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隱身流行曲背後 Demo歌手的神秘面紗

2018-08-24

也許你沒有聽過楊凱晴這個名字,亦沒曾聽過她的歌聲,這也難怪,因為她是個隱身於流行曲背後的demo歌手。

12年間唱過300多首demo,當中不乏賣出後成為大熱的曲目。沒有像她這些demo歌手,以歌聲將靈魂注入音樂裡,現在我們聽到的好些流行曲,或許只會成為不被賣出、石沉大海的樣本。

楊凱晴說自己是個「隱形歌手」,你又願意花點時間,感受這位「隱形歌手」的存在嗎?

楊凱晴

06年獲張家誠賞識成為demo歌手,唱過300多首流行曲demo,約有三份一成功賣出,為人熟悉的包括《紅綠燈》、《咖啡在等一個人》、《原來過得很快樂》等。

受音樂人賞識而入行

沒有跟老師學過唱歌,也未贏過學校的歌唱比賽,楊凱晴(Phoenix)的歌唱之路,只有如此的「平凡履歷」,06年被卻被音樂人張家誠(Alan)賞識,進而成為demo歌手。「我在網上的音樂論壇,有放自己唱的歌,Alan聽過就留言問我,有沒有興趣為他唱歌,於是就唱了人生中的第一首demo,後來這首歌賣出,成為了鄭融的《紅綠燈》。其實作曲人找demo歌手,目的也是希望能賣出歌曲。唱片公司對demo的第一印象,直接影響demo最後能否賣出,如何在demo的頭幾句,吸引他們繼續聽下去相當重要。」

Phoenix跟不少作曲人和監製合作過,例如Edmond Tsang、伍仲衡、以及圖中的歐陽業俊。

歌曲背後的小故事

Phoenix唱過的demo超過300首,當中約有三分一能成功賣出,成為樂迷現時聽到的流行曲。在這百多首成功面世的歌曲裡,也蘊含著只有demo歌手才知道的小故事。「我第一首主唱的demo《紅綠燈》,歌名原本叫《同情心》,唱的時候我也沒想過會大hit;試過有首歌10年前早已錄好,但直到去年才成功賣出;另外有首《分手的慶功》,是自己少數喜歡得會翻聽的demo,歌曲更被賣到馬來西亞,在當地推出馬拉版。不過有時就算我覺得好聽,也不代表就能賣出,每首歌有它的歌運。」

雖然Phoenix多於幕後獻聲,但她的歌聲也曾於幕前出現,像08年的《四葉草》劇集主題曲。

跟不少音樂監製合作過的Phoenix,認為唱demo最需要著重的,是懂得如何投放感情,因為感情無法裝飾,反而拍子和音準,能藉後期製作來完善。經驗豐富的Phoenix,錄製demo前又會有甚麼準備功夫?「我多數在錄音前一天,甚至錄音當日才收到demo,所以已訓練到自己,能在一程車的時間裡熟記旋律。有些demo未必會有歌詞,只有『啦啦啦』,或純粹合音而沒有意義的字,那就要靠編曲來感受。通常跟監製合作久了,他們都會讓我自由發揮。」

「隱形歌手」的待遇

Demo歌手酬勞微薄,即使歌曲成功賣出,亦鮮有給予他們credit,樂迷如非喜歡尋根究底,自然也不曾聽過demo歌手的聲線,難怪Phoenix笑言自己是個「隱形歌手」。「初入行不敢一唱就收錢,所以賣出才會收一點酬勞,數目也只是幾百元,後來發覺越來越多人找我唱,所以之後每唱一首都會先收錢,不過同樣也只得幾百元。假如demo賣出後成為大熱流行曲,我會因此覺得榮幸,但報酬跟我並沒半點關係。」

新入行的Phoenix最高紀錄試過兩星期唱20首demo。

一顆熱愛唱歌的心

協助作曲人賣出歌曲後,身為demo歌手的Phoenix,除了那份微薄的酬勞,就只有替別人高興的份兒。經常躲身於流行曲的背後,原來Phoenix也曾有過出唱片的機會,可惜計劃最後不了了之。「曾經試過有幾位音樂人,打算為我出碟,唱的也是屬於自己的歌,只是後來因為資源有限,最後沒有成事,不過這也非壞事,畢竟在香港當歌手,有九成時間都是做些跟音樂無關的工作。」

成為demo歌手的這12年間,Phoenix沒有因此而成名,慶幸沿途得到不同音樂人的厚愛,更在他們的推波助瀾下,今年7月以demo歌手的身份,舉行了個人首次小型音樂會,一償她的心願。「自己多年來都在錄音室錄歌,其實也很想唱現場。那次的演唱會,是我第一次連唱20多首歌,看到觀眾有不錯的反應,感覺真的很好。我並非求成名,但我的人生裡不能缺少唱歌,懷孕的時候試過唱不出高音,已經令我很辛苦。Demo歌手這個身分,讓我在全職媽媽以外,能夠擁有自己的世界,所以只要有音樂人找我,我會一直唱下去。」

Phoenix今年7月舉行小型演唱會。

除了唱流行曲demo外,Phoenix也曾被監製邀請為和音獻聲,例如《咖啡在等一個人》,以及藍奕邦的《平行路》。「唱和音跟唱demo不同,唱法要跟隨歌手,所以要撇去固有的自己,有時也並非唱字,只是『呼呼哈哈』的哼唱,需要監製臨場指點。」

缺專業人才篩選

創作Demo的原意,是為了將音樂人的想法,透過簡單編製的音樂呈現。當初找來Phoenix唱第一首demo、現時為不少演唱會擔任音樂總監的張家誠(Alan),卻說當今demo的製作功夫,幾乎已能媲美出街版本的流行曲。「以前唱片公司資源多,會有真正曉得音樂的人,擔任A&R(藝人與製作部)的職位選曲;然而香港做音樂沒法賺錢,自然難再有資源,聘請這類專業人才去選曲,所以現在的demo,要做到製成品的七、八成功夫,唱片公司才會明白你想表達的東西。」

張家誠

04年出道,香港音樂監製兼作曲人,出版作品超過300首,代表作品包括《紅綠燈》、《下次下次》、《到此一遊》等,近年主要為TVB劇集歌曲創作。

Phoenix第一首唱的demo,以及第一首出版的demo,都是由張家誠作曲。

成功轉型的例子

在行內多年的張家誠,深知單靠唱demo的微薄收入,根本無法維持生計,但是否代表demo歌手沒有出頭天呢?「雖然唱demo不能當是工作,但確實也有不少歌手,起初是唱demo出身的,例如謝安琪和麥貝夷。」另外,參與過不少和音幕後工作的馮曦妤,也曾以唱作歌手的身分出道。

入行多年的張家誠,創作過不少派台冠軍作。

唱功媲美專業歌手

喜歡唱歌的朋友,也許會對demo歌手有所幻想,認為它是邁向成名的踏腳石,監製過不少歌手的Alan,坦言部分demo歌手的唱功媲美專業歌手,然而他們所得到的微薄酬勞,終究難以將其當成一份工作。「就像Phoenix所說,唱demo不像職業歌手,會有幾天的錄音時間,通常要在一個小時內完成,所以他們需要具備優良的唱功,甚至比某些歌手唱得更好。唱demo的確學到很多技巧,如果當時共同創造音樂的活動,會很開心和得到滿足感,但如果只為了回報而做,恐怕並不值得。」

#622
TEXT:C LONG
PHOTO:NICK、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