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瓷器,是歷史悠久的手藝,尤其是源自廣州的廣彩瓷,色彩鮮艷、構圖嚴謹、手工精細。但現時香港仍出產廣彩瓷的地方,已是買少見少。位於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下稱道風山)的「道風瓷坊」便是其中之一,它們往日出產的瓷器採用中式的設計,圖案參照傳統瓷器印花,但多以新約聖經及耶穌的故事作為題材。
早前,道風山宣布重啟「道風瓷坊」,希望重建當年的繪瓷事工。而駐場藝術家林斷山明亦新推出了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系列瓷器,希望勉勵大家即使身處逆境,仍可積極生活下去。

道風山建築群,設計古色古香。原來當年挪威傳教士艾香德牧師希望以富有中國特色的建築,拉近與大眾的距離,藉此傳揚福音。
道風瓷坊 僧侶繪瓷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由挪威傳教士艾香德牧師(Dr. Karl Ludvig Reichelt)於1930年創辦,山上的巨型白色十字架、明陣、中式建築群,均屬香港二級歷史建築。至於道風山繪瓷部,則於1947年成立,至今已有七十多年歷史。由於當年道風山接待了許多僧侶,故希望透過瓷器為他們提供工作,於是乎邀請了謝中吾畫師教導青年僧侶繪瓷。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入門處的壁畫,繪畫了整個道風山的景色。

高聳的大型十字架建於1948年,高40呎,是道風山的標誌。

明陣是中世紀歐洲教堂的靈修工具,外表雖與迷宮相近,但內裡卻有一條清楚的路,可讓人踱步、禱告,清靜心靈。而道風山的明陣,則於2005年建成。
福音瓷器 注入中國特色
道風山出產的瓷器,繼承了傳統廣彩瓷的技法,在白胎皿上設計、定稿、劃線、上色,最後燒製而成。瓷器的印花則以新約聖經及耶穌的故事作為題材,並注入了不少中國特色。例如將聖經人物的形象變成了中國人,身穿著中國傳統樣式的長袍;西洋的風景則變成了中式山水、祥雲及松林;歐式室內布置也改成中式,加入了中式屏風。畫面方面則結合了工筆畫的勾線技法和西洋畫透視法的運用,折衷中西,設計別樹一幟。這些福音瓷器當年備受歐美等地人士追捧,瓷器暢銷中外,令僧侶們得以維生。

由「道風瓷坊」出產的《最後晚餐》圖碟,耶穌和十二門徒都穿了中國服飾,別具特色。它由周以鴻起辦,李金星填色,現為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館藏。

道風山過往出產的瓷器,多以新約聖經及耶穌的事跡作設計題材。
在黑暗和疫症中給大家帶來盼望
早前,道風山宣布重啟「道風瓷坊」,希望繼承傳統的繪瓷工藝外,也開始製作風格創新的繪瓷。駐場藝術家林斷山明新推出的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系列作品,藉著這數年社會常常會唱的基督教歌曲,推出一系列設計簡約創新的福音瓷碟、瓷杯,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使用到,並在黑暗和疫症中給大家帶來盼望。

自2018年起成為道風山駐場藝術家的林斷山明,從事廣彩瓷研究和創作已逾8年。

林斷山明在疫情中設計的「明陣」圓碟,希望藉瓷碟令人憶念於山上默想的經歷。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系列福音瓷作品,為林斷山明的新作。

藝術家希望勉勵大家即使身處逆境,仍可積極生活下去。

道風山藝術部推出的兩款復刻版青花梅枝碟,皆為7寸的骨瓷碟,設計清雅簡約。

瓷器底部印有「道風瓷坊」的出品標誌。

這些風格創新的繪瓷,現於道風山藝術軒有售。下次到訪道風山時,也可順道欣賞一下雅致的藝術品。
道風山藝術軒
時間:星期一至六 9:00-12:30;13:30-17:00
星期日 10:00-12:30;13:30-17:00
地點:大圍道風山路33號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備註:部分公眾假期可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