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銅鑼灣曾有企鵝?-布辦上的香港冷知識

2017-12-28

Grace與一班婦女的代表作分別有交通,還有維港、舊式當舖、煙花等圖案,除了加入本土元素,更希望讓大眾真實了解香港有趣的背景和歷史。「我們不是想消費懷舊,或只選取一些很具代表性的圖案,而是希望買的人都確切了解香港。」於是,她們想到加入香港有趣歷史故事,以下這些圖案,你又懂得幾多?

1. 銅鑼灣大搖大擺的企鵝?

60年代,銅鑼灣百德新街曾經是聚集不少苦力的貨倉碼頭,當時仍有牛奶公司冰廠。而最神奇的是,在該區住了超過40年的前歷史博物館館長丁新豹分享,當年曾經有人於冰廠飼養一隻企鵝,每天下午4時準時外出散步,於街道上大搖大擺,成為香港一道奇景。

丁新豹
(資料來源: RTHK-香港故事(第18輯))

2. 天星小輪的「星」源自一首詩?

大家也許曾有疑惑,為何天星小輪有一「星」字,其實天星小輪的前身是「九龍渡海小輪公司」,後來有指當時創辦人米泰華拉的印度人,得知了一首1889年由Alfred Lord Tennyson為渡海小輪寫下的一首詩“Crossing the Bar”,詩中第一句“Sunset and evening star” 深得他喜愛,故以「星」來命名小輪。

3. 山頂纜車分等級?

今天,不論甚麼階級都可以統一乘搭纜車,但早在1882年纜車鐵路公司成立時,纜車座位仍有等級之分,以三種等級劃分,中央廂房預留給頭等貴賓。1908年至1949年之間,纜車上首排的兩個座位是預留給當時的港督乘坐,座位背後更設有一塊刻上「此座位留座予總督閣下」的銅牌,直到開車前兩分鐘,這排座位絕不能佔用。通車初期,山頂纜車頭等車廂票價收費3毫,二等車廂2毫、三等1毫,回程一律半價。

4. 叮叮上層得張帳篷?

今天叮叮已統一是兩層,而早在電車成立初期,電車只有單層,直至1912年為應付日益增加的乘客量,電車公司才引入雙層車卡,上層設公園式座椅,但無蓋遮蔽,只有簡單加設帆布帳篷。上層及三分之一的下層車廂劃分為頭等,其餘則為三等。

#588
TEXT: Ellie
PHOTO: Franky、富豪酒店獨家呈獻大華銀行藝術空間、愛連心提供、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