萬有,打破了長久以來港產片側重警匪和愛情電影的悶局。
來到年尾,去年新人變舊人,新血又陸續登場,其中包括交出《以青春的名義》的譚惠貞。《以》講述一個非一般的校園故事,主角吳肇軒和劉嘉玲更會展開一段師生戀。演員導演首度合作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新人的優勢
導演譚惠貞是電影發展基金第二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大專組的得獎者,參賽作品《以青春的名義》內容圍繞師生戀和戀母情結,並找來了劉嘉玲、謝君豪、吳肇軒、董瑋、余香凝等人擔綱演出。
譚惠貞表示,今次和演員的合作愉快,希望新演員能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新演員的優勢是可以為觀眾帶來新鮮感。有時看從影多年的演員做戲,觀眾會厭倦,但新人就是可以吸引你去看他們的演繹。」


《以青春的名義》導演譚惠貞。她在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修讀電影藝術,畢業後擔任《掃毒》、《危城》、《湄公河行動》等多部電影的編劇。譚惠貞有一張明星臉,訪問當日吳肇軒笑說她是偶像派。問到她會否考慮做幕前,她就說︰「要我做幕前,我還是回去寫劇本好了。」
《以青春的名義》將新舊演員共冶一爐,其中吳肇軒飾演的張子行,愛上了代課老師葉若美(劉嘉玲飾),和劉嘉玲就有最多對手戲。吳肇軒表示過程中也不算緊張,認為自己能投入角色,拋開一切壓力去和劉嘉玲合作。「嘉玲姐固然是的很尊敬的演員,但在戲中我就是張子行,她是葉若美,我是用張子行的身分和她相處。 」
《以青春的名義》劇情介紹
在張子行的記憶裡,有著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女子背影;在葉若美的生命裡,有著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老公,一晚在泳池的相遇,二人踏入了對方的秘密世界,遊走在親情、愛情、友情的邊緣,以青春的名義。透過一段曖昧忘年戀、微妙師生關係,揭示都市人的兩種寂寞。
男女導演大不同
除了吳肇軒,戲中另一位演員余香凝也是電影界的新勢力,今次是繼《骨妹》後再次和女導演合作,她表示女導演在感受女性感情方面,的確較男導演深刻。「我現正拍一套由男導演執導的電影,真的感覺到那分別。可能當大家都是女性,那個溝通是更緊密,感受更一致。」余香凝這樣一說,就教筆者想起早前看張艾嘉的訪問,在訪問中她分享了自己如何跟演員玩心理戰,演員哭不出來,她就捉住演員現實中的弱點,刺痛她、打擊她,女性就是有這種能力去引導演員,跟男導演那種硬橋硬馬又不盡相同。
譚惠貞指,她認同女導演和男導演的視野不同,因此拍出來的電影會有不同的感覺。不過,如果說男的較有剛勁、女的較細膩,她就不大同意。「 我覺得這是性別歧視,一部好作品拍出來,不存在男的拍出來就會怎樣,女的拍出來就會怎樣,這些預設是不存在的。」她說,香港近年出現了不少女導演和女演員,希望觀眾能夠看到她們的努力,為整個行業注入生氣。去年的25位新導演之中,大部分都是男性,若他日新導演名單再出爐,男女導演能平分秋色,本地電影也就更會萬花齊放。

「首部劇情電影計劃」
政府2013年推出「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由電影發展基金撥款,全數資助新晉導演和製作團隊以商業模式拍攝電影,大專組勝出團隊可獲325萬元製作費,專業組則有550萬元,《點五步》和《一念無明》導演陳志發和黃進是首屆得獎者。
PHOTO: WAI、電影劇照
VENUE: Pacific Place above’s The Pavilion
#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