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電話亭大變身

2021-03-07

2018年通訊辦已決定將當時街道上約1,500多個電話亭中的765部陸續剔除,的而且確,現時很多電話亭已變得殘破不堪,荒廢甚至被用作擺放雜物。難道這些曾經在社會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象徵,見證著社會進步的電話亭,真的敵不過時代巨輪而無得留低?其實這並非香港需要面對的問題,不少國家同樣要面臨淘汰電話亭的情況,只是有些國家會改變其功能,為其添上新的價值。

文娛藝術:

巴西破格街頭藝術

把電話亭改為藝術品的例子可謂遍布全球,數年前,巴西就曾舉辦過一項藝術活動,邀請了100位藝術家為電話亭進行變身,成為可互動的街頭藝術。在沒有任何設計風格的限制下,藝術家把一個個電話亭改頭換面,如巨型的 Disco Ball,還有讓你在打電話時猶如頂著一頭「大腦」的設計,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傳統電話亭的印象!

美國街頭圖書館
紐約建築師 John Locke 多年前就將紐約街頭電話亭改裝成書架,並放滿不同書籍,讓附近居民可以在此借書、交換書本甚至免費取走,為傳統電話亭添上一點點書卷味!

日本巨型金魚缸
在日本,就曾有藝術大學的學生,利用街頭已廢棄的電話亭改造成巨型金魚缸,還在裡面放養了共約1,000條金魚,這不但成為途人的「打卡」熱點,更引起大家重新關注已被遺忘的電話亭。

上海公共家具
在上海也有設計師把路上的電話亭改建成「公共家具」,除了為途人創造了一個休憩空間,也保留了原有的通話功能,配合現今的手機需求,提供無線網路連接、USB 充電插座等設備,真正新舊「相遇」。

緊急用途:

韓國「保護亭」

眾所周知,韓國女性經常會在晚上被醉酒漢滋擾,韓國就把部分電話亭改成「保護亭」,只要被滋擾或感到有生命危險時,便可走進「保護亭」,按下亭內的緊急按鈕,自動門就會關上並響起警鐘,既可以嚇退壞人之餘,亦可使用緊急通話報警求助,保障人身安全 。其實除了改成緊急避難所,香港也可以此作參考,考慮加入醫療設備成為臨時急救站。

餐飲銷售:

英國迷你店舖
現時英國有約120多個由電話亭改裝的迷你店舖,分布在倫敦、愛丁堡及樸茨茅夫等地。
小小的復古紅色電話亭,大部分都被改裝成咖啡店或外賣店,如英國青年 Tayyab Shafiq 經營的外賣小食店,主要售賣咖喱食品及飲品,內部更設有雪櫃、洗槽等設施,是全球最少的店舖。

智能科技:

日光寶盒?

既然手提電話已成大勢,英國倫敦亦以舊迎新,把部分電話亭改為手機充電站,並命名為日光盒(Solar Box),以另一種方式,讓電話亭的意義得以延續。

拆掉不如改造
拿起聽筒,放入硬幣,按下電話號碼⋯⋯原來在公眾電話亭打電話,1元就可以聊足5分鐘。你還記得上一次使用電話亭是甚麼時候嗎?有人可能從來都沒有用過。有人認為現今社會已不需要電話亭,把它們留下只是浪費土地資源,但細心一想,如果把電話亭拆掉,騰出的極少空間又有何實際用處?其實只要肯花點心思和創意,改造定必比拆掉來得更有意義。

TEXT:JOYCE
PHOTO:NICK、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