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馬路旁的山坡小樹林,是音樂家李耀誠John Lee練習手鼓(frame drum)的地方。他喜歡在戶外演出,認為音樂與生命平衡,活得有機,音樂自然有機。腳踏碎葉的聲音,伴隨蟬鳴,John lee用手鼓擊出與自然交錯的共鳴之樂。

音樂有機實相
「音樂與人的關係,難以言喻,也許是一種沉澱而來的化學作用。」二十多年前,放棄自小學習的琴鋼,錄完最後一張鋼琴專輯便沒再碰琴鍵,John說,找不到琴音與心的連結:「音樂應該能讓人接近生命的真實,可是現今的音樂過度包裝,淪為假象,步入樂器店,聽別人彈鋼琴結他,我一點感覺都沒有。」
他是在自學手鼓之後,逐漸尋回音樂與內心的連結:「這便是我想要的聲音,一種讓人有空間沉澱、感受和共鳴的聲音。身心合一,讓環境、內心和聲音結合,才能接近音樂有機的實相。」

John的有機音樂,正是走進自然裡演奏:「戶外演奏是近年想做的事,打算在南涌辦一場演出,那裡聲音很美妙,不可替代,是一種與自然共鳴的聲音。能夠帶觀眾走進自然,演出已完成一半,剩下的一半,便是不可言喻的部分。」
身心修練
手鼓拍擊的聲響和節奏,似心跳,以手指的剛柔,拍打出動靜,有說是靜心療癒的禪樂。John思考了一會,說:「很難去說明甚麼是禪樂,但音樂確是身心的修練。從前所有藝術,都是獻給神和自然萬物。我們不能一面演奏創作spiritual的音樂,腦裡卻想著如何賺大錢,那是不可能不真實的事。」

聲音狀態 自然而然
音樂如何有機?John觸摸面前的樹幹試著解說:「眼前這棵樹,不止樹木本身,背後要有許多因素才能養成這棵樹,有機的樹。音樂亦一樣,要有機地做,整體去感受,看一個人在台上演奏,背後包含許多神秘而不可言喻的事物。至今我仍然深信,音樂不是租場,賣票,上台演出,觀眾拍手這些形式,它不止是關乎聽覺、耳朵,而是整個人與音樂產生的作用、感受和共鳴。」
問他為何在云云樂器中選中手鼓,他沉默半响,放下手中鼓,拾起地上的木枝、枯葉,以手指輕輕拍打:「Frame drum是我音樂創作的核心,但工具是工具,只要一雙手結合自然之物,便可發聲。大自然會讓人知道甚麼是音樂的根。」

手鼓Frame Drum
地球上一數二的古老樂器,世界各地都有它的歷史文化與傳統。一個框,加一塊皮,構造簡單,卻能以手拍打鼓的不同部位,發出多變不凡的聲音。古時是部族宗教祭典的樂器,近代因獨特的節奏和共鳴,被喻為是禪修靜心的音樂。圖為近代手鼓大師Glen Velez。
Follow
李耀誠John Lee
手鼓演奏家
早年學習古典鋼琴,並自學即興彈奏,曾創作過十多項個人音樂劇場作品及推出鋼琴專輯。自90年代初研習世界各地不同的手鼓,近年更開始探索與自然混聲共鳴的協奏體驗,分別於南涌石板潭濕地、南丫島模達灣及石澳等地,舉行過走進自然的手鼓和喉唱戶外音樂會。演出以外,亦會教授手鼓課程。
facebook:johnleeframedrum
youtube:JohnLeeMusic
推介facebook:
山寨音樂
ShanZhaiMusic
(山上慢慢建立一種音樂文化,一種堅持生活不甘的態度。)
Text‧Naomi
Photo‧Fran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