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龍舟男兒 天性屬水

2018-05-31

曾經紅極一時的遊戲Pokemon Go中,每一隻小精靈都有自己的特定屬性,有的屬水,有的屬火,共有十八種屬性之多⋯
如果人像小精靈一樣有其屬性,那麼鄭文達必定是一個「水系男孩」。
出身自香港仔漁民世家的他,不論工作還是興趣皆離不開水,就算已經「上岸」,還是要回歸大海,划著龍舟於海面奔馳。
鄭文達三代都是龍舟健兒,現年廿六歲的他,除了希望自己能接緊祖輩傳下的棒,亦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同划這條船。

歷史悠久

香港仔的龍舟歷史源遠流長,至今已有150多年歷史,被視為香港的「龍舟始祖」。
龍舟是漁民的傳統消閒活動,直到40多年前,龍舟比賽正規化,場面就更見盛大。鄭文達的祖輩除了是香港仔漁民,也是龍舟好手,這些基因亦遺傳了到鄭文達身上,讓他自小已愛上龍舟。
鄭文達的家族人人強馬壯,一條「大龍」坐五十個人,幾乎全部都是姓鄭。鄭文達指,和叔伯兄弟一同划龍舟,默契特別好,「一爬落去就知」,他如是說,似是有著某種特殊感應。如果百世才能修來同船渡,和一整個家族一同划龍舟,真的算不清修行了多少福份。

子上陣

鄭文達與龍舟的緣分始於兒時,他憶述起自己從小已經「坐唔定紮紮跳」,見到爸爸划龍舟,就跟著去湊熱鬧,結果在耳濡目染下,自己亦愛上了這項運動。「起初的時候,我坐在船尾看大人們爬,龍舟又快又顛簸,小朋友當然害怕,但出奇地,我很快就適應了。可能因為我天生有種潛藏的『水性』,因此很容易就習慣在海上活動的感覺 。」
鄭文達說,年紀尚小時,因為未有足夠體能去應付龍舟,因此只能當觀眾;直到中三,力氣漸大,他方才執起龍舟槳,跟爸爸學習划龍舟的技巧。「爸爸教我,首先要跟上前面的節奏,不用發力,當能夠與大伙兒的動作一致,才出力划。因為龍舟除了講求力氣,更重要的是全隊人的一致性,一旦動作亂了,就算你很大力也沒有用。」

在爸爸和親友多年來的指導下,鄭文達的技術日益進步,在龍舟上的位置亦愈坐愈前。「龍舟的每一個崗位都同樣重要,最前的是龍頭,要划得穩定才能帶領後方;最後的則像一個發動機,推動著整條龍舟向前。」一開始划,鄭文達坐的位置較尾,現在則是最前的幾個,反映了他愈來愈成熟,能「擔起大旗」。

每年盛事

一般市民只會在端午節當日才會欣賞龍舟賽事,而端午節亦是一眾香港仔人引頸以待的日子。香港仔龍舟競渡大賽的大龍舟賽歷史悠久,每年場面都十分盛大。跟普通龍舟不同,大龍舟長90呎,有足足49人同坐一條船,包括船尾的舵手、鼓手和在船中央的「龍證」。鄭文達第一次參加大龍舟賽中,就和爸爸父子兵上陣,令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次我和爸爸並排而坐,他划左槳,我划右槳,我第一次『大龍』 心情難免緊張,但爸爸在旁就一路鼓勵我。到了中段,要盡全力划,他亦一邊划,一邊提點著我⋯」

說起這段父子情,鄭文達亦顯得有點難為情,他輕輕一笑續說: 「爸爸好像不用『唞氣』般,還可以說很多話。」言語間,表露出兩父子的深厚感情。鄭文達表示,「大龍」船速快,更講求團隊的合拍性,是十分具挑龍性的龍舟比賽,若陣中有經驗豐富的老將坐陣,自然更能穩定人心。

推廣傳承

鄭文達爺爺在30多年前成立了飛虎龍舟體育會,年輕力壯的鄭文達是隊中要員。而在三年前,他亦成立了一支新隊伍,希望聚集到更多對龍舟有興趣的人。「飛虎歷史悠久,隊中的大多富經驗,新人難免難以投入。我見到這情況,認為應提供一個機會去讓人認識龍舟,因此就成立了『雷狼』。」鄭文達說,去年他首次與隊員衝出香港,到台灣預參加比賽,成績出人意表,為他打下了一支強心針。「去台灣比賽,我們竟得到排名。磨劍多日,一使出來,原來可以那麼鋒利。」鄭文達認為,近年龍舟在香港愈想愈受歡迎,很多公司團體都會選擇它為培訓團隊精神的活動,也成立了公司龍舟隊,讓運動更百花齊放。

正職為救生員的鄭文達說自己雖然已經「上了岸」,不是居於水上的漁民,但他還是離不開大海。
TEXT: NATALIE 
PHOTO: NICK、受訪者提供
#610 PEOPL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