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頻頻策展的楊嘉輝繼M+的賑災展覽後,聯同soundpocket創辦人楊陽一同打造一個結合展覽及音樂演出的全新活動「Notating Beauty That Moves – Music at an Exhibition」,帶領大家探索樂譜、演奏者的動態與觀眾的多重關係。藝術展覽──用看的。音樂會──用聽的。可曾想過會有例外?現場音樂源自一份實在的樂譜,看得見、觸得到。演奏者隨音樂起舞的雙手,在觀眾眼裡留下一幕節拍律動,精彩不輸悠揚樂韻。是我們一直誤會了音樂?

標出譜外之音
是次展覽為太古地產藝術月的開幕節目,為期長達一個月,分設常設展品和音樂表演兩部份,動靜俱備。展覽大家常都去得多,又有想過展覽與聲音的關係嗎?打個比方,展覽場地不是圖書館,但大家在觀展時無論主題為何,大多習慣靜默不語,放輕腳步移動,生怕騷擾到現場的其他觀眾破壞整個展覽的氣氛。言則,展覽的氣氛一定要透過消音來營造嗎?換著是一個關於音樂的展覽,又應該如何去拿捏空間的使用和規範?

「我們在展覽中心位置預留了一個圓形的空地給交響樂團,樂手將於展覽期間即席大合奏,大家可以選擇坐下欣賞,亦可以自由走動,將音樂當成觀展的背景音樂,一切隨你所好。」楊嘉輝訪問時指出,今次展覽包含現場音樂表演與實體展品兩部份,但沒有明確的主次之分,音樂既可以是樂譜上跳脫的音符,亦可以是演奏家操作樂器的動作,甚至乎是現場觀眾不經意落在Music break之間的呼吸聲。他和楊陽今次的任務,就是找出這些錯落四散或隱沒於世的美好,並像音符一樣標注出來,並邀請大家一同走進這場充滿未知和實驗性的音樂展覽。



現場放有36件從世界各地搜羅的展品,如原創記譜、圖像記譜、藝術裝置影片、文字、相片、繪畫作品,以及先鋒派作曲家如Cathy Berberian、John Cage、Mark Applebaum、Morgan O’Hara及策展人楊嘉輝自身創作的作品,引領觀眾穿梭時空,走進不同時代創作人的內心世界。

Moon Spell in Summer
作品為泰國藝術家Thitiphorn Kotham 於其亡父撰寫的100頁樂譜上的繪畫,Kotham 的父親為輪船樂隊的領隊,於她只有三歲時便去世,遺落的樂譜成為了藝術家的創作畫板,成就一段父子跨時空創作。

Live Transmission
美國藝術家Morgan O’Hara用炭筆西卡紙本上記錄法國作曲家Pierre Boulez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演奏Stravinsky《Petrushka》(1911 年版)的手部動作。其位置、重複性和力度,能助你看出樂手的心情與神態嗎?相:11 – 12

Aphasia (2011)
一段9分鐘的實驗短片。表演者Mark Applebaum在無聲的狀態下,按照樂譜所指示而做出演奏時的連串動作,與實際演奏唯一的分別就是抽走樂器,讓大家從樂手動態去反思一篇樂譜的涵義。

展場化身演奏廳
除了實體展品,這次展覽的重點亦落在現場演奏之中。為期一個月的展期包含八套音樂節目(合共十三場音樂會),節目包括四首由主辦方香港小交響樂團委約的最新作品。參與今次音樂會的亞洲及海外知名藝術代表亦不容忽視,包括香港小交響樂團樂師、著名澳洲組合Ensemble Offspring、著名英國女中音Lore Lixenberg及鋼琴家李嘉齡(Colleen Lee),陣容鼎盛。
每場表演時間為一小時,無需事前預約,座位先到先得。距今至展覽結束前的一星期內,尚有三套節目快將進行,有興趣觀賞的讀者務必留意時間!

精選音樂節目
Good Music This Lunch @ ArtisTree
2018年3月22日(星期四)12:45
Vocalizing Motion
– Alain Chiu’s version of Aria (1958), with FontanaMix
2018年3月17日(星期六)18:00
2018年3月18日(星期日)15:00
樂在咫尺: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會
– The Strings Aligned
2018年3月24日(星期六)18:00
– The Wind Rises
2018年3月25日(星期日)15:00

Info
Notating Beauty That Moves – Music at an Exhibition
日期:即日起至2018 年3月29日
地點:太古坊康橋大廈1樓 ArtisTree
TEXT: 一樹
PHOTO: N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