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隨水而泊:Frank Fischbeck照片收藏 從維多利亞港看香港的城市面貌

2023-02-21

港口可以改變一個島嶼的命運。就像維多利亞港一樣,一直見證著香港這個城市的發展。

回溯到十五至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歐洲列強開始遠洋探索,尋找新的貿易路線與伙伴。然而香港這個地方,卻於十八至十九世紀,才始見於西方的地圖和文獻。當中對香港海域的詳盡紀錄,印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深度,早在開埠前便吸引不少中外商貿活動,而它亦被英國選為殖民地。

1960年代初的香港海傍景致。(圖片來源:©2023香港大學圖書館和WYNG基金會)

而頻繁的港口商貿活動,不僅帶動了整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亦孕育出此地獨有的文化氣息。維多利亞港見證了香港這個邊陲小島如何搭上通往世界的航道,當中亦包括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

Frank Fischbeck為一名攝影記者、收藏家及出版人,於1971年加入了《生活》雜誌香港分社,其後更成立了出版社,出版他多年的收藏及攝影作品。至於 Frank Fischbeck Collection 本為一個私人收藏,約有25,000張照片,記錄了香港從1860年至2000年代的歷史變遷,以及城市的發展,而當中約三分之一的照片,都是Frank Fischbeck親自拍攝的照片。

容納多種船艦的維港,攝於1961年。(圖片來源:©2023香港大學圖書館和WYNG基金會)
和平紀念碑,攝於1940年代。(圖片來源:©2023香港大學圖書館和WYNG基金會)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1926-2022)於1986年再度訪港,並於中環皇后碼頭登岸。(圖片來源:©2023香港大學圖書館和WYNG基金會)

最近,上環WMA Space正舉辦「島嶼」系列的終章——「隨水而泊」展覽,便從 Frank Fischbeck Collection挑選了48幀與維港相繫的歷史照片,配以兩段委約拍攝的錄像,探索香港應水而生的城市面貌和人文景象,並藉此重新思索維港自開埠後接近兩個世紀,對香港的意義和價值。WMA希望藉著是次展覽,重新展示、沖曬和派發這些彌足珍貴的舊照片,並讓昔日封存於檔案庫的遺珍得以再度流傳,從而引發與當下相扣的討論。

太古船塢,攝於1920年代。(圖片來源:©2023香港大學圖書館和WYNG基金會)
從九龍拍攝的海港,攝於1952年。(圖片來源:©2023香港大學圖書館和WYNG基金會)
鳥瞰西區及九龍半島,攝於1920年代。(圖片來源:©2023香港大學圖書館和WYNG基金會)

林彥鋒策展「隨水而泊:Frank Fischbeck照片收藏」
日期:即日起至3月31日(請先預約)
時間:星期二至日 12:00-19:00(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WMA Space」中環永和街23-29號俊和商業中心8/F
登記網址:http://bit.ly/3Xfqazf

Text:Onyx
Photo: © 2023 香港大學圖書館和WYNG基金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