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長良川鵜飼 日本鸕鶿傳統捕魚

2019-07-30

捕魚早在人類文明開始發展時已經存在,開初使用魚叉、魚竿等工具。及後發展至漁民編織漁網,捕捉一定數量魚獲售賣。但在約1300年前的日本,卻發展出一種不使用漁網的獨有大量捕魚方法,關鍵就在於一種特別的鳥類—鸕鶿。

進行鵜飼的漁民被稱作鵜匠,會穿著風折烏帽子、漁服、護胸、腰蓑與草履。不同地點的方式大同小異,但原理卻是相同。船上的鵜匠會用細環套著鸕鶿的長頸,然後用繩牽引著。一位鵜匠可以同時控制五至十頭不等鸕鶿,視乎經驗與能力。在平底小船的船首附近垂吊一個持續燃燒的柴火,火光除了照明更有驚嚇魚的作用。魚會變得更活潑而游動,而魚鱗就會因火光而反射。這時候鸕鶿就會潛入水中捕捉遊動的魚,但亦因細環的關係,魚不會被吞下。鵜匠會拉成功的鸕鶿上船,將口內的魚取出。期間考驗鵜匠的靈活與反應,在取得漁獲的同時可以梳理好手上的繩。

▲鵜匠手上拿著多條細繩牽引著鸕鶿

史書《隋書》中亦有紀錄鵜飼的方式,『以小環挂鸕鷀項、令入水捕魚、日得百餘頭』。當中清楚描述到依靠鵜飼,一日可以為鵜匠帶來約百多條魚。以當時的生活水平,已經足以為他們帶來可觀的收入。他們更會為不同的大名領主獻上漁獲,因為鸕鶿不會傷到活魚,所以可以保持新鮮度。作為獻上品,鵜飼鮎魚是特別珍貴的一種。如德川家康會因為鵜匠每年獻上鮎魚至江戶城,而他們給予米糧與銀両。

雖然現代已經有更科學的方法捕漁,但是這項文化傳統仍然得以完整保存。晚春至初秋都是鮎魚的捕漁期,故每年5月11日至10月15日,在日本岐阜縣岐阜市的長良川都會固定舉行「長良川鵜飼」的演示。除了日本的中秋節八月十五夜與因天氣狀況影響,每日都會固定在晚上進行。遊客可以乘坐觀光船,在近距離觀察鵜飼。

▲完成工作的鸕鷀會回到船上休息

當然一定會有人認為用鸕鷀捕魚是虐待動物,將食物從牠們的口裡強行取出是不人道的。有鵜匠曾經接受訪問,指出鸕鷀是他們的同伴或至是家人。有的會放任鸕鷀在家中隨意行走,年老的鸕鷀不會再次出席鵜飼,但是鵜匠仍然會繼續養育。在2014年其中一位鵜匠山下純司介紹他養育鵜飼的地方,有鸕鷀已經跟隨了他三十年。而其他鸕鷀隨意在庭園行走,亦不會想要逃走。他形容鸕鷀與他是心靈相通,鸕鷀為他捕魚,而他則為鸕鷀提供最好的居所。

▲野生的鸕鷀正展開翅膀把羽毛風乾

這種絕無僅有的文化演示,並不是單靠遊覽博物館可以體會的。如有機會到日本岐阜縣,在玩樂的同時,不妨來一個文化體驗的深度旅遊。

TEXT:OLIVER FONG
PHOTO: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