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年代的荷李活,是紙醉金迷的黃金時代,出色的導演及編劇比比皆是,各有千秋。在那個影壇如此鼎盛、人才濟濟的時期,有個響噹噹的名字你不能不認識,他就是在電影史上佔重要地位的電影泰斗比利懷特(Billy Wilder)。這位多才多藝,集編、導、監於一身的電影工作者,作品盡顯幽默又不失睿智。今次電影節發燒友一、二、三月節目將選映比利懷特的 10 套經典作品,怎可不教影迷期待?待戲院重開,這必定是不容錯失的重頭戲。


比利懷特的電影裡,粒粒都是巨星,像《龍鳳配》(Sabrina)裡的柯德莉夏萍、威廉荷頓及堪富利保加,堪稱黃金組合。
編而優則導
比利懷特在年輕時已經是寫作好手,在維也納完成學業後,他便到柏林發展,並從此開啟他的劇本創作事業。在此期間,他寫下多達 200 多個劇本。其後因為納粹掌權,猶太裔的他輾轉下逃到美國,從此進入荷李活。
比利懷特在夢工場展開編劇之旅,曾為其偶像、喜劇大師劉別謙(Ernst Lubitsch)寫過 2 個劇本,並大獲好評。其後為了讓自己寫的故事能更原汁原味地呈現在大銀幕上,他踏上了導演之路,作品從不局限於一個類型,喜劇、懸疑、戰爭等,全部都是他拍過的片種,幾乎沒有哪個類型難得倒他。而他筆下亦創造過不少讓人深刻印象的角色及情節,如《桃色公寓》(The Apartment)裡飾演借公寓給上司們偷情的大企業小職員積林蒙(Jack Lemmon),及《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裡傾倒眾生的瑪莉蓮夢露,都是影史裡不可磨滅的經典。
雖然他曾經表示,自己之所以成為導演,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劇本。但無可否認的是,他既精於寫,也懂得拍,更擅於發掘每位巨星的獨特的一面。他對於選角部分也獨具慧眼,看看在他戲裡大放異彩的大明星們,在他的精心安排下總是表現得更加光芒四射,觀眾看得投入,也讓電影加分。比利懷特以他的佳作證明給世人看,像他如此眼光獨到,絕對也會是個好導演。

電影《紅樓金粉》劇照

在《七年之癢》裡比利懷特與瑪莉蓮夢露合作無間,4 年後的《熱情如火》再下一城,讓女神再度在大銀幕裡散發光芒,夢露更憑此片奪得金球影后。

積林蒙在《桃色公寓》裡飾演一個生存在大企業,要從低向上爬的小職員,為保飯碗把自己的公寓借給高層幽會,豈料麻煩事一籮籮。
從娛樂中盡現人間百態
比利懷特篤信電影是娛樂的藝術,正因如此,他的作品題材往往傾向都市化,又側寫二戰後經濟發展蓬勃、中產階層興起的社會狀況,貼近當時普羅大眾的品味,亦投射了他們對於戰後理想生活的憧憬。他懂得在工整的劇本裡精心佈局,亦懂得寫下幽默機智的對白,他知道如何說故事,更知道如何創作引人入勝的電影,娛樂性十足,看他的電影,絕不會有悶場。雖然有部分影評人曾表示比利懷特的導演風格不夠鮮明,將個人色彩融入荷李活片廠制度之中,但是,他懂得在娛樂中保持言之有物,不忘加入反映社會的寫實氣息,透過影像與庶民同樂,又處處以觀眾為先,對創作總有堅持,是為「大娛樂家」,又有何不可?
「沒有十全十美的編劇,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導演。」比利懷特曾經這樣說,直接呼應他在電影《熱情如火》裡傳誦的金句「Nobody’ s perfect」。既然人無完美,更顯比利懷特才智的可貴。像他這樣的一位導演,懂得拍電影又會駕馭觀眾,實屬難得。

電影《醉鄉遺恨》(The Lost Weekend)講述一名酗酒小說作家飽受酒精折磨,以陰沈的敘事刻畫出酒徒混沌的精神狀態。

比利懷特的大滿貫
比利懷特參與創作的電影超過 60 套,並曾獲得 21 個奧斯卡提名,分別是 13 個最佳編劇提名,以及 8 個最佳導演提名。他在1946 年憑作品《醉鄉遺恨》首奪最佳導演獎,及後於 1961 年再度憑《桃色公寓》二奪該項殊榮。此作更奪得該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及最佳編劇,為他創下大滿貫,亦是他最為人熟知及登峰造極的作品。

「娛樂的睿智 比利懷特」@ 電影節發燒友一、二、三月節目
門票:於城市售票網發售
網址:https://bit.ly/2LXCAgO
查詢:2970 3300
TEXT:SAMSAM
PHOTO:HKIFF 提供、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