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霓虹燈消失前 投選17個地標招牌命運

2022-11-24

政府最近公布的美化街道計劃,措施包括拆除或維修最少1700 個招牌。在新規例之下,大部分現存招牌均被視為非法僭建物,招牌正快速在香港的街道上消失;雖然它們有機會通過招牌檢核計劃繼續存在,但計劃的評審標準並不包括招牌的歷史、文化和美學價值。 而保育招牌組織之一「街招」與高浚明合作設計,希望公眾留意招牌的正反等多個面向的「在十七天後」裝置,由今日起於PMQ deTour設計節期間開放參觀。今次更邀請公眾到場按掣選擇,或在網上投票,嘗試在緊湊的十七天內體驗決定十七個香港最後一批歷史招牌的命運的過程!

今次的《在十七天後》企劃提出一個與歷史建築相似的評審機制,以一系列準則決定招牌的去留。在設計的黑房中,17個現正身處香港大小街道上的招牌,在展覧期間每天均有一個需要接受招牌評審機制的考 驗。現場亦設有「保留」或「拆除」按鈕及網上問卷,讓觀眾參與決定每個招牌的命運。 

街招發起人之一建築師麥憬淮(Kevin)指現時在街上可看到的歷史地標招牌,已所剩無幾,今次特別揀選了十七個香港的瀕危地標招牌作企畫:「今次目的並非展示新招牌,反而是特別選擇了招牌中具有香港特色的設計,如文字、花邊及美學上的細節,重現歷史地標招牌。大家於場內行走,可看到裝置及每個招牌的背景故事,每天可投票決定是否保留該招牌。」

而現場布置模仿就如在街上,讓我們感受招牌拆走時的情景,「大家來到會看到竹棚圍住招牌,模仿看招牌拆走的一刻。而投票票數如多於一半選擇清拆,綠色圍網便會圍住招牌部份,今次的項目更有互動性,也可讓公眾反思招牌保留或拆除背後的原因。」被捨棄的招牌會在每日結束之時覆上綠網,象徵它即將離場的命運。最後作品將會是公眾對招牌文化看法,以及招牌在城市中感知價值的視覺呈現。

是次使用的霓虹光管全部由胡智楷師傅於本地製作,其中「保留」或「拆除」按鈕上的標示同為本地製作,由萬利膠片的梁師傅以息微的手動「囉字」方式製作。

「保留」或「拆除」按鈕上的標示同為本地製作,由萬利膠片的梁師傅以息微的手動「囉字」方式製作。
是次使用的霓虹光管全部由胡智楷師傅於本地製作。
「保留」或「拆除」按鈕上的標示同為本地製作,由萬利膠片的梁師傅以息微的手動「囉字」方式製作。
是次竹棚製作由捷誠棚業贊助。

Kevin指研究結果暫時顯示大家對招牌的留戀除了是情感連結外,也會留意設計及外觀上有特色:「計畫暫時已進行數天,而研究發現如較多人喜歡打卡的油麻地麻雀館彩虹招牌,雖然或與大家的情感連結上無關,但也會有多數人投票保留。」所以我們對招牌的眷戀,大家都有不同因素,可以是工藝精緻、設計特別,也可以是情感連結,而這些原因又會否可延續招牌的生命?

每天會有一個招牌作為「是日招牌」,大家可於場內投票,其全日的票數會在翌日反映在實體裝置藝術上。而不同日子的招牌也可網上投票,讓公眾親自決定歷史招牌的命運!

圖中是第七天,所投票的招牌是位於九龍城的百好珠寶金行。

deTour 2022設計節實體展覽
日期:即日至12月4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PMQ 元創方(香港中環鴨巴甸街35號)
入場:免費

街招x高浚明《在十七天後》企劃
日期:即日至12月4日
地點:PMQ 元創方B座5樓506-507室(香港中環鴨巴甸街35號)

招牌投選詳情

Text:Twinkie
Photo:部份由街招提供

政府最近公布的美化街道計劃,措施包括拆除或維修最少1700 個招牌。在新規例之下,大部分現存招牌均被視為非法僭建物,招牌正快速在香港的街道上消失;雖然它們有機會通過招牌檢核計劃繼續存在,但計劃的評審標準並不包括招牌的歷史、文化和美學價值。 街招與高浚明合作設計,希望公眾留意招牌的正反等多個面向的「在十七天後」裝置,由今日起於PMQ deTour設計節期間開放參觀。今次更邀請公眾到場按掣選擇,或在網上投票,嘗試在緊湊的十七天內體驗決定十七個香港最後一批歷史招牌的命運的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