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這片土壤,培育了許多名人,每位也在這裡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偉大作品,令法國的迷人氛圍歷久不衰。可是,要深入了解法國,是件漫長的歷程,單是首都巴黎,她蘊含的多種面貌已讓人目不暇給。不過,慶幸有文學,讓你透過文字,見證每一幕傳奇,拉近你與法國的距離。如你喜歡法國,請你閱讀,閱法國!

流動的饗宴 Ernest Hemingway
人人都有潦倒時,1920年的Hemingway,正是一位窮困作家。當時他居於巴黎,每天隨身攜帶筆記和筆,記錄在巴黎的每一天。莎士比亞書店的人情味、盧森堡公園的午後、塞納河畔的微風,20世紀的巴黎風光,均在Hemingway的文字中呈現,讀者亦能從中了解這位偉大作家於未成名前的心路歷程。因而書本早被文藝人士當成巴黎觀光書,投入Hemingway的腳步與心情漫步巴黎,品味一場「流動的饗宴」,亦是各位文藝人身在巴黎必做的事。

月亮與六便士 W.Somerset Maugham
「許多人也低頭尋覓六便士而錯過了頭上的皎潔明月。」書本的名字正來自這意思,六便士意味「現實」,月亮則代表「夢想」,故事圍繞著這矛盾。內容講述一位英國股票經紀突然放棄美滿生活,拋妻棄子遠赴巴黎追逐畫家夢,但這說法令他的妻子相當懷疑,於是故事的主角便代為出手查探股票經紀出走的「真相」。書中場景是巴黎的街道,公寓,餐廳與酒吧,每個場景和情節,都讓你感受巴黎過去的人情風貌與大街小巷。

資深記者化身底層階級180天 Florence Aubenas
浪漫、美麗、感性是法國給予世界的印象,但強光的映射,同時亦會帶來陰影。某年某月某日,資深傳媒人Florence Aubenas忽然辭去工作,走進這座城市的「陰影」,化身失業勞工,每天在就業中心等候獲派工作,從事各種卑微的職業。過程中,她認識了多位法國的低下階層勞工,聆聽了許多渺小的聲音,見盡人情冷暖,180天內的段段經歷,她也寫進了這本書,目的就是要每位讀者,看見一個鮮為人知的法國,了解浮華背後的小人物。
PHOTO : 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